翻閱民國二十三年《平谷縣志·人才志》,內(nèi)中記述:“李豐椿,字茂林,夏各莊人。邑庠生,河南陸軍將校講習所畢業(yè),歷充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副官長,第十三路運輸司令,教導師長兼后方司令?!?/p>
李豐椿,李家長子,字茂林,1886年生于夏各莊村。光緒三十一年(1905)進學,成為平谷最年輕的秀才,為鄉(xiāng)里矚目。1906年東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學就讀政法。一年后回國,時值舉國上下民主呼聲強烈,清廷迫于公眾輿論,不得不擺出樣子,同意各省縣成立議事會。宣統(tǒng)元年(1909),平谷正式建立議事會。會員18人,李豐椿其一。
1914年初,李豐椿悄悄跟著回鄉(xiāng)探親的舊友到河南當兵。入伍不久,連長發(fā)現(xiàn)他廣知世事,氣度不凡,甚為驚詫,遂將他提為軍需官,次年轉(zhuǎn)任排長。1922年春,馮玉祥率部與河南趙倜軍交戰(zhàn),豐椿于亂軍中為馮部所俘。在馮軍初充士兵,不久因才識任排長。1922年10月,馮玉祥被黎元洪總統(tǒng)任職為北京陸軍檢閱史,所部西北軍駐扎北京南苑,趁戰(zhàn)事稍息,軍旅安定,馮派大軍治理頻生水患的永定河,為地方做些有益的事。開工伊始,正值初冬,士卒面面相覷,不愿下水。豐椿見狀,身先士卒,帶本排兵士跳入河中,在寒水中苦干,為團長石友三所賞識,將其提為連長。
1924年4月,第二次直奉之戰(zhàn)爆發(fā),混戰(zhàn)中直系軍閥曹輥、吳佩孚敗北,奉軍順勢入關(guān),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亦受奉軍威脅,為避開奉軍勢頭,將部隊帶至京包一線,升石友三為第八混成旅旅長。石將李豐椿調(diào)到旅部任參謀。工作過程中,李常去石家照料生活起居,逐漸成了石的親信。石母見其濃眉大眼,體魄健壯,又文質(zhì)彬彬,非常喜愛,認他為干子,自此李與石結(jié)拜為把子弟兄。
石友三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倒戈將軍”,朝秦暮楚,反復無常。1926年10月,石友三兵力強盛,約4萬余眾。馮玉祥升其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號稱第五路軍司令,任李豐椿為副官處處長。1928年10月,國民革命軍在南京召開編遣會議,蔣介石認為北伐戰(zhàn)爭結(jié)束,部隊應予縮編,決定將馮軍大加壓縮,軍改師,師改旅。石部被編為陸軍第二十四師,如按此編制石軍僅剩兩萬余人。馮玉祥對此次編遣十分不滿,決定將豫魯兩省軍隊撤至陜西及河南西部,迫使閻錫山一道反蔣,同時改西北軍為“護黨救國軍”,分兵六路,以石友三為第三路軍總指揮。任李豐椿為教導師少將師長,負責培訓軍事指揮和管理干部,官級雖不高,但是個實職。石友三雖為將至詐,但他對所部軍事素質(zhì)的提高非常重視。當時軍閥混戰(zhàn)不便建立固定軍校,故設(shè)教導師以擔此任。石部5萬余人,連以上官員近千,經(jīng)常成批到教導師輪訓,李豐椿作為教導師師長,在此期間結(jié)識了不少朋友,這些朋友后多為軍政要人,對他做過很多幫助。
1929年5月22日,馮玉祥在陜西華陰召開反蔣會議時,韓復榘在會上首先發(fā)難,石友三呼應,使蔣介石大為驚喜,遂委任韓復榘為河南省主席,賞銀500萬元:任石友三為“討逆軍第十三路總指揮”,賞銀300萬元。6月11日,蔣介石派錢大鈞到許昌勞軍,帶著犒賞和大批委任狀來到石友三處,石當即委任李豐椿為運輸司令。這在李豐椿的軍事生涯中是個重要梯階。
舊時講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李豐椿這次升職后,非常得意,專程帶一個警衛(wèi)排,開著大小車輛,回到老家夏各莊足足大慶三天。開席第一天中午,李豐椿身著玄色便服,扯起鏗鏘有力的家鄉(xiāng)話,先向鄉(xiāng)親們問好,接著簡要敘述了自己離家15年的闖蕩經(jīng)歷,宣布現(xiàn)已榮任司令之職,鄉(xiāng)親中誰愿當兵盡可隨他而去等等。大慶期間,每天下午和晚上,還有戲班子唱大戲。他在家雖僅小住5日,但來家觀光致賀者摩肩擦背,絡(luò)繹不絕,不僅受到鄉(xiāng)鄰族親的隆重禮遇,而且平谷城鄉(xiāng)各界名流從縣長以降輪番登府拜會,并爭相在縣城設(shè)宴為之接風洗塵。每到一處,無不恭迎階下。李豐椿本只想花些錢在家鄉(xiāng)風光一下,不料所收賀禮遠遠高出開支,自此李家社會地位陡增。后因石友三反復無常,李豐椿甚為擔心,覺得如此下去不會有好結(jié)果。1931年7月間,即石友三和張學良開仗之際,李豐椿帶隨從親信及六房姨太悄然離去,臨走時由新鄉(xiāng)整整帶走一軍列物資回到北京。
李豐椿到京后大置房產(chǎn),先在船板胡同13號、羅車胡同61號買下百余間大院。羅車胡同61號院乃清末王府總管之家,房院非常講究。第二年,李豐椿又陸續(xù)在西四跨車胡同、廠橋、交道口及前門外菜市口爛縵胡同買下一百多間房子,共耗資60多萬大洋。從此,李豐椿過上了悠然自得的生活。
李豐椿何以有這么多錢?這其實好理解,舊軍閥大多是以撈錢為第一要務,當幾年師長都能住洋樓,何況他多年負責后勤呢。他在石友三部長時間由軍需官到運輸司令,沒離開管理財務,每年都有龐大的軍費經(jīng)他手開支。而且他自擔任副官處處長后,一應財政支付便直接與石友三通話,別的官無權(quán)過問。副官處是個肥職,各項收入和支出以及物資發(fā)放都要經(jīng)他批準。正常軍費雖有預算,但部隊行軍打仗總要有減員有傷號,物資也要消耗,開支無法固定。虛額蝕餉、多報冒領(lǐng)問題在舊軍隊普遍存在。為能多爭取些軍餉和物資,下邊各軍各師都要極力維護他,重金賄賂習以為常。此外,軍費開支還有一項特別費用,用現(xiàn)在名詞叫“小金庫”,這些錢數(shù)額很大,來去不上賬,如特別獎勵、收買特務、籠絡(luò)關(guān)系、瓦解敵方官員、購買軍火等動輒幾萬、十幾萬乃至幾十萬,支付過程中“騎驢”和回賞現(xiàn)象也是常事。但李豐椿發(fā)跡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在臨走時“順手牽羊”將全軍的軍餉給帶走了,這筆款使他成為京城巨富。
石友三在1931年倒張兵垮后,先潛伏于濟南,由韓復榘庇護,次年到天津日租界躲藏,曾到北京找過李豐椿。二人反目相見,險些動槍,幸虧石母力保才得制止。之后幾年,他經(jīng)常自帶車往返寧夏,別人很少知嘵內(nèi)情,其實他利用在西北各方面關(guān)系,從事煙土生意,將西北煙土拉到北平出售。
1936年,河南省主席陳敬齋請李豐椿任副職,他也沒去。他的想法很簡單:既然錢足花足用,就該享樂人生,不必再歷風險,重受羈絆。由此生活放縱,吃、喝、嫖、抽均有深染。他有時也擺譜,常帶幾名隨從,到天橋看民間藝演,遇有美貌女子便不惜重金買回家中。李豐椿雖然生活奢侈,在外與舊軍人、封建官僚一樣窮奢極欲,巧取錢財,但在家鄉(xiāng)口碑尚好。每次開著轎車回老家時,到村西口都是下車步行,逢人便打招呼,遇到年歲大的還躬身打揖,以禮相待。平日鄉(xiāng)親生活無著或是進京有事去找他,他都予以妥善安置,事先早囑咐好管家,只要是夏各莊老鄉(xiāng)來,有身份的通報一聲酌情安排見面,一般窮苦百姓雖不接見,但留宿留飯,臨走還給帶零花錢。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李家的親屬都搬到北京分住。后來,日偽政權(quán)曾想讓李豐椿出面協(xié)助管理北平事務,幾次都被李豐椿以病回絕??箲?zhàn)勝利之際,李豐椿與著名抗日將領(lǐng)宋希濂將軍結(jié)成姻親,次女李配貞嫁與宋子為妻。
李豐椿妻妾成群,但僅生三子二女。長女李文貞北平華北大學畢業(yè),一生從事教育工作,1974年在宣武區(qū)六部口小學退休。三子李龍順一生執(zhí)教,1983年在西城區(qū)教育局進修所物理教研組退休。1966年4月,李豐椿在北京東城家中去世,終年80歲,葬回夏各莊祖墳。
作者單位:北京市平谷區(qū)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