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衛(wèi)兵定罪
“文革”中,工宣隊進駐北大,很多教授被隔離審查,俗稱蹲牛棚。教授們一切要聽從指揮,早請示、晚匯報時要排隊報到,自報自己的政治帽子。馮友蘭個頭高排頭一個。
馮友蘭報道:“報到,我叫馮友蘭,是……是反動學術權威。”
紅衛(wèi)兵說:“不行,重報,你這是避重就輕,你是反動學閥?!?/p>
馮友蘭改口說:“我、我,我是反動學閥?!?/p>
洪謙由于害怕,怕也說他避重就輕,就說:“我叫洪謙,我是反動學閥?!?/p>
紅衛(wèi)兵說:“不對,你還不夠格,你是反動學術權威?!?/p>
洪謙嚇得連忙改口:“我不是反動學閥,我是反動學術權威?!?/p>
馮定自報道:“我是反動學術權威?!?/p>
紅衛(wèi)兵說:“你不就是寫過一本《平凡的真理》嗎?你還想往反動學術權威里鉆,不行,你是修正主義分子?!?/p>
馮友蘭和馮定住在一個茅庵里,過春節(jié)時門上的對聯(lián)都是:
修正分子;
反動學閥。
橫聯(lián)是:牛鬼蛇神
拆字聯(lián)諷主考官
清代乾隆年間,直隸學政吳省欽為主考官時,常弄權受賄,營私舞弊,群眾很氣憤,遂有人貼一副對聯(lián)于試場門口:
少目焉能評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這副對聯(lián)將主考官“省欽”的名字拆為“少目、欠金”形成對聯(lián),構思巧妙,諷刺辛辣,意趣無窮。
出口窩囊氣
十年浩劫期間,教師地位十分低下,食品站不給老師供應肉和油,供銷社不供應生活用品(食鹽與用于照明的煤(油),糧站不供應口糧,教師們感覺非常窩囊,于是一教師給上述三個部門各送一副對聯(lián)。
送食品站的:
平生力氣吹毛腿;
一世英雄打死豬。
送供銷社的:
不售食鹽饑不死;
沒供煤油課無教。
送糧站的:
騙說糧倉無糧售;
倒賣高價把心摸。
拜壽
有一個老頭兒,早年喪偶,他含辛茹苦把三個兒子撫養(yǎng)成人。后來,三個兒子在外地找到了工作,還成了家,留下老頭兒一個人在老家孤苦伶仃地生活。然而,每年老頭兒過生日,兒孫們卻沒忘回來拜壽。
按理說,兒孫們一年難得回來一次,老頭兒應該高興才是,可他卻高興不起來。原來兒孫們每次回來,都沒給老頭兒送禮,而是白吃白喝幾天,折騰得老頭兒苦不堪言。
這一年,兒孫們又回來給老頭兒拜壽。他們還沒走攏,就見老家門上貼著一副對聯(lián),上面寫著:
拜者,白也,白吃白喝白騷擾;
壽者,受也,受苦受累受煎熬。
兒孫們見了,臉一下子紅了,從此對老頭兒十分孝敬,還把他接到身邊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