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民們都津津樂道一件事:一戶人家在米蘭花園開了個廢品收購站。
米蘭花園是個別墅區(qū),建于十二年以前,也就是2000年。都是獨家獨院、三層小樓,哥特式風格,裝飾有尖頂紅瓦、半圓拱門和帶獸頭的羅馬柱。住在那里的,幾乎全部是第一批富起來的商家或金屋藏嬌神秘貴人。一個倒騰破爛的怎會住進去,又是怎么在一派富麗堂皇的氛圍中、利用別墅搞起了破爛站?擱誰也想不明白,于是就成了熱點。
業(yè)主們也不容許有人這么糟蹋這里的環(huán)境和氣氛,就起了置疑:一個窮人,怎會有昂貴的住宅?一定是別有身份或者財產(chǎn)來路不明,就有人出頭把這人告上了法庭。
經(jīng)查,此人姓鈕,家鄉(xiāng)是出“窮棒子”的那地,以拾荒為業(yè),應該是一個外地盲流,但有本地的暫住證。無犯罪前科和不良記錄,唯一的焦點就是房子怎么來的。
調(diào)查詢問階段,鈕姓破爛王一直堅持:房子是2001年買的,并出具了付款收據(jù)、房產(chǎn)證、自己住這兒多年的見證人等多項證據(jù)。但房主姓名不是他,而是劉興華。
他說:“買房時不愿讓人知道自己很富,所以用了假名字。這樣做也不是不合理,因為那時還沒要求必須實名制。”
法庭調(diào)查人員問:“雖說十年前這所別墅才幾百萬,你一個拾荒的,哪來這多錢?”
他說:“我是滿族人,鈕姓的前身是鈕祜祿氏。清朝歷代都出皇后、嬪妃和大官,有康熙時的孝昭仁皇后、乾隆生母孝圣憲皇后、一等公遏必隆和大學士和珅等,我是其中一支的后代,先祖留下一些財寶很自然。我是在翻修老屋時挖出了一罐金子才由窮變富的。”
問:“除了金子,還有什么?”
答:“還有扳指、如意、步搖、金釵、頂子、朝珠什么的?!?/p>
問:“現(xiàn)在還有實物嗎?”
答:“沒了,當年來了一個文物販子,好說歹說都給買走了。”
問:買主是誰?
答:“那些人都賊精,從來不留姓名。”
調(diào)查人員就說:“編,你就編!都是看《甄嬛傳》學的吧?還步搖呢!”
他說:“不信,你們就按身份證查查?!?/p>
其實早就查過了。除了金子、如意和步搖什么的,其余都是真的。籍貫是清東陵所在地,當年為了看守皇陵,清廷曾在那一帶廣布旗兵。不但他姓鈕,他爹、他爺、他爺爺?shù)臓敔敹夹这o,也確確實實是曾經(jīng)的鈕祜祿。至于是哪個皇后大臣的后代,恐怕一百年也查不清。
于是,調(diào)查人員開始查找本市叫劉興華的,一點鼠標,竟出來200多個,逐一查問,沒人承認自己買有別墅。
當然,也查問了當年的售房人,已經(jīng)過去十年了,有的找不到,即使找到誰又能記清當年的細節(jié)?僅僅弄清了開票人承認是自己的筆跡。
法院正式開庭了,公訴人主張:本案屬于財產(chǎn)來源不明,應判決收歸國有,并對被告做進一步調(diào)查,如有犯罪情節(jié)將按有關法律條文進行懲處。
也不知從哪請來一個律師,能言善辯、夸夸其談,在法庭上慷慨陳詞、滔滔不絕,提出了“三段論”的定性原則。
演繹法:如能提供合理、可信的證據(jù)就可證明房子是他的;他提供的證據(jù)是合理可信的:所以,這房子是他的。
按排除:如果沒人提出房子不是他的證據(jù)和異議就可證明房子是他的;無任何人提供證據(jù)和異議;所以,這房子就是他的。
至于戶主名字不符問題,律師這樣么說:實名制起源于200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zhuǎn)發(fā)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做好穩(wěn)定住房價格工作意見的通知》。在這以前,使用其他名字是合法合理的,他的過錯不過是沒有及時更正或過戶。
律師還引證了美國作家H·E·弗朗西斯的小說《坐》。說是一對流浪男女無緣無故在一家門前坐著,攆也不走,一坐就是許多年。后來,房主人死了,房子沒人繼承,法庭就按倆人坐了的緣故,判房子歸他們所有。
律師提高了嗓門:“為什么說這些呢?就是說,就算這房子是無主財產(chǎn),念在我的委托人辛辛苦苦住了這多年,房子也應該歸他!眾所周知,世界法理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個系統(tǒng),也就是成文法和依例法……”
這房子最后歸了誰?據(jù)說已經(jīng)把該案例上報了高級法院,請求做出司法解釋。現(xiàn)在人們普遍關心的更深層次的問題:怎么會出現(xiàn)無主房產(chǎn)。
鈕姓拾荒人當然明白是怎么回事:6年前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饑寒交迫的他無奈之中撬開了這所一直留意沒人居住的房子。房子里家具齊全,各種證件都在抽屜里,甚至還有一些現(xiàn)金和存折。他大著膽子住了下來,奇怪的是一直沒人過問。曾有物業(yè)問起,他拿出購房手續(xù),說自己是雇來看房的,物業(yè)也就當他是業(yè)主。從此以后,他光明正大、大搖大擺地一直住著,若不是一時興起辦起了破爛站,恐怕一輩子也沒人管。
好多人分析:最大可能房子曾是一個貪官所有。實行實名制以后,怕過戶形成巨大財產(chǎn)不明,見有人住著,又是一個窮極生瘋的流浪者。為了防止事情鬧大和隱私公開化,就把這房子舍棄了。
人們就想:是不是還有這樣的房產(chǎn),或者銀行也有沒人認領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