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是建立在欲望,索取,計(jì)較,名利,不滿足,高要求之上的。人有煩惱,很多時(shí)候都是自找的。
煩惱來自心態(tài),有人跌倒,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輕輕一笑自語道:我真是不小心,沒看見有顆石子;有人爬起來,狠狠地踢飛石子,破口大罵:是誰故意放石子在這里害我?輕松一笑之人會很快忘了這瞬間的不快,而破口大罵者會一直耿耿于懷,生出不少的煩惱。一顆小小的石子,都能讓他恨上些許日,這種脆弱的心態(tài),會讓快樂怯近于他。
煩惱是扼殺情緒的劊子手,是敗壞心境的絆腳石;煩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jié),是揮不去抹不掉的陰影。
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不動(dòng)心”,而人之所以會有煩惱,是因?yàn)椤皠?dòng)了心”。見到別人比自己有錢,就動(dòng)了心,便不再安于小康;見別人比自己官大,就動(dòng)了心,更不再安分守己;見別人比自己長得漂亮,就動(dòng)了心,妒忌由煩心而起,煩惱從情緒中來。打破了心靈的安寧,心靈,從此變得不再寧靜。
好煩惱的人,是因?yàn)闆]有一顆平靜的心?!靶牟混o則形必亂”,煩惱很多時(shí)候源自于自身,心里想著煩惱就會生出煩惱。而心靜的人,會淡泊名利錢財(cái),會理智得失成敗,會擁有一顆平和的心態(tài),不為物役,不為境遷。
很多煩惱,當(dāng)你靜下心來回想的時(shí)候,又會覺得很好笑,笑自己的小題大做,笑自己的幼稚小氣。
天有冰雪寒霜,亦有朝暾夕月,我們都可以當(dāng)成是美景欣賞;人有磕磕碰碰不如意,也有歡歡喜喜小確幸,我們都當(dāng)成是生活的小插曲。淡泊是快樂的真諦,快樂是煩惱的天敵。煩惱,你不去招惹它,它也就不敢親近你。
人活于世,快樂是根本,又何必總被情緒困擾,自尋煩惱?人要快樂,全在心態(tà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聰明的人,不是讓世間萬物諸事都適應(yīng)自己,而是讓自己去適應(yīng)這個(gè)社會。接受現(xiàn)實(shí),對清自然規(guī)律,理解“一切皆有可能”,與其無謂地去煩惱,倒不如欣然地去應(yīng)對。
(編輯 一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