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才
從成人學習第二語言和課堂教學的角度論述了在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情景的設計,對課堂教學諸因素進行更為深入地探討,使其對第二語言課堂教學進行有效地指導。
課堂活動設計情景教學語言交際
一、前言
課堂活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知道學生進行積極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將客觀的學習內(nèi)容轉化為主體的運用能力和素養(yǎng)的中介與載體。語言課堂活動的本質(zhì)是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提高其交際能力?;顒拥男Ч绾侮P鍵在于設計,如果設計的巧妙,能夠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課堂活動的重要性
我們經(jīng)常聽學生說,“我們在課堂上能聽懂老師的話,可是課下聽不懂其他人說的話”。教學中我們也看到,教師費力地講,學生努力的學,可是并沒有達到令師生滿意的效果。我們的教學究竟怎么了?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網(wǎng)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以及教學研究成果的不斷涌現(xiàn),我們越來越感到原有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暴露出許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課堂教學嚴格遵循“精輸入”的原則,即教師基本上圍繞著精讀課的內(nèi)容組織教學,不越雷池一步,這樣做的結果是會的東西“精益求精,”不會的東西學生摸不著頭腦;教師基本上按照教科書的內(nèi)容滿堂灌,從生詞入手,到語法,再到課文,最后是書上的練習,主要是灌輸式的教學,缺少把所學的內(nèi)容遷移到真實情景中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從教學方法來看,基本上是教師帶著學生走,教師讓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由教師決定著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完全以教師為中心,很難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從培養(yǎng)目標來看,比較重視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言語模仿能力,而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重視不夠。
預科漢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既不是簡單的語言知識,也不是隔裂開來的聽、說、讀、寫技能,而是運用語言知識和技能于真實情景中能力。但是我們知道,從課堂上獲得的語言知識和言語技能很難于直接運用到真實的情景中去,而“活動”恰恰是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促使學生使用漢語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缺少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很難把課上課下聯(lián)系起來,很難做到學以致用。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后,語言教學進入了交際法和任務型教學的時代,兩種理論強調(diào)把培養(yǎng)交際能力作為語言教學的終極目標,特別是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相互溝通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語言能力。注重學習主體,關注學生活動,強調(diào)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過程交際化、任務化。這些理念和思想在外語教學界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和實施,但是在預科漢語教學中,交際法并沒有廣泛地運用,任務型教學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學習和介紹階段,而對交際法和任務型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課堂活動,還處于形式上應用階段,沒有從本質(zhì)上加以靈活運用。因此加強課堂教學的“活動”設計和教學,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課堂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
1.互動性
互動,是指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課堂活動是指為了有效地解決某一具體問題,或為了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加深理解和體驗,由教師精心設計的,利用一種能使學生主體更充分展示出來的形式進行的教學活動。課堂不應該成為教師單極表演和學生被動聽的場所,而應該成為師生間進行交流、對話、溝通和探討的互動舞臺?;釉谡n堂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互動形式要多種多樣
有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有固定的同桌學生互動,也有不固定組合的學生互動,課堂互動活動的常見形式有提問、辯論、討論、表演、歌唱、制作、比賽、游戲等。
(2)作為形式要利于學生互動
教室中桌椅擺放要依據(jù)活動的特點、教學需要、學生喜好而變化,如分組圍坐的討論式、通道排列的辯論式、騰出講臺的表演式、自由組合的沙龍式以及游戲式等,努力實現(xiàn)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近距離交流。
(3)互動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積極評分
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評價,使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互動本身所帶來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4)互動的答案是開放的
在互動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的答案多樣性,努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課本學到的內(nèi)容更加深入,更加多樣,使學生在多種情景中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互動式夠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平臺,互動要建立在平等、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中,互動要能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2.目的性
課堂活動目的要明確?;顒右柧毮男┱Z言形式?哪些交際能力?哪些微機能?學生是以組隊的形式還是以小組的形式參與,要不要音樂或多媒體的配合等,教師在設計時都要考慮清楚,并在實施時讓學生清楚明白。
3.可操作性
(1)時間上要有所限定
一項活動要多長時間完成,教師要精心設計。如果時間過長會沖擊沖擊正常的教學進度,如果時間太短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顒訒r間的設計應該以每個學生都充分參與和表現(xiàn)為宜。如果以一節(jié)課100分鐘為限,活動時間應該在20~25分鐘較好。
(2)內(nèi)容上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內(nèi)容為主
活動的開展很大一部分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只有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內(nèi)容,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會高。
(3)形式上要簡化
如果設計的活動要使用許多道具,要不停地變換場景,就會增加額外的負擔,也不可能成為常規(guī)的教學活動。
以上只是設計課堂活動應考慮的基本原則,在具體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條件進行調(diào)整。但總的原則是:對預科漢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使用學習目的語交際的場所,而不應該只是教師教授語言知識講壇。
參考文獻:
[1]姜麗萍.怎樣教外國人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