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柬埔寨,幾乎人人都可熟練勾勒出一幅剪影,關于寺廟的日出,關于吳哥的微笑。在百度里輸入這個旅游地圖上再熟稔不過的名字,攻略鋪天蓋地,何處不成風景?但畢竟人人出行時間有限,怎么規(guī)劃行程最實在又最高效?
機場×暹粒旅游度假區(qū)1日
暹粒之所以被列入柬埔寨不得不去之地,純粹是因為它是吳哥遺址的所在城市。這里入境處的海關人員一看到中國人,就會用不標準的漢語重復兩個單詞:“錢”、“小費”。從實際通關的情況看,給不給錢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手續(xù)快慢而已,自由行者完全可以拒絕。
在抵達暹粒前最好在網上預訂一部來接機的車子,一部9座的奔馳商務車,連車帶司機,一天的費用也不過25-30美元。初來乍到可以選擇離暹粒老市場較近的酒店區(qū)入住,吃飯和購物都很方便。老市場飯店很多,每道菜1-12美元不等,豐簡隨意。我們5人的小團隊在那吃了不下10頓,嘗遍了各個國家的菜式,最便宜10美元,最貴一餐也不過22美元。不過柬埔寨餐廳的上菜速度都很慢,一般要半小時以上,而且再高檔的場所都沒有空調,只有風扇。
巴肯山半日×吳哥窟1日×大吳哥1日
吳哥,有大小吳哥之分:大吳哥指吳哥通王城,范圍不小,景點眾多;小吳哥則專指吳哥窟。吳哥景區(qū)的門票分為三種,單日票20美元,三日通票40美元,七日通票60美元。其中一日只是浮光掠影,更推薦三日或者七日的時間安排。
老市場酒店區(qū)離吳哥景區(qū)只有幾公里,國內游客到達吳哥的時間基本是中午和下午時分,剩下的半天時間建議去巴肯山看日落,據(jù)說買三日票或七日票的游客,四點后去巴肯山看落日,當日行程就可以不計入票面上的日程。巴肯山是吳哥的制高點,可鳥瞰整個吳哥,此地也是國王與神交會的地方。山頂?shù)穆淙蘸軌延^,落日的同時,月亮在另一邊升起,日月同輝,會讓人覺得如在外星。
抵達吳哥翌日,人們通常會把吳哥窟作為參觀的第一站,幾乎沒人會錯過日出這個重頭戲。因為包商務車早起要加收費用,我們提前預約了司機改乘突突車節(jié)約費用(當?shù)匾环N改裝摩托)。這里的司機都做來回雙程生意,把你載到景區(qū)后,你只管放心去玩,司機都會在門口耐心等待,直到把你送回去才收錢,服務很到位。
可能是吳哥窟的日出過于出名,所以網絡上有各種拍攝攻略,其中一個流傳較廣的版本說,每年3月中旬的某幾天,太陽會從中間的塔尖上升起。以我的拍攝經驗來說,這種說法有點刻舟求劍,雖然塔尖是固定的,但人是活動的,只要你肯移動,可以讓太陽出現(xiàn)在五塔中的任意一座塔尖之上。所以,拍攝日出完全取決于你的站位。
太陽升起之后,大部分游客就回賓館用早餐去了,注意,這是一個極好的時間差:人少,溫度不高,光線還不太強烈,游覽有品質,拍出來的照片還好。
吳哥窟是整個吳哥之行的核心,它被密林與湖水環(huán)抱,與其說是寺廟,不如說是城池更確切。壯觀得令人不可思議的印度教建筑:天界橋、藏經閣、五方塔,還有世界上最長的浮雕回廊。要完整走一遍回廊,至少需要一小時以上。作為時間有限但又注重品質的游客,選擇重點很關鍵,力求在眾多游客蜂擁進來之前,把最需要注意力的重點看完。要特別提醒的是,當?shù)赜蓄愃朴凇褒S日”的習俗,每月逢這一天,吳哥寺的頂層高塔是不開放的。
結束小吳哥行程后,景點繁多的大吳哥則很考驗人的時間分配能力。有一些著名的景點是無論如何不能錯過的,比如巴戎寺、戰(zhàn)象臺、攪動乳海、空中宮殿等等。其中首選景點必然是巴戎寺,一座由無數(shù)四面神像組成的寺廟,包括那一尊堪比《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吳哥的微笑”,很多游客排了長隊只為與它合影。大吳哥值得游覽的景點不下十處,每處的參觀時間從半小時到兩小時不等,多數(shù)重要景點能夠連成一條線路游覽下來,不過最好用上完整的一天。時間不足,也可以與小吳哥合并一天。走完這兩處,就完成了吳哥的精華游了。
崩密列半日×女王宮、比粒寺、皇家浴池1日×塔布籠寺、
羅洛士群半日× 茶膠寺半日
崩密列是一座被列入“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寺廟,《五月盛放》只用了三行文字描述它,其中一句是:“吳哥遺跡群中最值得去同時也是最難前往的遺跡”,其珍貴和可看不言而喻。
崩密列的格局與規(guī)模,類似于吳哥窟,也有護城河的環(huán)抱,但柬埔寨政府對吳哥窟和崩密列的保護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路:盡力修復吳哥窟,使它接近于原貌,而崩密列就保持坍塌的半廢墟狀態(tài),讓人們去追思與懷念。
崩密列實際上是一個孤懸在外的景點,門票25美元,極少有游客造訪這里,甚至連很多柬埔寨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走,我們在鄉(xiāng)村土路上顛簸了大約兩小時才到達,有興趣的朋友最好能提前與人拼團包車。除了路程較遠,值得討論的還有崩密列的危險性。直到2012年,國內的攻略都還將崩密列描述為雷區(qū),令很多游客怯步。戰(zhàn)爭時期,這里埋設了大量地雷,但如今聯(lián)合國的排雷工作已經告一段落,向導提示我們,只要活動范圍不要超出景點邊界,都還是安全的。
置身于崩密列巨大的崩塌石塊之中,那種思古幽情很難言表。當然,也不要簡單理解為“吳宮衰草、隋園饑鷹”的感傷,畢竟這里是熱帶,植物都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巨大的蛇樹,已經與殘留的建筑形成了和諧的共生關系,相互支撐不致倒伏,同時也增添了滄桑之感。
游覽大小吳哥,只能按照鋪設的棧道走規(guī)定的區(qū)域,而且要和其他游客互相禮讓。而在崩密列幾乎沒有棧道和規(guī)定路線,更沒有什么游客,可以任意行走。地面鋪著一層厚厚的樹葉,走過時常會驚起一群淺藍色的小蝴蝶圍著腳踝飛舞。腿腳方便且評估安全的話,可以攀上殘存的古建筑走一走。想象或許若干年前,某一位國王曾和你踏過同一塊石頭,撫過同一面墻,只是時空的阻斷,他在繁華處,你在蕭瑟時,唯有巨石能穿越時空,鑒識古今,并將你的神思留住,傳遞后來者。崩密列的神奇之處還在于到處長滿了巨大的樹藤,這些已經木化的巨藤有著相當好的承重力,甚至可以坐上五六個人,有的藤則完全是一張愜意的床,可以隨時躺在樹藤上享受陽光。
吳哥城外的景點較之大小吳哥,數(shù)量更多,值得游覽的不下幾十處,走個梗概大約也要花上兩天時間,其中崩密列至少要半天。所以要規(guī)劃好線路,有拍攝要求的,還要根據(jù)光線規(guī)劃時間點,比如,傍晚拍攝女王宮,日落拍攝比粒寺、皇家浴池等等。
柏威夏1日
柬埔寨全境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一處是吳哥,另一處是柏威夏。一般游客,只到吳哥遺跡群,最多加上洞里薩湖或者金邊,柬官方從來沒有將柏威夏設計進旅游規(guī)劃。原因之一,太遠。從吳哥到柏威夏,需要穿越柬埔寨三分之一的國土,花費在路程上的時間就要五個小時以上,而且司機多不認路。第二,安全。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與泰國交界處,雙方就歸屬問題存在爭議,曾多次為爭奪柏威夏寺爆發(fā)戰(zhàn)爭。
柏威夏不對游人開放,直到2012年還是軍管。好在我有一個不錯的向導,通過他與軍方取得聯(lián)系,每人交了20美元,到山腳的軍營辦一個手續(xù)就放行了,但是必須乘坐軍方的越野車上山。上山道開出不久,我們就看到了公路一側的戰(zhàn)壕和機槍掩體,武器彈藥與士兵近在咫尺。穿過軍官駐守的山門可直面柏威夏寺。柏威夏的主要修建者也修建了吳哥窟,嚴格來說,它是一處建筑群,是與山體完美結合的層進式神殿,建造歷史有1000年左右,而建造過程則綿延三個世紀,數(shù)位不同時期的君王在不同宗教信仰的指導下,以各式建筑風格向神明獻禮。從吳哥一路為我們開車過來的是一位老司機,做了多年旅游,居然還是頭一回上柏威夏寺,他顯然很激動,也很虔誠地在山門處的九頭龍前焚香禱告。寺廟隨山勢而上,以長長的石階相連接,每到一層開闊地建一處山門,氣勢磅礴。千年以后,建造時的不同風格已被時光所磨合,以一個整體的面貌展示給我們。石階的盡頭是神殿、藏經閣與將軍廟。將軍廟據(jù)說很靈驗,常有軍人來此膜拜,這一天,我們就正好遇見柬埔寨傘兵部隊和特種部隊來此集體拜謁。在這里可以遙望整個柬埔寨平原,建在懸崖邊上的建筑,自有他的威嚴與氣勢,雖然不再有神像,雖然也沒有了經書,但不妨礙我們站在這個離地最高、離天最近,跨越了三個世紀的浩瀚工程面前,感受自身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