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華
【命題設(shè)計】
臺灣作家張曉風在一篇散文中寫道:“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我在,是一種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一種生命的體驗,更是一種生命的價值。
請以“我在”為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芍v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fā)你的真情實感,也可以闡明你的觀點。
[注意]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典型的材料+命題的作文題,寫好這篇文章,關(guān)鍵要注意以下幾點:
(1)理解題意。文題中的“我在”,可以指我還活著,我的存在;可以指我在現(xiàn)場,我是目睹者和見證人;可以指我正在做什么,如我在跑步、我在唱歌、我在微笑等等。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笨梢姟拔以凇钡那疤崾俏宜伎肌.吺缑粽f過“我很重要”,我在,便是一切。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jīng)飛過。”這是我存在的明證。“我在遙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地飛翔?!蔽以?,不僅僅是想象,更是心靈的自由與超越?!拔以凇?,寫作的空間應該很大、很大……
(2)用好材料。文題中的材料,是張曉風散文中的一句話,這句話重點突出的應該是“我”存在的價值,所以,無論你寫自己的經(jīng)歷、感受、見解,還是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或者發(fā)表議論,你都要體現(xiàn)材料的基本內(nèi)涵。同時,還要用好典型且鮮活的材料,如果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或者自己身邊的故事,一定要注意敘事性材料的新鮮、生動,唯有如此才能打動人、感染人。如果你漫談感受、見解,或者發(fā)表議論,也要注意論據(jù)的鮮活、典型。議論文如果沒有充足的論據(jù),就算觀點鮮明,也不能讓讀者心悅誠服。而有些文章針對性的論據(jù)也不少,可仍缺乏說服力,其主要原因便是論據(jù)不夠鮮活。
(3)規(guī)范文體??紙鲎魑囊笪捏w規(guī)范。當你選取了某種文體作為寫作形式,你就要按照這種文體的規(guī)范格式來寫作,如果寫記敘文,必須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jié)果等具體要素;如果寫議論文,必須有論點、論據(jù)和論證過程,并能做到有理有據(jù)的分析,決不能寫得不倫不類。
【佳作示例】
我〓〓在
李冰潔
張曉風曾經(jīng)在一篇散文中寫道:“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我在,是一種可貴的生活態(tài)度。因為我在,我珍惜;因為我在,我樂觀。
在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一個叫阿列克謝梅列西耶夫的飛行員的飛機被擊落,他在雙腿受傷、凍壞的情況下連續(xù)爬行了18個晝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陣地。雙腿截肢后,人們表示非常的難過,可是他卻十分樂觀,認為自己能夠活著回來,已經(jīng)是奇跡了,他感謝神明給了他再一次生活的機會,他說一定要好好把握。雖然他失去了雙腿,但是,他經(jīng)過刻苦的鍛煉,又回到了戰(zhàn)場,重新駕駛殲擊機,翱翔于藍天。
不因為身體的殘缺而對生活喪失信心,而整日整夜?jié)M臉愁容地哀嘆自己生活的不容易,反而以超人的毅力去奮斗、去拼搏,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這就是“我在”。只要“我在”,不論道路多么坎坷、曲折,都將從容地去面對。
我在,是一種大度與豁達。因為我在,我感恩;因為我在,我欣慰。
曾經(jīng)有一個佛陀,乘船渡江,不想風高浪大,把船打翻了。佛陀像一片樹葉般地在江中沉浮了許久,才精疲力竭地爬上岸來。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他不是責罵船家的無能讓他丟失隨身攜帶的一切,也不是詛咒惡風險浪差點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灘上遙拜師傅:“謝謝師父。”有人不解地問:“你為什么不謝謝菩薩?”佛陀說:“原來我并不喜歡游泳,都是師父每次強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學會的。不是師父,我命今日休矣!”
在經(jīng)歷困難后,也許我們會失去了原有的一切,但是我們并沒有失去自己。只要“我在”,失去的一切總有一天會回來,也許我們還能得到更多。
沒有什么比“我在”更美好的,因為我在,花開的聲音更加親切;因為我在,夏日的夜空更加深邃;因為我在,母親的笑容更加生動;因為我在,明天的鳥啼更加清脆。我在,不只是一種存在,而是一種財富,一種期待,一種承諾,一種堅守,一種生命追逐的幸福。
[點評]這篇文章有以下三個亮點:一是審題準確,中心突出。文章從所供材料的主旨切入,寫出“我在”的意義、作用與價值,生動而形象地闡述了“我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題鮮明、準確,深刻而富有啟發(fā)性。二是選材典型,構(gòu)思巧妙。文章重點描繪了兩幅畫面:一幅畫面是蘇聯(lián)飛行員展翅藍天的場景,一幅畫面是佛陀乘船渡江的場景,兩個場景的描繪都抓住富有感染力的細節(jié),并融入自己的感悟與思考,寫得不枝不蔓,內(nèi)容具體而實在,為對“我在”的展開論述提供有力的依據(jù)。三是敘議結(jié)合,恰到好處。事例之前是以簡議引出,事例本身是具體敘述,事例之后是有針對性的議例,這樣就把敘述和議論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較好地表達了中心。
我〓〓在
王凌豪
春風陣陣,鳥兒在枝頭啼叫屬于它季節(jié)的到來;夏日炎炎,蟬以其聲聲嘶鳴宣告它短暫一生的流逝;秋風蕭瑟,片片落葉在墜落的一瞬不忘劃出動人的曲線;寒冬臘月,雪白中的一抹梅花裝點著這個銀色世界。它們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我在”的意愿,抒發(fā)“我在”的情懷。
我在,是一種生命存在的形式。不論是稚嫩的幼苗,還是挺拔的大樹,不論是掠過的飛鳥,還是游動的池魚,它們都以自己的身姿宣示自己的存在。生命也一樣,你的均勻的呼吸,你的起伏的心跳,你的閃動的眼睛,都表明了你的存在。生命最寶貴的是什么?是金錢?是名譽?這些都不是。生命最寶貴的應該是生命本身的存在,那就是簡簡單單的“我在”。沒有什么比這個更為重要的了。一些看破紅塵的人為什么選擇自殺?因為他對生命本身的存在產(chǎn)生絕望。他們既然有勇氣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為什么沒有勇氣選擇“我在”。記住,在這個世界上,黑暗也好,光明也好,重要的是“我在”,只要有“我在”,其他的都可以慢慢來。
我在,是一種生命的體驗。人生的過程,是生命體驗的過程。春夏秋冬,望朔晨昏;風霜雨雪,花開花落;酸甜苦辣,榮辱毀譽;成敗得失,功過是非:時時刻刻,在遭遇,在經(jīng)歷,在體驗。我在,就是我的奮斗,我的拼搏,我的煩惱,我的憂慮;我在,就是我的使命,我的責任,我的夢想,我的目標;我在,就是我的過去,我的將來,我的時間,我的歷史。
我在,我就會體驗這世間的一切,生與死,苦與樂,冥想與追逐,歡欣與煩憂。我在,我就會將每一天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我在,更是一種生命的價值。我會像一盆火,在寒冬里去溫暖他人;我會是一朵花,用清香芬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會是一顆流星,在沉寂的夜空劃出優(yōu)美的軌跡。我在,如果有人覺得需要我,覺得我的存在可以給予他們幫助,使他們快樂,那就是“我在”的意義。我在,只要能為世界增添一點愛,增進一份情誼,增加一抹亮色,那就是“我在”的價值。
鳥立枝頭,蟬鳴葉尖,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所有的“我在”都是生命的律動,所有的“我在”都是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我在奔跑,我在歌唱,我在思考,我在奉獻,這世界多姿多彩,像一幅巨大的畫卷,我在,我就是濃重的一筆。
[點評]這篇文章從自然現(xiàn)象切入,以比興手法形象生動地闡明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存在,從而引出“我在”的主題。接著,以三個分論點進行具體的闡述:首先,闡述“我在,是一種生命存在的形式”,作者從自然到人生,從正面到反面,闡明“我在”的重要性;其次,闡述“我在,是一種生命的體驗”,闡明“我在”是一種過程性的體驗,是一個人的人生不可或缺的印記;最后,闡述“我在,更是一種生命的價值”,表明“將每一天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信念,然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結(jié)論,表達“我在”的強烈愿望。全文立意鮮明,首尾呼應,起承轉(zhuǎn)合,自然銜接,體現(xiàn)著清晰的思路和嚴謹?shù)臉?gòu)思。同時,本文語言也成熟老練,善用修辭,用詞精深,句式靈活,整散結(jié)合,排比、比喻、引用等手法的綜合運用,形象生動,氣勢強烈,與作者的觀點融為一體,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我 在
童筱麗
張曉風曾經(jīng)在一篇散文中寫道:“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感謝我在。當十七年前那聲清脆的啼哭響起,我便開始我生命精彩的旅程。人生是一個短暫而漫長的歷程,雖然會有困難,會有艱辛,會有坎坷,但世界卻如此燦爛美好。感謝我在,欣賞這山的巍峨,海的浩瀚,大漠的廣袤,還有那森林的神秘。我舞動著稚嫩的翅膀,飛過寬闊的藍天。風穿過我的腳下,太陽在遠方等我,飛翔的感覺真好,它讓我找到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密碼。
感悟我在。當楓葉從肩頭拂過,落在攤開的手掌上,如一只輕盈的蝴蝶,在掌心微微顫抖。它是如此從容地趕赴一場凄冷的葬禮,我總有一種異樣的心疼。直到有一天,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看到這樣幾句話:“一個人對于死,直到親眼目睹之后才明白自己原來一無所知,既不知所謂死,亦不知所謂生。痛苦的觀念,和一個人真正的流血受苦毫不相干;死的觀念和一路掙扎一路死去的靈魂的抽搐亦毫不相干。所謂人,花盡心機固定生命,其實這生命每分鐘都在腐爛?!蔽颐腿惑@悟。我想,它的美麗,在于它瞬間的綻放,也在于它必然的消逝。雖然短暫,卻是永恒。我在,便是一朵花在,一片葉在,一束光在。
其實,我在,我一直都在。司湯達的墓碑上,刻有他的三句話:“活過了,寫過了,愛過了?!贝嬖诘拿總€人,都被自己播下的熱情追逐著。我在,生命有時寂靜無聲,有時疲憊不堪,有時轉(zhuǎn)瞬即逝。但對我們來說,只要呼吸過這片土地的氣息,數(shù)過這一片夜空的星星,欣賞過這一路的風景,仍不失為一種完美?!拔以?,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出生是最精彩的一場旅行,死亡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出發(fā)?而我,我在,我一直都在。
泰戈爾有一句精彩的詩句:“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jīng)飛過?!蔽以?,我的每一次奮斗與拼搏,我的每一次微笑和眼淚,我的每一次感動,都是我生命存在的見證。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歲月靜好。我在,水一樣奔赴,鳥一樣飛翔,花兒一樣開放。我不是一個單純的符號,而是一個靈動的音符,一首深沉的詩,一幅五彩繽紛的畫。我在,大地在,天空在,夢想與信念都在。
[點評]本文是一篇言之有物的議論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它給讀者一種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lián)想的空間。文章一開始從所給材料切入,引出話題,接著以飽含情感的筆墨寫出自我成長的歷程,和對未來的憧憬,隨后上升到對生命的思考與感悟。作者從自然到人生,從生存到死亡,從瞬間到永恒,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盡情抒寫屬于自己的真切而獨到的感悟。在論述過程中,羅曼·羅蘭、司湯達、泰戈爾等人的經(jīng)典名句信手拈來,為我所用,較好地證明了文章中心論點。文章最后以比喻、排比手法進行總結(jié),表達“我在”的堅定信念,令人歡欣鼓舞。全篇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爐,隱喻、象征、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自如,敘議結(jié)合,文采斐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