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遇尷尬
我剛走上機務中隊指導員崗位的時候,正巧遇上部隊飛機改裝,正課時間中隊人員基本全員進場,留守在家的除了炊事員就是我,因此我經(jīng)常“兼任”中隊的電話值班員。
一天,我接到了特設分隊長吳德祥從外場打來的電話,他們在檢查飛機時遇到了理論難點,需要查閱存放在中隊質控室的飛機教材,由于外場離營區(qū)距離較遠,為了節(jié)約時間,他們希望我能以電話口述的形式幫他們轉達一下教材的內容。兵之初就從機務工作開始的我,自以為對業(yè)務還算了解,自信滿滿地答應了,可誰曾料想,在轉述最后一份飛機儀表電路簡圖時,無論怎么說,對方都“云里霧里”,他們詢問的一些專業(yè)問題,我在教材上又對應不上,一來二回的耽誤了不少時間,最終還是我小跑著把教材給送進場。后來大隊長江建新知道此事后,批評吳隊長業(yè)務理論不精的同時也不忘調侃了我一把:“改了政工,這么快就把機務老本行忘了?!北M管只是隨口一說,但是好勝心強的我還是很“介意”,剛走馬上任,工作還沒有出彩,卻現(xiàn)了丑,這讓我一連好幾天吃飯吃不香、睡覺睡不實!
迎難而上擺擂臺
為了讓領導“高看一眼”,丟掉中隊業(yè)務理論不精的帽子,也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名“懂軍事的政工干部”,我暗自發(fā)誓,在哪兒跌倒就一定要在哪兒爬起來。我找中隊長劉林武商量,決定好好地抓一抓中隊的業(yè)務,可當時中隊大多數(shù)人認為和“鐵疙瘩”打交道實踐比理論有效,更關鍵的是官兵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對自學沒有信心,因此,大家業(yè)務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和隊長想了一個法子,一天晚點名后,我向全隊官兵宣布,一個月后隊內組織一次業(yè)務比武,成績張榜公布,實行獎優(yōu)罰劣,令大家詫異的是,我還明確,業(yè)務比武全員參加,包括指導員!業(yè)務比武引起了大家的重視,但官兵們對我參加考試一事不以為然,多半認為那只是我鼓動大家的一個噱頭。而我卻非常認真地對待此次比武,在不影響自身工作的前提下,我利用業(yè)余時間翻閱從質控室借來的飛機教材,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人請教。中隊長半開玩笑地對我說,“你是指導員,把自己本職干好就成,難不成你還要軍政一肩挑啊?”我笑答:“機務指導員、機務指導員,不懂機務咋指導啊!”
一個月后,比武如期進行,我不但在筆試答題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而且在默畫飛機電路圖中奪得了第二名,比武名次一公布,在中隊炸了鍋,大家沒想到我說到做到了,也讓那些“老機務”汗顏,沒想到“專業(yè)生”輸給了“插班生”。
順勢而為爭先進
這次“不務正業(yè)”的一考成名,讓我得到了領導的刮目相看,更贏得了官兵的認可,但是我的“目的”只達到了一半,如何讓中隊官兵的業(yè)務理論水平提上去才是重點。正當我全盤計劃時,吳隊長找到了我,他說官兵們希望中隊還能繼續(xù)組織業(yè)務比武。原來,這次的比武結果讓大家受到了刺激,覺得在自己的專業(yè)上敗給了“外行人”,實在是不應該,大家都憋著一口氣要重新證明自己,許多人和當時被大隊長調侃的我有著一樣的心情。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個讓我意外驚喜的要求,還和中隊長一起擴充了比武的項目內容。第二次比武如期進行,大家都考出了好成績,相互的差距很小。
我順勢而為,不但將比武競賽堅持下去,還舉一反三地把這樣的比拼氛圍滲入到其他工作中去,經(jīng)常性組織小演講、小征文、內務衛(wèi)生、炊事后勤、體育項目等競賽,不但讓官兵們自己相互比較,也“走出去”和其他中隊比較,單位的學習風氣逐漸濃厚,比拼的勁頭愈發(fā)強勁。
那次的經(jīng)歷也讓我深刻認識到,要想獲得從未有過的成功,就要付出從未付出過的努力,軍人就是要有股子永遠不服輸?shù)膭艃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