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臺灣話劇環(huán)境的蓬勃與自給自足、香港話劇的專業(yè)與純粹。也和內地其他城市小劇場的紅火狀態(tài)不一樣。武漢這個地方,一直是以通俗劇或方言劇為主,再不就是不計成本的主旋律話劇。
對此現象,方方在采訪中說:“我一直認為,這些都應該有,地方文化越豐富越好,但不能僅僅只有這些。也應該有一些不同層次人看的話劇?!?/p>
這或許可以看作是“光谷客·17排劇場”誕生的初衷。但是另一方面,方方坦陳做話劇賺不了錢,之所以有這么多人來做,都是出于對話劇的真正熱愛。同時,“小說劇”的定位,也能促進小說與話劇二者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
進門的觀眾,每人會送一本書
《大武漢》:想知道“光谷客·17排劇場”誕生過程中與您有關的一些故事。
方方:有一陣子,我與攝影家吳志堅、張煒在做湖北非物質文化的調查,他們拍片,我則準備寫一系列文章。有一次導演江兆旻也去了,我們在車上閑聊,談到了話劇,她希望能讀我的一些小說。
回來后,江兆旻讀到我的小說《樹樹皆秋色》后,非常喜歡,覺得可以做成話劇。其實還需要提及的是當時的武漢市文化局長唐惠虎和副局長肖肇中,這事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所以做起來也非常順利。
《大武漢》:您與江兆旻導演在對待話劇及劇場的看法上有分歧嗎?
方方:剛開始時,總是有點。最初他們對劇本不在意,以致劇本根本沒定稿就開始排戲,而我要求劇本必須過關才行,我為此也跟他們有些爭執(zhí)。
這個事情扯了好幾個來回,最后我們約定,有問題大家討論,意見一致,自然最好。如果有分歧,劇本上由我說了算,而舞臺方面江兆旻導演說了算。這樣一分工,就好辦多了。其實我看到很多話劇,不是舞臺上的問題,大多是劇本的問題,所以我會對劇本要求嚴格一點。
《大武漢》:您作為一個寫作者,參與此事是基于什么考慮?光谷客·17排劇場做的是“小說劇”,如何促進小說與話劇二者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呢?
方方:這兩個問題可以合在一起來看。我們是以《長江文藝》雜志社的名義與光谷客·17排劇場合作。因為17排劇場要做的是“小說劇”,即所有劇本都由小說改編而成。
我之所以參與這事,主要是基于兩點想法:一是我們要盡可能的推出湖北作家,擴大他們作品的影響力。我的合作條件是,一年要演三部湖北作家作品,這樣我們就參與投資;二是在眼下讀者冷落小說時,我們通過話劇來尋找讀者。我們進門的觀眾,每人會送一本書。書中收入了小說和由小說改編的劇本。讀者看了話劇,自然會閱讀小說。讀了此小說,或許他們會尋找作家其它的小說來閱讀。
話劇的魅力,要來劇場才能感受
《大武漢》:談一談您在其中所做的具體工作吧。
方方:我們具體的工作就是前期提供好小說,再將好的小說交由導演,導演認可后,提出改編構想,我們便組織編劇進行改編,并為劇本把關。這項工作非常具體。所以我們《長江文藝》雜志社為此成立了雅皮劇本中心。
對于編劇人選這一塊,主要由導演提供,畢竟她更熟悉話劇界。當然也有作家愿意加盟,有此愛好者愿意一試,我們也愿意提供平臺。只是,不管由誰來寫劇本,正式排演前,除了導演這一關之外,還必須通過我這一關。
《大武漢》:“小劇場”的概念在武漢還沒有被大多數人接受。還有傳言說“武漢觀眾在劇場內喜歡亂走、喧嘩”。面對這種環(huán)境,做光谷客·17排劇場,有沒有想過風險問題?
方方:演了幾場之后,我們可以看到武漢的觀眾并非像預測的那么差。至少目前我接觸的這幾部戲,現場觀眾都很安靜,而且非常有水平。幾年前演《好聽的都是傷心的歌》時,效果也很好,并沒有傳言中所說的情況。戲好看,觀眾自然就能進入狀態(tài)。
因為是小劇場,人物并不多,投資也不大。投資比你們想象的,要小得多得多。如果效果不好,趕緊改或換就可以了,并沒有太大風險。
《大武漢》:目前來劇場觀看的人群主要是?對于已經演出過的劇目,與您的期望是否一致?
方方:現在我們將17排劇場的小說劇命名為“雅皮劇”,也就是直截了當告訴觀眾,我們是為白領或知識分子做的戲。這一層人,或許會喜歡這樣的戲。目前來觀看的,的確主要是大學生或大學畢業(yè)出來參加工作的人。
對于已經演出過的劇目,基本上比我們預期的要好。這件事剛開始做,很多經驗尚在摸索之中,但我相信會越做越好。我們覺得這個前景已經能夠看到。
《大武漢》:您自己偏愛做什么題材的戲?對國外的劇有興趣嗎?
方方:我當然對城市題材更感興趣一點。不過,我比較偏愛人物命運感強一點的戲。在國外,我不怎么看這些,除了因為好奇,去百老匯看過一場外,其他都不去。因為沒有語言,一切都白搭。
《大武漢》:之后光谷客·17排劇場有什么計劃?話劇也是與社會溝通的一種方式,您希望“17排”能給武漢帶來些什么?
方方:有了劇場,就好辦了。不斷的排戲,不斷地商演,爭取做到良性循環(huán)。馬上春季演出就要開始了。
其實做話劇賺不了什么錢,之所以有這么多人來做,都是出于對話劇的熱愛。我們也是。首先是喜歡這種表演形式。它的魅力,只有到了劇場,才能強烈感受得到。
對于武漢,我們只是希望它能為所有喜歡話劇的人提供滿足愛好的機會,也為武漢百姓提供多一種文化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