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聲街口,一面銅牌訴說著這條老街光輝而悠久歷史。1911年建街,因毗鄰老漢口火車站而興盛,因天聲舞臺而名聞三鎮(zhèn)。繁華褪去,火車站與戲臺相繼消失,只留下居住在這條街的老武漢人,在自家樓下做些小生意,讓這里又再次紅火起來。
街邊商戶的“占道經(jīng)營”現(xiàn)象一直嚴(yán)重,直到前幾年下大力氣整頓一番,以往因為攤販圍堵而難行的天聲街,這才變回了整齊干凈。街邊小店的經(jīng)營品種繁多,像是一個菜場的擴大升級版,不只有賣菜,包子鋪、粉面館、水果店,在這其中,竟然還詭異地擠著一家“漢口殯儀館服務(wù)處”。
來天聲街買菜有兩個去處,一處是“天聲生鮮食品市場”,在街道中段一棟小樓的一層,百來個攤位,時蔬、肉類、調(diào)味、加工鹵制品種類齊全。前些年,市場所在的小樓翻新重建,連帶著菜場也來了一次改頭換面,地方敞亮干凈了,各類食品區(qū)也重新做了劃分。
另一處,則散落于街道旁的住戶樓下,不少菜販就是這里的居民,退休或是下崗了,就批發(fā)些蔬菜,賺些小錢打發(fā)時間。幾把蔥、兩捆白菜就是一天的生意,顧客也都是老街坊,指不定就是隔壁家的三叔四姨。市場里有專門的攤位,但他們不愿進去,省下每月的攤位費,于是菜價就有了優(yōu)勢。從他們手里拿菜,“買”與“賣”的界限模糊起來,和老居民之間的嘮嗑,變成最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