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雨
春來桃花溪,一切都變得美麗和生動起來。
2013年春,某日上午9時,首都的天陰沉著臉,但位于西山北京植物園的桃花溪畔,卻是花綻芬芳,滿目燦然,游人如織。
那天,我從晨的夢境走進(jìn)馨香四溢,紅深淺白的桃花溪畔,深感風(fēng)爽云輕,內(nèi)心陶然。
春來桃花溪,已經(jīng)是近一年的夢想了。去年四月的一天,當(dāng)我從曹雪芹故居誤撞入桃花溪時,山桃花的花期已過,環(huán)顧桃林,已是花落飄零的景象。嘴里念著林黛玉《桃花行》的我,竟然哀傷在紛紛落落的“桃花雨”中。我自嘆命淺,《桃花行》中的感傷情緒竟和我的命運(yùn)進(jìn)行了無縫對接。其實(shí),雖然當(dāng)時默誦著林黛玉的《桃花行》,但我卻不愿游離在林黛玉的傷感之中,我內(nèi)心想要的是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絕佳意境。我當(dāng)時也在想,倘若林黛玉沒有滿懷的愁緒與悲情,她的詩,也一定是我心中想要的那般美好。
春光正好的季節(jié)終于來了,我便沿著春天的花訊來到了桃花溪,來到了我執(zhí)意要尋覓的地方。令我驚嘆的是,岸柳石欄烘托下的桃花溪,竟然美得令我心醉。
一切都是天隨人愿,一切都是順理成章,一切都是真情實(shí)感!就在清明景和的季節(jié),就在撩人心魄的意境之中。
我立于橋頭,放眼北望,粉紅的、淺白的山桃花盛綻溪邊,遠(yuǎn)處黛青色的山影在粉紅色山桃花的映襯下,朦朧出暖暖的色調(diào)。清澈晶亮的溪水,倒映著一樹又一樹白如雪、粉如胭的山桃花。醉眼中,那白色的山桃花如朵朵白云,浮動于溪岸;那粉色的山桃花,則以嫣然動人的姿態(tài),靜立于坡上溪邊。我看到,伸展已臨近溪水的枝條是那樣的潤澤,以至于枝條上柔嫩的一串串花苞鼓脹著,有的鼓脹得已經(jīng)走漏了花蕊的秘密。我思忖,也許春風(fēng)的舌尖兒輕輕一舔,那些還有些羞怯的花瓣,就會振翅綻放,進(jìn)而留給春天一個甜蜜的時光。
我的心,被眼前的美麗誘惑點(diǎn)燃著,我甚至想盤坐樹下,望著一朵連著一朵誘人的紅,圣潔的白,靜靜地守著,直到一朵朵盛綻的花瓣隨風(fēng)羽化而去。
一朵又一朵,一樹又一樹的山桃花,俘獲了我的心,又何嘗不吸引著從四面八方款款而來的那些漂亮的女孩子們呢?
徜徉桃花溪岸,我看到最多的,是綴滿枝頭的一樹樹山桃花枝下,那些女孩子們婀娜的麗影以及她們的音容笑貌和明眸皓齒。這些花花綠綠、著裝時尚的女孩兒們,有的扶枝側(cè)目,面似白雪。有的把枝輕嗅,顏如粉荷。此情此景,不由得讓我吟詠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句來。
我沉醉,我想很多人都會沉醉在這花美人更美的畫境之中,那些如玉如雪的山桃花,那些如粉如胭的山桃花,那些輕若柳、笑露靨的女人花,誰又能不賞之而醉呢?
徘徊于此,坐望于此,1小時,兩小時,三小時,我依然不舍離開。
中午12時,想到還要去臥佛寺參拜,只得依依告別。
來到臥佛寺,觀放生,覽銀杏,賞梅樹,拜臥佛,整整兩個小時,我依然牽念著桃花溪。望著依然陰沉的天空,我心血來潮:倘若此時,天空能輕灑些絲絲的喜雨多好,如是,桃花溪邊桃花雨的景象一定更加好看了。
真是天隨人愿,心里念著,細(xì)若游絲的雨偏偏就來了,我一激動,便又朝著桃花溪畔大步而去。
這次,我是自黃葉村的石雕邊進(jìn)入桃花溪的。此時桃花溪的賞花人更是接踵而來。
我立足于桃花溪的木橋上南望,細(xì)雨中的桃花溪更平添了幾分詩意與神韻。只見桃花溪紫煙輕漫,又色染溪中。白色的山桃花沐浴在雨中更顯高潔。定睛觀山桃花的花瓣滾珠點(diǎn)點(diǎn),一滴又一滴滾落溪中,非常靈動又煞是好看。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畫面,我不禁祈禱著:雨,就這樣如絲如霧如絮地下吧,直下到滿溪盈滿花瓣的時候?yàn)橹?,直下到楚楚動人的女孩子們笑聲隨風(fēng)而去的時候?yàn)橹埂?/p>
再次離開桃花溪時,我的心,已經(jīng)悄悄栽下山桃成熟時的期盼。雖然嘴里依然念著《桃花行》中的幾句詩,但心里定格的,卻永遠(yuǎn)是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畫面。我自問:桃花溪,是心靈尋覓的桃花源嗎?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