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麗丹
人與人之間交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才能相安無事,親子之間也一樣。但這個心理距離不像物理空間看得見摸得著,所以一不小心就會侵犯對方的心理界限。
案例:
“你出去,又想進來,你老進我房間干嘛?”“為什么我不能進?我不進去看看,誰知道你有沒有在學習?”“你就想監(jiān)視我!”“我不是監(jiān)視,我是關心你!”“我消受不起!我不要你這樣的關心,別假惺惺的了!”
李女士與女兒園園圍著一扇門鬧起了沖突。最終,李女士還是被園園用力推出了房間,氣得回到自己房間邊生氣邊落淚,她想不通為什么女兒12歲以后就變了。以前園園和她親密無間,娘倆兒走在街上親得像姐妹讓人羨慕。而今,她想邀園園散步也不成,還摔出一句話:“要去你自己去,干嘛要我陪?”她想進園園房間整理書桌也不讓,特別是那個小紅色抽屜似乎有什么秘密,一直鎖著。
李女士回憶說,記得園園上三年級時有一次摟著她的脖子說:“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我班的樂樂才可憐呢,她爸爸媽媽都很兇,經常打罵她,你從來不打我?!爆F在李女士還是一如既往地愛園園啊,怎么園園會對她拒之千里呢?
分析:
李女士的好意都被園園曲解成惡意,“監(jiān)視”“多管閑事”“神經過敏”等,為什么園園眼里的媽媽這么令她反感?因為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這一獨特的人生階段。我們分別從孩子和父母的立場來分析矛盾沖突產生的原因。
孩子的心理:我長大了,我要有空間,我要自由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迅速發(fā)育帶來了心理上的日益成熟。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變得更加關注自我,并傾向于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再像兒童時期那樣情感外露、率性天真了,即使對最親近的人也很少吐露真情,有心事、有秘密也不愿輕易敞開心扉。這都和青春期的閉鎖性有關。隨著獨立意識的增強,要求擺脫父母的依賴,渴望獨立和自由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的心理空間,那是一個不被人打擾、可以自由放飛心靈的精神世界,是承載喜怒哀樂甚至美好和丑陋并存的心靈一隅。
孩子的抽屜要上鎖,并不是里面一定有什么秘密;孩子不告訴父母一些事,是他覺得沒必要,自己能處理,認為父母是瞎操心;孩子不想讓父母進他的房間,也不是想離開父母的視線做什么小動作,而是想擁有一份愜意、自由的天地。
父母的心理:你還是孩子,要什么空間,我關心你
很多父母也知道孩子有青春期,但對子女心理發(fā)展趨向成熟又視而不見,習慣用固有方式對待已變化了的孩子,說穿了就是不信任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比孩子還憂心忡忡;孩子出現失誤時,父母就覺得自己有很大的責任,于是不自覺地干涉了孩子的精神生活。另外,有的父母潛意識里不想承認孩子已長大,還希望他像小時候那樣粘著自己,以體現自己的價值——被需要的價值,而不能適應或容忍孩子不需要他了(父母的地位被同學、偶像等取代)。于是,就有了越過心理界限的行為,剝奪了孩子成長的心靈空間。其后果是親子關系惡化。
建議:
父母如果不及時轉變觀念,改變態(tài)度,調整心態(tài),改換方法,那么,只能與孩子的心越隔越遠,更談不上對孩子的教育、引導了。因此我們要轉變做法。
1、尊重孩子的心理界限不跨越
假設你到飯店去吃飯,總要挑沒人的桌子坐;你坐大巴,總是找旁邊沒人的座位坐。這是要求和別人保持一種身體和心理上的距離,為自己和別人之間設立的一種界限,有了這個界限心理上才感到安全、踏實。同樣,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越界侵犯了孩子的心理空間,無限擴張自己的權力,侵占孩子的自主空間,孩子就會感到不安全,不踏實。
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界限,不要試圖越過界限。不越界,表達了對孩子人格的尊重,對孩子自尊的維護。
2、信任孩子的成長生活不懷疑
青春期的孩子處于心理的半成熟狀態(tài),到了有自己小秘密的年齡了,有了獨立意識、界限意識、平等意識。有些小事父母不必了解那么細,不一定都要知道,只要相信孩子的本質是好的,只要能把握教育大方向就行。
作家畢淑敏說,友情的樹上只有一顆果子——信任。這句話也可以用在這里,如果你想教育好孩子,你就把他當朋友;你把他當朋友,你就信任他;你信任他,他就有可能去學會自律、自愛,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如果家長的行為令孩子窒息,連心靈都找不到透氣的窗口,連自己的一方精神自留地都被侵占,連心理疆界都沒法分清,那么,孩子就把你當作不可信賴的“敵人”,孩子對你的敵視、與你的作對、跟你的疏遠都在情理之中了。而被信任的孩子,反而不會出現父母所擔心的許多問題。
臺灣作家劉墉對青春期的兒子也頭疼不已,但最終想開了。劉墉總結經驗說,他教子的最大特點是放得開,收得住。他信任兒子,欣賞兒子,尊重兒子,不怕兒子摔跤,大膽讓兒子去闖世界,去尋找自我。正是這一切,讓處于“叛逆年代”的兒子沒有沉淪,沒有消極,沒有墮落,反而越挫越勇。
我們要相信:沒有信任的愛是難以相處的愛,孩子會放棄溝通;沒有寬容的愛是讓人窒息的愛,孩子會逃離家庭;沒有理解的愛是冷漠無情的愛,孩子會心靈孤獨;沒有尊重的愛是踐踏尊嚴的愛,孩子會失去自由;沒有界限的愛是模糊不清的愛,孩子會捍衛(wèi)邊界。
(作者系中華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中華家庭教育網親子研究中心顧問專家。)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