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
張倩蓮,喜劇小品演員,藝名高秀鳳。她因模仿高秀敏而出名,多次在央視和全國各大衛(wèi)視做訪談、表演,并參與演出了《婆婆來了》、《重案六組》等影視劇。她覺得自己不夠火,是因為從小沒有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因此,她就把自己未圓的夢想,寄托在了女兒身上……
為了把女兒鹿馨文培養(yǎng)成大明星,張倩蓮動員丈夫兩次放棄生意,兩度舉家跨省搬遷,煞費苦心地訓(xùn)練女兒,為女兒制造各種出名機會,甚至不讓女兒正常上學(xué)。在她的努力下,女兒雖然才藝突出有了名氣,但綜合文化水平卻有所欠缺,低于同齡孩子。張倩蓮極端另類的教育方法,家人不買賬,在社會上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和質(zhì)疑。
為圓夢,
媽媽費盡心思要把女兒培養(yǎng)成大明星
2003年4月的一天,張倩蓮把2個多月大的女兒姍姍哄睡,起身準備出去??伤齽傋叩介T口,就聽到姍姍“哇”地爆發(fā)出驚天動地的哭聲。張倩蓮忙抱起女兒,唱歌哄她。一聽到歌聲,女兒立刻不哭了,瞪著烏溜溜的黑眼珠看著她。
張倩蓮樂了,小家伙這么小就愛聽歌,難道遺傳了自己的文藝細胞?是個好苗子,得好好培養(yǎng)!如果自己從小也受到培養(yǎng),沒準兒早成大明星了呢!
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鹿和奎的支持。
此后,張倩蓮開始了對女兒的藝術(shù)熏陶。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女兒朝演藝方面發(fā)展,張倩蓮還說服老公,不送女兒進幼兒園。
2007年4月,姍姍4歲多時,張倩蓮決定帶她到演藝機會較多的青島發(fā)展。鹿和奎一聽,直搖頭:“我們在秦皇島的生意這么好,怎么能說走就走?”張倩蓮就拿女兒的前途說事。鹿和奎拗不過她,只好放棄鮮花批發(fā)、保健品的生意,和妻子舉家搬到了青島。
到青島定居后,張倩蓮夫婦兵分兩路,丈夫重新做生意,張倩蓮則一門心思培養(yǎng)女兒。她除了自己在家教女兒,還給女兒報了少兒演藝、戲劇學(xué)習(xí)班。姍姍按著媽媽的安排向前走,演藝水平大有長進。
8月,張倩蓮得知張國立的《第一次心動》到青島選小演員,就帶女兒去參加海選。母女倆唱了一段《花為媒》的評劇,小姍姍順利晉級。但因為年齡太小不適合劇中人物,還是與這次機會失之交臂。張倩蓮卻由此更加自信,覺得為女兒選準了路子。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在青島有一場帆船比賽。張倩蓮覺得機會來了,馬上將女兒的藝術(shù)照和演出照制成大幅海報,帶著老公和女兒來到賽場。賽場上人山人海,張倩蓮看到外國選手劃著船過來,她一手舉著海報,一手揮舞著,邊跳邊大喊:“Hello!快看快看,這兒有個小明星!”現(xiàn)場頓時沸騰起來,人們紛紛用驚奇、不解的眼光看著她。
鹿和奎沒想到妻子會突然做出這樣的舉動,十分難堪,就拽著她的胳膊說:“別喊了,他們能看到海報的!”姍姍在眾人的指指點點下,也感覺很不好意思,就拉拉媽媽的衣服。張倩蓮見這爺兒倆不但不幫忙,還干擾自己,索性指揮道:“快,快跟賽手們打招呼!沒看到有老外也在跟我揮手嗎,說不定他們哪個就是好萊塢的大導(dǎo)演呢!萬一他看上了姍姍,姍姍成名的機會就來了!”
旁人聽得吃吃直笑,對他們指指點點的。鹿和奎臉上掛不住,躲到一邊,姍姍也跟著爸爸跑了。
老公和女兒的離場讓張倩蓮很生氣。那天回家后,她黑著臉訓(xùn)起了他們:“這么好的機會,你們怎么就不知道好好利用?姍姍,你想當演員就得臉皮厚!”鹿和奎又好氣又好笑:“你在那兒張牙舞爪,不把人嚇跑才怪!”姍姍也很委屈:“他們都在笑話我們……”張倩蓮嘆息一聲,正色說道:“做演員當明星,最當緊的就是能拿得出來!姍姍,你臉皮太薄了,這可不行!明天就跟我到外面去練臉皮!”
“???”父女倆十分驚詫。姍姍怯怯地問:“怎么練?。俊薄叭ゴ蠼稚铣?、跳舞!”張倩蓮說得毫無商量余地。
第二天,姍姍極不情愿地被媽媽拉到了街上熱鬧的地方。張倩蓮打開錄音機,姍姍看人來人往的,怎么也開不了口。見女兒不好意思,張倩蓮拉著女兒的手說:“又不是讓你干壞事,你怕啥呢!來,媽媽陪你一起跳?!闭f著,她就隨著音樂又唱又跳。
有了媽媽做榜樣,姍姍膽子大了,也跟著媽媽一起跳起了舞,還唱起了歌。雖然有路人圍觀時議論,張倩蓮也并不在意。
苦難教育加督促,
在媽媽教育下“小鳳凰”努力追夢
2008年12月底,張倩蓮受邀到北京演出時,感受到了北京濃厚的文化藝術(shù)氛圍。張倩蓮再次決定,將家遷到北京。
鹿和奎一下子跳了起來:“你沒病吧?青島的生意剛做起來,又要走?”張倩蓮很堅決:“圈里的人都說了,我們到了北京好發(fā)展,機會多,女兒成名會更快!”
2009年5月,鹿和奎再次放棄生意,隨妻子來到北京,在北京電影制片廠附近租了房子。張倩蓮為女兒取藝名“金鳳凰”,帶著女兒的海報和照片來到北影廠門口,一邊發(fā)女兒的照片,一邊在等戲的群眾演員中吆喝:“我是高秀敏模仿者高秀鳳,我女兒姍姍金鳳凰是小童星!”接著,她就當場模仿起高秀敏,姍姍也邊唱邊跳。
母女倆的表演吸引了眾人眼球,大家紛紛說:“是像高秀敏,小女孩也不錯!有靈氣有前途!”聽到眾人夸贊,張倩蓮更是信心滿滿。
在張倩蓮的努力下,姍姍果然吸引來了劇務(wù)和導(dǎo)演的目光,她接連出演了《天眼》、《中國往事》等影視劇。后來有了適合的小角色,劇組也會先想起她。張倩蓮很欣慰。雖然女兒演的都是過場小角色,甚至有的連臺詞也沒有,但她相信女兒早晚有一天會成名。
張倩蓮一方面苦苦為女兒尋找出名機會,一方面又承受著北京高消費的壓力。因為生意不好做,鹿和奎又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他就到劇組干雜活,掙點微薄收入。北京花銷大,沒多久,他們帶來的6萬多元錢就花光了。他們租住的房子也由大變小,最困難時還住進了地下室里。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住了一個月,他們身上就起了成片的濕疹??粗鴬檴櫚W得直抓身上的疙瘩,張倩蓮夫婦心疼得不得了,忙又在地面上找了一間小房子安頓下來。
在地面租房后,他們就沒錢了。那段時間,張倩蓮常常趁菜市場要收攤時去撿剩菜,撿不到剩菜就去外面挖野菜。等鹿和奎拿到工資后,他們就買大蝦給女兒補身子,自己卻依舊吃撿來的菜。
一天中午,一家人圍著小桌子吃飯,姍姍看看自己碗里的大蝦和香菇雞蛋,再看看爸爸媽媽碗里的野菜醮大醬,她懂事地把葷菜推到中間,說:“咱們一起吃吧!”
張倩蓮鼻子一酸,眼淚差點要掉下來,說:“野菜也很有營養(yǎng)呀,乖孩子你快吃吧!”她又借機對女兒開展了“苦難”教育:“我們這是先苦后甜。你要好好演戲,等你以后出名,成大明星了,我們就不用住這兒了,也不用去菜市場撿剩菜、挖野菜吃了!”聽了媽媽的話,姍姍使勁點點頭。
這種情景,卻讓鹿和奎有一種說不清的擔憂。他不知道妻子為女兒選擇的這條道路,是對還是錯。
在張倩蓮的影響和督促下,姍姍更加努力地訓(xùn)練演藝技巧,并隨媽媽多方尋找演出機會。
盡管姍姍很懂事,聽媽媽的話苦練表演,可她畢竟還是個孩子,也想玩。一次,她在外面練習(xí)評劇時,看到幾個小孩在跳皮筋,她就不練了,跑去跟他們一起玩。正在她玩得很開心時,媽媽來了,將她揪到一邊嚴厲地說:“快點去唱戲!”
姍姍不愿意,頭搖得像撥浪鼓,哭鬧著:“我要跳皮筋,我要跳皮筋!”
“跳皮筋能跳成明星嗎?姍姍,你是小鳳凰!你看現(xiàn)在爸爸媽媽多不容易,咱搬來搬去,住地下室吃野菜圖個啥?不就是想把你培養(yǎng)成明星嗎?”
從那以后,姍姍再也不敢貪玩了,而是一門心思鉆到表演里。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說學(xué)逗唱表演得惟妙惟肖。每次練習(xí)得枯燥想出去痛快玩一會時,媽媽都會給她講道理。而她小小年紀,就在媽媽的熏陶和教育下,知道了自己要成為明星,和別的小孩不一樣,不能像別的小孩那樣隨心玩耍。于是,姍姍總是自己玩一小會兒,便繼續(xù)苦練。
女兒的孤單,鹿和奎看在眼里,很是心疼。
女兒不用上學(xué)女兒要成名,
另類媽媽極端教育引發(fā)硝煙一片
2009年9月,姍姍6歲了,到了上小學(xué)的年齡??吹絼e的小朋友一個個背著書包,快快樂樂地去上學(xué),姍姍很羨慕。她非常想去上學(xué),而鹿和奎也希望女兒能去學(xué)校接受教育。
可張倩蓮說啥也不同意,她連珠炮地對丈夫轟炸:“你不知道應(yīng)試教育就像一條流水線,在復(fù)制一批批高分低能嗎?在那里,女兒的靈氣和天性也會被扼殺!”
鹿和奎據(jù)理力爭:“孩子到了上學(xué)年紀,就是要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呀,這是基礎(chǔ)!你怎么不考慮一下上學(xué)對孩子的好處呢?她的理解力會增加,她會跟同齡小朋友交流,她……”話不投機半句話多,夫妻倆很快就吵了起來。
上不了學(xué),姍姍悶悶不樂。張倩蓮看女兒不開心,老公也不理自己,最后答應(yīng)他們:“我們自己先在家里教,等她7歲了再上學(xué)也不遲!”
為了證實自己是對的,張倩蓮更是加緊了對女兒的培養(yǎng)。功夫不負有心人,機會在張倩蓮的盼望中一個個來臨。隨著姍姍在圈內(nèi)慢慢有了名氣,她也在越來越多的影視劇中露臉。僅2010年,她就接拍了《人生百事》、《鮮花朵朵》、《本地媳婦外地郎》、《小保姆》等影視劇,還和范冰冰、鄧超等一線明星合作過。
姍姍非常喜歡范冰冰,范冰冰也很喜歡這個小機靈鬼,拍戲間歇她們常常在一起玩。后來,在對姍姍的教育中,張倩蓮便總是拿范冰冰為標尺,希望女兒以她為榜樣,成為巨星。為了增加姍姍的人氣,張倩蓮更是帶著她趕場參加各類選秀節(jié)目……
張倩蓮要將女兒培養(yǎng)成巨星,卻耽誤了她上學(xué),這讓鹿和奎很不滿,親戚朋友也常常勸張倩蓮。但無論別人怎么說,張倩蓮都不為所動。
轉(zhuǎn)眼間,姍姍7歲了,張倩蓮還是不讓她去上學(xué),說是等到了8歲再上??傻搅?歲,張倩蓮又說到9歲時再說,成才也不在乎這早一年晚一年的讀書。
她的論斷讓鹿和奎很崩潰,跟她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而這時的姍姍,早已習(xí)慣不上學(xué)的日子。爸媽爭吵時,她就躲在一旁對著小鏡子化化妝,然后淡定地練說唱。
接下來,姍姍在拍戲時還和海清、蔣雯麗、李玟等明星搭襠,在圈內(nèi)引人注目。除了拍戲,她還常受邀做客各大衛(wèi)視。到了2012年,姍姍參加了央視的網(wǎng)絡(luò)春晚,還在兒童劇《叢林拯救記》中出演了女二號,參與演出的名演員有梁家輝、濮存昕等。2012年六一期間,這部電影在全國各大院線正式上映后,姍姍的精彩演出在圈內(nèi)受到廣泛好評。
雖然女兒在演藝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鹿和奎的眉頭卻舒展不開。女兒不上學(xué),始終是個問題!就在他揪著心時,張倩蓮偶然認識了就讀于清華大學(xué)的美籍華人杰克,他在課余時間開辦了一個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班。了解到姍姍的情況后,杰克老師就讓姍姍免費來體驗“美國式教育”。
美國式教育,雖然是在快樂中學(xué)習(xí),但也是要考試的。結(jié)果,通過幾次考試,杰克發(fā)現(xiàn)姍姍的知識儲備水平低于同齡的其他孩子。杰克也勸張倩蓮,盡快讓孩子去上學(xué),再耽擱下去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不利。
2012年10月,張倩蓮終于同意讓女兒上學(xué)。看女兒終于走進了校門,鹿和奎松了一口氣。
可沒想到,姍姍只上了5天學(xué),就說啥也不愿意去了。她愁眉苦臉地說:“上學(xué)太累了!每天要早早起床,我真的很困啊……唉,要是能演戲就好了,導(dǎo)演讓我怎么做,我怎么做就行了。上學(xué)還要寫作業(yè),老師還不告訴我答案……”
張倩蓮掩飾不住喜悅:“我就說嘛,孩子上學(xué)連覺都睡不夠,那么多作業(yè)負擔太重,這不讓孩子抑郁嗎?”鹿和奎卻暗暗叫苦:“壞了,女兒錯失了上學(xué)的最佳年齡,現(xiàn)在變得連腦子也不愿動,別人說一是一說二是二,這可怎么成?”
就這樣,姍姍只上了5天學(xué),就又回家了。鹿和奎愁上心頭,女兒沒有文化基礎(chǔ)墊底,從長遠看會影響她在藝術(shù)方面的發(fā)展。而張倩蓮卻開心得不得了,讓女兒繼續(xù)拍戲、演出、選秀……
得知姍姍還是沒有上學(xué),很多人都感覺不可理解,認為張倩蓮是在用一種錯誤的方式對女兒進行“夢想教育”。很多人質(zhì)疑她的教育方式,認為她無論多么望女成鳳,都不能剝奪女兒最起碼的受教育權(quán)。沒有思想沒有個性的演員,怎么能飛得更高?認識張倩蓮的人,都勸說她還是讓女兒趕緊上學(xué)。
也許是家人的反對和外界質(zhì)疑的聲音高漲,張倩蓮頂不住壓力,也許是她終于想明白了上學(xué)的重要性,2013年春節(jié)前,張倩蓮終于將女兒重新送回了學(xué)校。只是,女兒在學(xué)習(xí)的同時,依然到處參加選秀節(jié)目……
編后:
與其說張倩蓮?fù)渗P,不如說她是在做自己的夢,賭女兒的人生來完成她不能實現(xiàn)的大明星夢。
關(guān)于明星夢的淺薄認識,讓張倩蓮對女兒產(chǎn)生了明星幻想,總認為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文藝舉動都是天賦,暗示她要將女兒打造成天皇巨星。于是,女兒已經(jīng)不是女兒,而是她手中的明星苗子,等著她培養(yǎng)成大明星——而不是培養(yǎng)成人,一個有學(xué)識有思想的健康正常的人。
張倩蓮所謂的另類教育方法其實就是拒絕學(xué)校的知識灌輸,只要單一地挖掘和發(fā)展文藝潛能。她的這種的作法甚至算不上教育,只能算是制造,制造一個表面看起來多才多藝,實際奇缺文化素養(yǎng)的“明星”女兒!或許有人會用那句老話替她辯護——“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正常的父母心,不會漠視孩子接受教育學(xué)習(xí)知識的基本權(quán)利!社會也不會接納這樣的病態(tài)教育模式。
好在張倩蓮最終將女兒姍姍送回了學(xué)校,希望姍姍的未來能朝著更加健康陽光的方向發(fā)展。
(責編/鄧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