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人榕
張彥遠說:“上古之畫,跡簡意澹而雅正,顧陸之流是也;中古之畫,細密精致而臻麗,展鄭之流是也;近代之畫,煥爛而求備;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也?!本C觀古今,文人畫家、教育家們好以“古典中國風格”再造古典風韻,仿古派以得古人“腳汗氣”為榮,石濤則以“師古人之心”發(fā)現(xiàn)了自我。若將山水的千形百面、四時朝暮等都匯入一幅桂林山水畫中,不同的人會因所處年代不同而以不同的藝術品評、創(chuàng)作意圖、形色構圖來喚起不同的過去,似乎被某個過往“時間性”的魅力形態(tài)定格了。實際上,回溯古象是一種獨特地文化心理觀照,其因與時代精神的碰撞摩擦而更顯高地,在桂林山水繪畫中更是以一種自然賦予生命的價值體現(xiàn)來提煉當下時代的精神藝術與精神的藝術,通古開今達至象征人類不可言狀的心靈姿勢與生命律動。
一、寫剛勁筆墨塑造古拙神韻
清代笪重光言:“墨以筆為筋骨,筆以墨為精英?!眰鹘y(tǒng)中國畫總以相輔相成的筆墨尋得景、意相宜,以此生化藝術形式的自然美。所以筆道的干濕、穿插、提按、輕重、緩急等可惟妙惟肖地凝聚桂林山峰的挺拔剛韌和江水的清澈輕柔。但藝術創(chuàng)作仍需融入豐富筆墨形態(tài)的人文內(nèi)涵與山水形學,用筆映墨的層出不窮與水入墨的五色六彩來凸顯時代精神?,F(xiàn)代畫壇不可多得的山水大師陸儼少,既是以深厚傳統(tǒng)功力和博學才識再創(chuàng)了山水藝術的新風貌。
陸儼少(1909-1993),上海嘉定人,字宛若。師從馮超然,遍游南北并詩書畫俱佳。他早期作品神韻流動、縝密娟麗,得古韻,甚有唐寅、王蒙遺風;中期則個性獷放簡約,遺有南北二宗的畫風。其山水或粗疏漫溢或荒率頹唐,古拙奇峭顯清新雋永。在(如圖一)他自由效仿了古人的“骨法用筆”,干濕墨互用顯蒼莽秀潤,既有披麻、折帶及米點功力,又獨成特色。其樹石、山水的筆墨還強調(diào)收放的筆力,有“力能扛鼎”的重與強,又有飄逸的輕與隱,酣暢又關聯(lián),如打太極拳般凝聚了由氣引力的虛勁。所以能意在筆先至氣力俱到,乃至以灑脫、謙遜顯剛柔,妙造出桂林山水古拙的神韻,使桂林特有的山水姿態(tài)在筆墨語境里淋漓盡致。
二、借傳統(tǒng)構圖醞釀古雅意境
桂林獨特地理風貌與古樸渾厚的人文風情給畫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激情與靈感。陽朔一帶更具云水連綿特質(zhì),使人幻生羽化登仙之感,于此畫家們常將桂林山水意識化。傳統(tǒng)的構圖法則有:賓主、開合、疏密、虛實、濃淡、黑白、輕重、動靜、呼應等。因此,基于前人經(jīng)驗有取舍地借鑒亦可謂有效實現(xiàn)現(xiàn)代創(chuàng)構的途徑。陸儼少能以筆墨繪云水風浪的云蒸霧靄,而其山水形構也極具特色,如勾云、勾水、大塊留白、墨塊等特殊技法可探討到造型之造的廣泛性與突破性。上圖可見他用傳統(tǒng)常見的上下構圖,呈現(xiàn)類似花鳥倒懸構圖的空靈,上重下輕的空間感使樹石形象凝聚了一種氣勢顯清新脫俗。其古雅的桂林形象充滿玄機更以詩意入勝,可謂現(xiàn)代新文人氣息的高品位藝術。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鄙剿畼房芍^仁智之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亦可作為觀道也??字倨鸬纳剿嬓劢”挤?,在云水表現(xiàn)領域也很杰出,能融古化今,中西并用,并深入自然創(chuàng)下“云皴法”、“弧勾法”、“短線法”、“水彩潑墨法”的技法,巧妙以“雋永”的涵渾境界傳達了當代尚新風范。亦熱衷用傳統(tǒng)構圖形式表現(xiàn)不同的江河湖海而盡顯古雅深遠。(如圖二)構圖以類似“s”形的曲折迂回來強調(diào)自然美感的流狀,揭示了空間的深廣度和視覺審美的律動,似隱喻“龍脈”綿延不斷之象,耐人尋味。
三、以往昔形色渲染古典風蘊
傳統(tǒng)中國畫主張“隨類賦彩”,設色注重取固有色的主觀色,不同西方式的光彩與變化,更講究單純與鮮明?!霸O色須淡而能深沉,艷而能清雅,濃而能古厚,自然而不落淺薄”。因此強烈鮮明成為了主導的色彩觀。進言之,靠形色表物象神采風韻乃技不止藝,重在往昔色墨風蘊的當代解讀是畫者的“立其誠”。(如圖三1孔仲起用了傳統(tǒng)的赭石、花青摻墨使色墨混合,畫面冷暖相襯的兩大色塊蜿蜒伸展顯明快妍麗,水天的墨彩淋漓彰顯古典、俊美之意境。可見,時代氣質(zhì)與往昔的意志、觀念是息息相關的,扎根于傳統(tǒng)并楔入桂林山水之風蘊提升了藝術精神的境界,使精神的藝術呈現(xiàn)高雅脫俗的品格。
四、留“古人筆意”繼承傳統(tǒng)哲思
中國水墨人物畫善尋寫古人筆意傳今人之思,然當下水墨山水亦熱衷選取某古代大師的風格途徑,在往昔藝術源流里觸發(fā)靈感,以回溯古象思接千古。陸儼少的藝術源流可追溯至南北二宗,而孔仲起則在魏晉找到靈感。可見,相近時期的畫家所觸發(fā)不同的往昔是司空見慣的,但他們回溯古象的意圖不僅是為了得高古之畫技。他們貴以心關照相關的學術、哲學、文學,包括科學潮流及國情等;以修復因歷史文化局限的斷層,所以留“高古”之“筆意”不僅經(jīng)藝術史的驗證,還會對今后藝術實踐等都具重要意義。換言之,桂林山水畫的神韻、意境、風格可窺視到當下人們生存的態(tài)度和文化立場。而根據(jù)主觀創(chuàng)作意圖可親近歷史回溯古象,融入“古意”,山水意態(tài)便融入傳統(tǒng)的哲學概念和美學思想,使得貼切自然的本質(zhì)??傊?,回溯古象不是筆墨、構圖形色等程序化的復制,應是一種當代語境下重塑的新古典,比其他類型的風格更有質(zhì)的沉淀和蓬勃生命力,有積極意義與探討價值。
時代要求中國當代水墨具有較強的沖擊力,而回溯古象是傳承,也是發(fā)展。時代的“精神”呼吁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這是當代桂林山水畫乃至繪畫的持續(xù)狀態(tài)使然。所以,我們回溯往昔而求索貼近本我的深層內(nèi)涵、思想基點,并與時俱進去開拓持續(xù)發(fā)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