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一詞強調的是攝影的物質性。因為在數(shù)碼時代來臨之前,它曾是一門極其依附于物理、化學反映過程的工藝。而數(shù)碼化之后,它除了對藝術家的數(shù)字化能力提出要求外,還需要他們對輸出環(huán)節(jié)的種種細節(jié)有所掌控。故此,“攝影藝術”一詞,其實囊括了從構思、拍攝,到顯影、制作、輸出的一整套工序,所指的并不僅僅是最后呈現(xiàn)的那張“照片”。許多年來,攝影藝術被過度社會學化,那正是因為把畫冊、印刷品上的一張張“照片”當作了“攝影”,把結果當作了過程。在大量復制流通印刷品的同時,原作的細節(jié)和肌理就流失了。然,復制內容易,復制技術難。于是,“作為過程的攝影”開始逐步弱化,而“作為表征的攝影”則大行其道。僅依托畫面內容,就進行過度闡釋,這便是一度流行的對攝影作品的觀看方式。此次,集中展示六種不同的攝影工藝,十六位中外藝術家的原作,便是希望在這個內容大于形式,觀念偷渡技術的年代,去重構“攝影藝術”作為一個過程的存在,去尊重每一道工序中的精湛技藝,去體會這個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可能性的成像過程。展覽于2013年4月6日至5月22日在上海碳14畫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