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夏令營是什么樣子的?孩子們在夏令營中度過了哪些難忘而有意義的時光?讓小朋友們來講述他們的親身經(jīng)歷吧!
Petter: 生病期間不孤獨
中國小朋友Petter出生在成都,聰明調皮,7歲時就在媽媽的鼓勵下獨立參加美國夏令營活動。如今,已經(jīng)連續(xù)參加了3年,是個地道的美國營地迷。每年回國后,他都會和媽媽一起寫一首詩,贊美夏令營的愉快生活。他對記者說,“那里簡直就是人間天堂,長大了,我要去美國讀最好的大學。”
Petter在美國夏令營的生活中,有許多難忘的故事。他最喜歡營地的西式甜點,熱愛馬術、沖浪和印第安獨木船,最開心的是在盛夏的夜晚,和同伴們一起表演非洲鼓,像開個人演唱會一樣。Petter和金發(fā)美女Ada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夏令營結束時,他用流暢的英語邀請Ada來中國做客。
問到夏令營的安全問題時,Petter媽媽告訴記者:“領隊老師告訴我,美國營地有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我還將信將疑,事實驗證了,的確如此?!?/p>
三年的夏令營生活中,Petter也曾遭遇過一次小事故。有個叫Ped的中國小朋友打高爾夫時,桿子不小心揮到了Petter的耳朵上,擦破了皮。營地醫(yī)生對其傷口進行了緊急處理。因為在頭部范圍內(nèi),立即將Petter送到了當?shù)蒯t(yī)院,進行頭部掃描?!耙驗槌霭l(fā)前上了保險,所有費用都在保險范圍內(nèi)?!盤etter的帶隊老師告訴記者。“我是在第一時間接到電話的,特別擔心,知道醫(yī)生的處理方案,了解到Petter只是擦傷,懸著的心就放下了?!盤etter媽媽說。
Petter受傷后,營地醫(yī)生和護士會隨時過來詢問情況,告訴他什么時候用鹽水清洗,幾點幾分去醫(yī)療室,有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進行心理支持。由于無法參加水上項目,會有專人陪Petter彈吉他,營地媽媽無微不至地陪伴和關照他,讓他在生病期間不至于感到孤獨。
Jeck: 我的“想家病”治愈了
在營地里,小朋友們遇到最多的是想家病。低齡段的小孩想家,是不獨立的表現(xiàn)。中國老師會與他們聊天,關心他們的飲食起居,讓他們感到老師就是家人,小朋友們會把對父母的依賴轉移到老師身上。
有個叫Jeck的中國小朋友還不滿7歲,剛到營地時,晚上睡不著覺,趴在床上哭,他告訴老師想奶奶了。于是,老師每晚在床邊給他講故事,讓其他小朋友陪他聊天,大約過了三四個晚上,他開始對老師建立起了信任感。
Jeck對早餐中的一種薯條很感興趣,又不好意思去取,老師們在默默觀察他。到了第四天,他終于鼓起勇氣,找老師幫忙,如愿以償?shù)爻缘搅讼矚g的食物。在半個月的營地生活中,老師會經(jīng)常教育孩子們遇到問題怎么處理,去找誰幫忙,漸漸地,營地老師成了他們最依賴和信任的人。
Ped:“絕不說英語”的驚喜轉變
Ped就是用高爾夫桿打傷Petter的搗蛋鬼,他不喜歡講英文,出國前,他信誓旦旦對同行的伙伴們說,“我絕不說英語!我可以找翻譯!”有時他會給身邊小朋友一塊錢,請他們幫忙,小伙伴們也樂此不疲。到了營地卻不同了,小伙伴們都沉浸在愉快的活動中,沒有人再愿意為了一塊錢給他作翻譯。
Ped是個有思想又極聰明的小朋友,他一直崇尚英語無用論。直到有一天參加一個高空項目,他覺得很酷,很好玩,又不知道該怎么和老師表述。于是主動跑過來,問老師這個高空項目用英文怎么說。從此以后,他每天都會和英文老師進行交流,并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拒絕學習英語,到覺得英語很好玩,Ped的轉變大家都看在眼里,Ped的爸爸媽媽也喜出望外。
考慮到家長們對孩子的擔心和掛牽,老師每天都會將孩子們的動態(tài)發(fā)到微博上,吃了什么,穿了什么,參加了哪些活動。孩子們每天有5分鐘時間和爸爸媽媽通電話,這也讓家長們減少了許多擔憂。
Cara:拘束的中國小朋友融入美式文化
中國小朋友Cara和美國小朋友Kate玩耍時,忽然說出口頭禪“Shit”,這個詞匯是他在外國電影里學來的,卻讓Kate感到很憤怒,他認為這是對人格的極大侮辱。Cara卻不以為然。在湖邊,營地老師分別對他們進行了溝通,解釋了兩國的文化差異。最后,Cara鄭重向Kate,道歉,兩個人握手言和。
據(jù)美國營地專家葉銳介紹,相對于美國小孩,中國小孩不善于遵守規(guī)則。他們在排隊時多會喧嘩吵鬧,而需要展現(xiàn)自己時,卻顯得異常拘束。針對這一特點,營地老師會進行引導。大約一周左右時間,孩子們開始變得大方。有一天,Ped提議,要在晚會時集體表演節(jié)目,于是他們找來舞蹈老師,認真排練了一下午。當晚,幾個中國小朋友站在臺上,一邊打著架子鼓,一邊唱著中文歌,嗨到極致,還有人站到凳子上,臺下的觀眾為他們歡呼喝彩。那一刻,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也沒有語言上的障礙,各個國家的小朋友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個星期后,他們會更為自由。他們也會教外國小朋友學中文。在森林里相遇,外國小朋友就會用蹩腳的“你好”,“拜拜”向他們問候和告別。在營地里,他們最喜歡一種由英格蘭老師帶來的叫做“嘎嘎球”的游戲,就是把球放在腿上,相互傳遞。在這個過程中,會學到許多新鮮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