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耀
說起高歌先生走上繪畫的道路,還真是機緣巧合。那是1976年,高歌在北京郊區(qū)的一個文化部門工作,需要經(jīng)常下鄉(xiāng)做些文藝輔導工作、搜集一些創(chuàng)作素材。一次他被派到門頭溝區(qū)妙峰山下的南莊村,由于那年代文化生活十分貧乏,尤其在偏僻的農(nóng)村,那里沒有電視,沒有報紙,更沒有什么娛樂設(shè)施。閑來無事時,對繪畫有著一定興趣的高歌,找來連環(huán)畫,就照著勾連環(huán)畫。被生產(chǎn)隊長趙富茹看到了,隊長認真的看了一會后笑著說,你這畫畫的不行。高歌看著面前這位地道的農(nóng)民,不覺發(fā)出了疑問:你會畫畫?隊長告訴他,我們隊里有一個從城里下放來的畫家,據(jù)說還是什么美術(shù)學院的大教授。聽到這話高歌如獲至寶,馬上請求隊長帶他去見這位畫家。
走進這位畫家簡陋的草廬,不覺把高歌給驚呆了,只見滿屋滿墻的都掛滿了虎畫,虎的造型五花八門,形態(tài)栩栩如生,讓高歌仿佛一下子走進了虎園。說來也巧,高歌除對繪畫有著一定興趣外,從小對老虎就存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歡,此時真是三緣齊聚,猶如三江匯合,立馬在高歌心頭激起了滔天巨瀾。由此,在高歌青春勃發(fā)的心靈中就悄悄萌發(fā)了畫虎的念頭。
隨后,高歌全身心地投入了畫虎。離開妙峰山后,為了求得老師的指點,高歌每周必定往返60多里路去妙峰山一趟。由于這段路多是山路,騎車很艱難,他常常推著自行車向高處走,去一次往往要用上好幾個小時,特別是遇到刮風、下雨、下雪就更困難了。有一次不巧遇上長時間的大雨,他就只好在人家屋檐下站了好幾個小時,還有的時候前不靠村后不著店,就只能找一個山洞躲進去避雨。
因為年少又沒有根基,最初那階段,高歌好不容易趕到老師的住地時,老師的指點往往也就“不行”、“還要練”等一兩句很簡單甚至顯得有些冷漠的話。換了意志不夠堅強的人來說,面對這種“待遇”恐怕不退縮也是信心大減,可高歌確是從自身檢查。他認為,這只能說明自己基礎(chǔ)還太薄弱,說明老師還沒有從自己這里看到希望。于是他便進一步加強練筆、加強學習,有時候去了老師住處當天就不回去了,就細心觀摩老師作畫,還把自己碰到的問題端出來,請老師作針對性的指點。
正是應(yīng)了“有志者事竟成”和“功夫不負有心人”的老話,經(jīng)過幾年的勤學苦練與細心揣摩,以及每周風雨無阻往返幾十公里向老師求教的堅持,在1978年的某一次,高歌向老師展開一幅虎畫時,才看到這位老師第一次對自己綻放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高歌深深地記得,那次自己一展開那幅虎畫,老師忙搓著手贊美起來:不錯!這幅畫畫的不錯!并拿出自高歌拜師以來罕見的熱情說,來,我來給你補個景。隨后,又為這幅畫題了款。這以后,老師對高歌的培養(yǎng)就更上心、更精心了,他把自己幾十年來通過繼承、學習和探索得之的畫虎技法和絕活,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高歌,這是高歌最終能成為畫虎大家的一個極重要因素,因此,高歌對這位恩師一直充滿感激之情。
這位老師就是世界級繪畫大師張大千的嫡傳弟子,中央美院教授、副院長,后來的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美協(xié)主席,畫虎巨匠、畫壇公認的畫虎第一人胡爽庵先生。
虎,不是我們隨時都能見到的動物,為了畫好虎,只能去動物園觀察。但是,動物園的虎被長時間的圈養(yǎng)后,已經(jīng)失去了原生態(tài)的那種野性和威猛,已經(jīng)很難從它們身上找到獸中之王的魂魄和雄風。于是,高歌四處打聽,得知在北國的哈爾濱有座純自然放養(yǎng)的虎園,打這以后,每隔一兩個月他就遠足哈爾濱一趟。他常常是一大早趕到虎園,一畫就是一天。為了更仔細地觀察老虎的神態(tài)與細末處,高歌在放養(yǎng)地寫生期間,有時竟悄悄打開車窗,甚至鉆出小車的天窗作觀察,惹得虎園管理人員常常為他捏著一把汗。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博學廣采,高歌這些年來還拜訪過李可染、吳作人、黃胄、董壽平等畫壇大家名家,虛心向他們請教,接受他們的指點,為自己的茁壯成長注入了甘霖瓊漿。
高歌的虎畫,純用工筆,耗時耗神,但由于他多年苦練和深入觀察的深厚功底,所以他的作品畫面峻朗、背景簡潔,主體形象鮮明突出。高歌的虎造型多姿多彩,能表現(xiàn)不同的情思和主題。高歌的虎栩栩如生,使虎的勇猛、虎的威風、虎的霸氣隨著虎的各異形態(tài)撲面而來。特別是看似細如蛛絲的虎須,竟被高歌畫得宛若鋼針,直透力度;其虎牙猶似大刀,盡顯虎威。兇猛時刻的老虎,目光往往咄咄逼人,充滿王者之氣度;處于平和狀態(tài)下的老虎,目光又不時流露出縷縷溫情與靈性。
中國畫畫虎的技法,首創(chuàng)于張善孖、張大千兄弟。高歌的虎畫,在繼承胡爽庵著重筆墨的基礎(chǔ)上,更注重畫面整體氛圍的營造,在突出老虎的神態(tài)之時,更追求皮毛之下傲骨的存在。在技法上,高歌深得張善孖、張大千兄弟與胡爽庵的精髓,又融進了自己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這,使他的虎畫往往達到形與神的和諧統(tǒng)一,畫面美與蘊含美的有機融合。
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⑹菣?quán)威和力量的象征,在民間文化中,虎能驅(qū)邪鎮(zhèn)宅保平安。所以虎的形象是廣受歡迎的。這些年來高歌的虎畫漸達爐火純青的境界,其畫名更是如日中天,他的畫廣受美術(shù)愛好者和收藏家們的青睞。1998年春晚,高歌被央視邀去面對全國幾億觀眾現(xiàn)場潑墨揮毫,他的巨幅長卷《百虎圖》被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珍藏。這些,都奠定了高歌先生在中國當代畫虎領(lǐng)域無與倫比的歷史地位。
(編輯 李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