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書是一種流傳久遠的傳統(tǒng)曲藝形式,曾經(jīng)備受大眾喜愛,可惜當今在多元化娛樂方式的沖擊下,登臺表演快板書的演員已經(jīng)寥寥無幾,學習和傳承這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有志之士更是鳳毛麟角了。然而,一個叫朱宣穎的孩子,不僅從五歲起就拜北京市牛骨書“非遺”傳人姚金田老人為師,悉心學習說快板,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表演技藝也日漸純熟。
2009年冬至那天,和平里街道小黃莊社區(qū)舉辦了百姓秀場聯(lián)誼活動,年僅8歲的朱宣穎被安排壓軸登臺,表演了快板書《三打白骨精》。他雖然聲音稚嫩,但口若懸河、趕板剁字,瞋目挑眉,舉手投足,一點兒也不輸臺風、人氣。十多分鐘的節(jié)目多次贏得熱烈的掌聲,而鼓掌最起勁兒的就是他的老師姚金田,年近八旬的老人甚至感慨地說:“這可真是‘雛鳳清于老鳳聲呀!”
三年后的2012年春天,逐漸成長起來的朱宣穎已不滿足于僅僅學唱傳統(tǒng)段子了,多年的耳濡目染使他初步掌握了快板書的韻折特點,在家人和老師的指導(dǎo)下,他嘗試著編寫了快板書《北京精神我弘揚》,一經(jīng)在學校演出便受到大家的好評。在社區(qū)“雷鋒精神五十年”的紀念活動中,他還跟隨社區(qū)志愿者一起,走門入戶到空巢老人家里演出,清脆的嗓音、有板有眼的韻律讓老人們贊嘆不已。當聽說這朗朗上口的快板書竟然是由面前的這個稚氣未脫的少年自己編寫而成的時候,老人們紛紛向他豎起了大拇指:“好孩子,你將來肯定是這個!”
朱宣穎的確是個好孩子,這不僅因為他快板書說得好,還因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他還在上幼兒園,得知震區(qū)的小朋友需要幫助,他便捐獻了自己心愛的圖書和玩具;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他又委托爸爸捐獻了自己的壓歲錢。其實,朱宣穎的家庭并不富裕,只有媽媽一個人有工作,但不論在學校還是社區(qū),每次開展募捐活動,他都積極參加,一本書,一元錢,一張畫……以微薄之力表關(guān)愛之心。2011年,他主演了全國首部公益電影《寶貝別哭》,并參加華誼兄弟、廣西華娛影業(yè)組織的電影《寶貝別哭》攝制組愛心捐助,向廣西南寧孤兒學校的同齡人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
朱宣穎在學校表現(xiàn)優(yōu)秀,獲得過很多獎項。2012年,他被評為東城區(qū)少先隊員標兵,并參加了當年的北京市優(yōu)秀小干部紅領(lǐng)巾成長訓練營。年底參加東城區(qū)中小學生“校園金話筒”主持人大賽,獲得一等獎。所有這些榮譽,并沒有讓他停下熱衷公益活動的腳步,因為他始終記得在“中華經(jīng)典誦讀”活動中,他身穿漢服、以角色扮演形式朗誦過的古代名言:“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边@也許就是這個靦腆少年的心聲吧!
(北京市東城區(qū)文明辦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