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嶼,12年前對臺灣發(fā)生興趣,開始關注臺灣。自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畢業(yè)后,在涉臺媒體歷練多年,多次赴臺采風,專注于介紹臺灣政治、經濟、旅游、軍事、教育、文化等,致力于呈現(xiàn)一個全方位、不乏味的臺灣。
最 近臺灣島內食安問題比較嚴重,這次專門介紹安全的東西,說說臺灣的樹。
我們對臺灣的樹并不陌生,很多人聽過民謠《美麗的寶島》,對其中高蒼蒼的椰子樹“垂涎三尺”,也有人曾因一曲《橄欖樹》對臺灣、對流浪產生向往——雖然這其中的橄欖樹并不是臺灣產的。
花開花落,瓜熟蒂落,似乎才是生命,于是我們常常記住了那些繁花似錦、碩果滿枝的形象。但來臺灣看看那些默默經歷了千年風霜但不以花果傲人的神木,才會懂得何謂悠悠歷史長河。
很多人到阿里山,就是為了一睹神木,但多數(shù)人恐怕只是在神木車站指點一下那棵終于“累躺下”每天都在“夢周公”的神木,或者跑進木棧道的天然氧吧吸一口千年神木釀出的“仙氣”,也就匆匆趕下一個行程去了。
阿里山神木是珍貴的紅檜,這個“檜”字跟秦檜的“檜”字同字不同音,因秦某人臭名遠揚,“人從宋后少名檜”,但檜木卻已飄香千年,從未改變。檜木是臺灣特產,是臺灣最古老的樹,也是世界頂級的樹中瑰寶,原本只有神木車站那棵跟周公同齡的3000多歲的樹被稱為“阿里山神木”,但久而久之,千年古木都被稱為“神木”,所以臺灣有拉拉山神木群、雪山神木、阿里山神木等諸多神木“聚居區(qū)”。
檜木生長不易,據(jù)說每年才能長0.4厘米,它是建筑、家具的高檔材料,藥用價值很高,還會散發(fā)出百年不變的芳香。因此,它雖藏在深山,卻不可避免地招來了日本人的覬覦。今日我們爭相體驗的阿里山小火車,就是當年日本人無恥濫伐的罪證。100年前,日本人通過森林鐵路,把臺灣檜木源源不斷運往日本。這條路上,斑斑駁駁,都是神木的血與淚。
還好,無恥的掠奪者灰飛煙滅之后,幸存下來的三代與漢唐宋明的“親歷者”仍挺立在我們面前。如果有機會,建議您去一個叫做“宜蘭馬告生態(tài)公園神木群”的私房景點,這里的五十多棵神木,分別叫做孔子、司馬遷、漢武帝、王昭君、班昭、法顯、曹操、柳宗元、歐陽修、白居易、武則天、包青天、鄭成功……因為它們的年紀跟這些歷史人物大致相符。在這里,一轉身,便是千年。
更厲害的是,新竹五峰鄉(xiāng)和苗栗泰安鄉(xiāng)交界處的觀霧森林游憩區(qū)內有一株號稱臺灣最老的神木,樹齡高達4600年——它就是整部華夏史吧。在神木群中徜徉時,一定要慢慢品味生命的真諦。不是每個生命都能笑傲千年,在樹面前,人才是過客。人間的功利、起落、是非,不過都是執(zhí)念,何妨一笑而過。
跟神木一樣有名、有用、并曾遭殖民者覬覦的臺灣樹種是樟樹。樟樹是苗栗、南投、云林、臺東的縣樹,是島內被最多縣市選為“縣(市)樹”的樹種,它就是臺灣的代表樹。
因為,樟樹是樟腦之源。說到樟腦,您首先想到的或許是讓人皺鼻子的樟腦丸,但其實,樟腦的作用遠不止于搓丸子驅蟲子,它是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當年諾貝爾就是用它研制出了新式火藥。可想而知,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樟樹會是多么搶手的資源。臺灣恰好是老樟樹的搖籃,它曾因樟腦輸出量居世界首位,而有“樟腦王國”之稱。為了爭奪臺灣樟腦,英國向中國挑起過“樟腦戰(zhàn)爭”。而日本占據(jù)臺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上了寶島豐富的樟腦資源。
樟腦是從樟樹樹干中提煉出來的,越老的樟樹,所含樟腦越多,但,樟腦被提煉出來,老樹也就死了。戰(zhàn)爭愛好者的利益,建立在成千上萬老樹的犧牲和入山伐樟的“腦丁”的血淚之上。
所以,樟腦在人們心中約等于樟腦丸,這不是壞事,因為這意味著戰(zhàn)爭已經遠去。于是,當下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樟樹,不再是能提供樟腦的香樟,而是一種更牛的臺灣獨有的“國寶級”樟樹——牛樟。這種樟樹之所以牛,大致體現(xiàn)在人們?yōu)橥颠@種樹的小偷創(chuàng)造了一個專有名詞:山老鼠。山老鼠可統(tǒng)稱盜伐樹木的人,但主要指盜伐牛樟樹的人。山老鼠覬覦的不是牛樟樹本身,而是牛樟芝。牛樟芝只生長在百年牛樟樹樹干部腐朽的內壁上,要么就是枯死倒伏的牛樟樹潮濕的表面上,它是一種菌類,也是一種藥。它那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療效,約等于武俠小說中的天山雪蓮:能解毒、防癌,幾乎包治百病,深受臺灣人追捧,而去臺灣買牛樟芝制品也成為一時風尚。不過,最近臺灣爆出“牛樟芝含毒,多吃傷腎”的新聞,官方對此語焉不詳,奉勸想搶購牛樟芝的陸客,是藥三分毒,下手要慎重。
說過了“國寶”,再說說既大眾化、又很神秘的榕樹。榕樹是臺北市樹、澎湖縣樹,可見臺灣人很喜愛它,以至于肯打破“榕樹不容人”的禁忌,讓它長在房子里——臺南知名景點安平樹屋便以建筑物與榕樹共生為特色;高雄有兩棵百年老榕樹,“住”在一戶人家家里已達50年。
生滿了氣生根、一棵就足以遮天蔽日的大榕樹,最大的用途是遮陰,但是,你還得防著那些最愛在榕樹下出現(xiàn)的咬人小蟲。傳說中,榕樹特別有個性,具有跟喵星人一樣強大的嫉妒心。一本云林方志說,年輕人不能種榕樹,必須讓余命無多的老人來種,并且要倒著種。這個傳說,大致屬于迷信范疇,但真的有人倒著種榕樹,彰化鹿港地藏王廟前有一棵約250歲的“倒頭榕”,據(jù)說地藏王菩薩屬于陰陽神,所以這棵榕樹是以樹枝倒著種的,屬于“陰樹”。榕樹倒著種也能活,就算本來不神,也多了一分神秘色彩。這個無從考證的傳說或許是想告訴我們:對于生命力特別強的事物,要懂得敬畏。
再介紹幾種糾結的樹。首先是臺灣的新客人——珙桐樹。很多人已經忘了,2008年年底跟熊貓團團、圓圓赴臺的還有30棵樹苗。當時汶川震區(qū)羌族人民贈送臺灣的珙桐樹,是以裸根(不帶土壤)方式運到臺灣的,然后,就沒下文了。其實珙桐樹苗被即刻送到了宜蘭福山植物園溫室,為的是等生命狀態(tài)穩(wěn)定指標出現(xiàn)后,再決定移植地點。而如今,這跟熊貓一樣珍稀的“鴿子樹”仍在福山植物園,如果它能打破“樹挪死”的規(guī)律,堅強地成長起來,將有不可磨滅的指標意義。
其次是臺灣特有的森氏櫟,它是重要的中高海拔闊葉樹種,我提它,是因為其中一棵樹曾因被白蟻蛀空而倒下來砸中阿里山小火車釀成巨大災難。不過當然,真正有責任的還是人,這種樹教給我們的不應只是災難。
再次是比榕樹更神秘的林投樹。上期咱們提過林投果,而林投樹背后有個悲催的傳說,各種說法不一,但都是“林投姐”盼不回夫君絕望而死的故事,于是林投樹變成了鬼故事中的角色。其實,人若無情,樹又何辜?
非常珍稀且臺灣特有的樹木還有臺灣杉、臺灣油杉等,但,講過各種沉重的樹故事之后,還是用一種可愛的樹結尾好了——臺灣欒樹是一種觀賞樹,為臺灣特有樹種,名列世界十大名木,它有個別名叫“四色樹”,因為,它從滿株綠葉到開花時呈黃色,結果時轉為紅褐色,直至蒴果干枯成為褐色而掉落,共有四色。這種樹堅韌、耐污染、成長迅速、觀賞期特長,因此成為世界級的行道樹種。
雖然我們感動于歷史的厚重,但我們更期待每個人都像欒樹一樣成為簡單、有用的地球村成員,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