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雙 蔡艷麗 黃艷軍
【關鍵詞】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手術期;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3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864-01
筆者自2005年4月——2010年6月對100例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病人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效果滿意,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00例,男25例,女75例。年齡41-82歲,平均68歲。其中骨性關節(jié)炎(OA)74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RA)18例,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9例。合并高血壓48例,冠心病25例,糖尿病8例。單膝關節(jié)置換35例,雙膝關節(jié)置換65例。住院天數(shù)20-31天。
2術前護理
護士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以消除病人的思想顧慮,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可根據(jù)患者的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性格及心理狀態(tài)耐心細致的講解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有關知識,手術目的,術后療效及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使其對疾病有初步的認識,通過談話增加患者對手術的認識,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對術后的康復極其重要。
2.1健康評估
2.1.1詢問病史,重點詢問是否有血栓栓塞史,糖尿病史,高血脂,下肢靜脈曲張。近期是否使用止血藥,是否進行過牙科治療,體內(nèi)其他部位是否有感染病灶。術肢皮膚有無紅腫感染。
2.1.2入院后要進行體格檢查,了解膝關節(jié)的活動力量和對線;攝下肢X線片,了解關節(jié)畸形情況及關節(jié)損壞程度,必要時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2.2健康指導
2.2.1術前要戒煙,因為尼古丁可以刺激靜脈血管收縮,引起血液回流障礙。
2.2.2學會使用助行器或拐杖。
2.2.3術前1天常規(guī)備皮,術前8小時禁食水,術前晚上要精神放松,必要時使用鎮(zhèn)靜藥,保證良好睡眠。備足術中用血。
2.2.4指導病人床上訓練大小便。
2.3術前功能鍛煉目的是讓患者了解在術前進行功能鍛煉,可以使肌力增強,防止肌肉萎縮,便于術后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
2.3.1股四頭肌的鍛煉:繃緊大腿肌肉,不限次數(shù),每天1000次左右。
2.3.2直腿抬高運動:伸直膝關節(jié),足跟抬離床面20cm,保持5-10秒。每日2-3次。
2.3.3呼吸訓練:可以吹氣球鍛煉肺活量。
3術后護理
3.1術后常規(guī)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傷口滲血,肢體遠端血液循環(huán)情況,定時查看患肢足背動脈搏動,皮膚色澤、溫度、感覺、活動及腫脹程度;保持患者全身皮膚清潔干燥,定時翻身扣背,預防褥瘡發(fā)生。
3.2心理護理因此,護士應與患者進行很好的溝通,向病人宣傳鍛煉的意義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認識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及康復目標,而積極地配合功能鍛煉。
3.3肢體的護理術后應抬高患肢,用彈力繃帶從患肢遠端向近心端均勻包裹,在足跟部墊一軟枕,伸直膝關節(jié),并在膝關節(jié)上壓一沙袋,沙袋重約2-4kg,每次30分鐘,每天3-6次,甚至晚上睡覺時,可以壓一晚上。膝部腫脹明顯時,可用冰袋冷敷在關節(jié)處維持在0℃以下,每天2次,每次20分鐘。
3.4引流管的護理嚴密觀察傷口滲血情況,及時換藥,保持傷口敷料干燥、清潔,引流管持續(xù)負壓,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扭曲、受壓、脫落。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傾倒引流液時注意無菌技術操作,防止引流液倒流,污染關節(jié)腔,一般術后48h引流量<50ml時,即可拔除引流管。
3.5疼痛的護理疼痛是影響病人患肢功能恢復時間和強度的主要原因,早期(2周)可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如鹽酸曲馬多100mg,每日二次,口服,塞來昔布200mg,每日二次,口服等,另外,術后靜脈止痛泵的應用也有較好的效果。功能鍛煉疼痛是必然的,它會隨著活動量的加大,手術后炎性反應的消失而逐漸減輕。
3.6并發(fā)癥的護理
3.6.1預防傷口感染術后護理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引流不暢,可用50ml注射器加壓吸引,在遵醫(yī)囑拔除引流管后一般應剪除中間一段送細菌培養(yǎng),與此同時,使用有效廣譜抗生素,并且手術后6小時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為患者翻身拍背,體位引流痰液,痰液黏稠時盡早霧化吸入。
3.6.2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血流緩慢、血管損傷、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為預防血栓形成,臨床上我們常采用低分子肝素鈣5000單位。每日一次,臍周皮下注射。一般7天左右,可以顯著降低其發(fā)生率,而且安全。
3.7術后功能鍛煉
3.7.1術后第一天開始進行以下活動鍛煉①緩慢全范圍屈伸踝關節(jié),每次持續(xù)5分鐘,每小時1次;2進行股四頭肌等長舒縮,即大腿肌肉繃緊放松練習,繃緊保持5秒,放松2秒為1遍。每次100遍,每天3-5次;3進行腘繩肌等長練習,患腿下墊枕頭,足跟用力下壓保持5秒,放松2秒為1遍,每天200-300遍。術后2天繼續(xù)以上練習,加大強度及次數(shù);同時開始進行直腿抬高練習,最大力度伸膝,直抬腿至屈髖30°,并保持極限。
3.7.2被動運動術后第2天應用CPM機給予患肢被動運動,起始角度為0°,終止角度為30°,以后每天增加10°直至達到膝關節(jié)活動120°每天2次,每次30分鐘-1小時,在1周內(nèi)屈膝接近90°。
3.7.3步行鍛煉術后3-5天即可進行步行鍛煉,可以先用步行器行走,行走時,患肢膝關節(jié)盡量抬高,然后垂直落下,并注意安全,身邊盡量有人陪伴。每次下床前,應先床上坐→床邊坐→床邊走→室內(nèi)保護下行走→室外保護下行走。
4討論
膝關節(jié)置換手術操作復雜,術中術后失血較多,病人多年齡較大,術前術后配合較困難,而且全身器官功能問題較多,風險較高。而術前術后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功能鍛煉,手術后的效果就不理想,所以圍手術期的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術前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地向病人介紹本病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消除其思想顧慮并鼓勵其早期就進行功能鍛煉,還要從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病人進行指導,使其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術后的功能鍛煉對日后的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和改善起到關鍵作用,尤其是術后CPM機的使用可以減少膝關節(jié)粘連的發(fā)生,增加術后關節(jié)活動度,為以后的生活質量的改善起到?jīng)Q定作用。另外,術后進行的膝關節(jié)活動度的訓練時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