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梓
乾隆十一年(1746年)正月,汪士慎與管幼孚諸友人同登文峰塔覽勝。游畢,管幼孚乘興作《文峰塔院圖》一幅,汪士慎題詩畫上,以記其勝。之后,管在自家的幼孚齋中約請他品賞涇縣山涯之絕品香茶,兼及論詩品畫,那種“共向幽窗吸白云”,頓覺“六腑皆芳芬”的場景,閑云野鶴,風(fēng)雅怡怡!之后,汪士慎以隸書題七言長詩《幼孚齋中試涇縣茶》于畫上,記其之興。其詩曰:
不知涇邑山之涯,春風(fēng)茁此香靈芽。
兩莖細(xì)葉雀舌卷,烘焙工夫應(yīng)不淺。
宣州諸茶此絕倫,芳馨那遜龍山春。
一甌瑟瑟散輕蕊,品題誰比玉川子。
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清芬。
長空靄靄西林晚,疏雨濕煙客不返。
詩里頭,汪士慎贊美了其狀如雀舌,其色瑟瑟若玉的涇縣茶葉,記述了他與管希寧共飲一杯好茶的雅事。管希寧是汪的詩友、書友和畫友,亦是茶友。兩人常常游春探梅品茶,相互以詩贈答,一起“牽襟挈伴陟高岡”,眺望“白云似水歸山急,黃葉垂風(fēng)撲帽狂”的深秋景象,盡情享受“占得清歡在林壑,還攜茗具到禪房”的歡樂。史載,有一次,管攜惠泉水過寒木山房,汪士慎大喜過望,忙開爐煮茶共品,并賦詩記其感事:“高齋凈秋宇,隔院來幽人。攜將惠泉水,共試家園春。泠泠若空盎,瑟瑟浮香塵。一盞復(fù)一盞,飄然輕我身?!贝耸潞髞硪欢葌鱽聿枋录言?。
而汪士慎題詩畫上的軼事,是他晚年生活的一個片斷——條幅上所押白文“左盲生”一印,說明當(dāng)書于他左眼失明以后。但他還是寫得氣韻生動,漢碑氣息濃郁,結(jié)構(gòu)精到,筆法動靜相宜,可謂古代隸書中的一件精品。汪士慎(1686~1759年),揚(yáng)州八怪之一,字近人,號巢林,又有士峰、甘泉山人、甘泉寄樵、成果里人、晚春老人、溪東外史等別號。汪士慎藝術(shù)天賦極高,詩、書、畫、印,樣樣精通,這似乎是揚(yáng)州八怪的共性之一。乾隆四年,54歲的汪士慎從浙江一帶游歷歸來后,小疾已久的左眼就徹底失明了。這時,就連最起碼的那種自挑薺菜、瓦盂煨芋和自燒松子自煎茶的清貧生活都難以維持下去。然而,神乎其神的是,他從來沒有停止自己的茶生活??赡艿脑挘菗P(yáng)州八怪里對茶用情最深的一位了。從藝術(shù)的角度講,他寫茶詩、畫茶畫、寫茶書法;從茶客的角度講,他為了一罐雪藏水,跑遠(yuǎn)路去乞求,還專門以畫記其事,其情其狀,如癡如醉。
汪士慎一生清苦,但苦得雅,也苦得真。單論煮茶,就極講究,一般用山泉、雪水(落在花枝上的雪收集在甕中備用)、花須水(花瓣上的露水)煮茶。厲鄂曾寫詩論過此事,要是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過去,肯定是窮酸與迂腐,其實(shí)不是,這恰恰與他一生癡茶有關(guān)。他自稱“茶癖”,他的生活就是嗜茶、愛梅、賦詩、繪畫,他在詩書畫的世界里呈現(xiàn)出的獨(dú)樹一幟的淡雅秀逸跟癡茶有沒有關(guān)系呢?我們都不知道。不過,一個人在現(xiàn)實(shí)里的情趣愛好總會反映在他的藝術(shù)世界里,這也是藝術(shù)規(guī)律。他愛茶、品茶、詠茶,與茶結(jié)緣,視茶為友,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單在《巢林集》里,詠茶詩就達(dá)二十余首。他還畫過自畫像《巢林先生小像》,畫中的自己端茶欲啜,享受品茗之樂。其實(shí),他的不少詩朋畫友也以他為題,或畫或詩,比如友人高西唐為他畫過“啜飲小像”,茶友陳章題夸他“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詩苦,惟清與苦,實(shí)漬肺腑”,金農(nóng)干脆送他一個“茶仙”的雅號。
晚年的他,常常茶喝到興頭上就去畫梅花,梅花畫累了,又在一把藤椅上喝茶。細(xì)一想,古代真好,連一個盲人的生活都如此風(fēng)雅,再一細(xì),這樣的生活與神仙有什么區(qū)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