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斌
李泌是我國唐代有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李泌七歲時,他的詩文就非常了得,被稱為神童。唐玄宗得知后想當(dāng)面試探他,于是召他進宮。李泌是名門之后,進宮當(dāng)然方便,況且遇上皇上親自召見,何樂而不為?
李泌進宮時,正好碰上玄宗與宰相張說下圍棋。玄宗靈機一動,請李泌以“方圓動靜”為題吟一首藏頭詩,玄宗示意張說先吟,讓李泌后應(yīng)。張說稍加思索詠道:“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李泌不假思索地回道:“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蹦憧?,李泌的這首詩比張說的高明了許多。玄宗聽后滿臉的喜悅,抱起小李泌放在膝上,決定將李泌留在宮中陪太子李亨讀書。
李泌自小便胸懷大志,年少氣盛。陪太子李亨讀書時,李泌寫了一首詠自己志向的樂府詩《長歌行》。詩中說:“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焉能不貴復(fù)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氣是良圖。請君看取百年事,業(yè)就扁舟泛五湖?!边@首詩的大意是:天覆蓋著我,地承載著我,我出生在這天地之間應(yīng)該是有意義吧。我或者是不食人間煙火升天成仙,或者是在朝廷擔(dān)任重要官職。怎么會既得不到富貴又不能成仙呢!如果是那樣,我就枉為一大丈夫??!大丈夫啊大丈夫,我的大志如果能夠?qū)崿F(xiàn),那就看我在未來里如何建功立業(yè)吧!到時候我將會功成身退,駕著一葉小舟到五湖中隱居去。
這首詩狂放桀驁,大有李白之風(fēng),丞相張九齡讀后非常擔(dān)心,于是告誡李泌說:“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韜晦,斯盡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況童子耶!”李泌非常聰明,聽張丞相教誨后頓時大徹大悟,從此便隱晦在胸,不再出此狂言。
然而,李泌一生的所作所為卻被這首詩所印證。他一生身經(jīng)四朝,在肅宗、代宗和德宗三個皇帝手下都掌握大權(quán),地位相當(dāng)于宰相,既能輔佐皇上轉(zhuǎn)危為安,又善于功成身退。如安史之亂等危難之時,他鼎力相助,以大智定策平叛賊,居功甚偉。四朝皇帝都對他恩寵有加,奉為師友,親密至極,是名副其實的“帝王之師”。又如肅宗要封他做宰相,但李泌堅辭不就。盡管如此,但凡國家大事肅宗都先咨詢李泌,對他恩寵的程度無以復(fù)加。
肅宗一朝,肅宗和李泌“寢則對榻,出則聯(lián)鑣”。李泌沒有官職,只穿一身白衣,有“白衣山人”的雅稱。李泌不吃葷腥,在一次宴會上,肅宗便親自燒梨給李泌吃。見狀,皇帝的弟弟穎王等聯(lián)句獻詩,穎王起句道:“先生年幾許,顏色似童兒。”信王聯(lián)句說:“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币嫱蹀D(zhuǎn)結(jié)道:“不食千鐘粟,唯餐兩顆梨?!弊詈竺C宗親自結(jié)句說:“天生此間氣,助我化無為。”你看,李泌做臣子做到這個份上,實在是榮寵已極。
安史之亂平定后,宦官李輔國和權(quán)臣元載嫉恨李泌,開始在肅宗面前說李泌的壞話。李泌便自請隱退。李輔國和元載等人死后,唐代宗和唐德宗兩代皇帝先后起用李泌。李泌見德宗急于削藩,弄得人心惶惶,大將李晟、馬燧等人也岌岌可危,便奉勸德宗切勿因讒言而削功臣,他說:“陛下萬一害之,則宿衛(wèi)之士,方鎮(zhèn)之臣,無不憤怒反厭,恐中外之變復(fù)生也。陛下誠不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不以位高而自疑,則天下永無事矣。”唐德宗聽了,深以為然,取消了削藩的念頭,李晟等大臣對李泌也感恩不盡。
李泌身在朝堂,心在山川,天下稍有安定,就退步抽身,遠(yuǎn)走隱退。國家有危難之時,他又挺身而出,為皇上出謀劃策。李泌的進退自如,正是他七歲時所詠《方圓動靜》詩要義的最好詮釋。即:行義用智,游刃有余,逞才于危世,靜意于山川。李泌的這種進退人生令人嘆服。
編輯 張金余
【李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