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芝
【摘要】小學低段的語文教學中有一道檻,使眾多教師非常為難,那就是篇幅較長課文的教學。面對這一類長篇課文,老師們常常手足無措,究其原因并不是哪位老師不擅長教授這一類文章,而是由小學低段學生本身的認知結構以及行為習慣決定的。許許多多的教師在自己日常工作中不??偨Y長篇幅課文的教授方法,集中針對小學低段語文長篇幅課文的教學進行分析與總結是目前教學所急需的。
【關鍵詞】小學低段;長篇幅課文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要想跨越長篇幅課文教學這一難關就必須清楚認知我們的小學低段學生的特點。
一、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加強預習指導,掃除學生閱讀長篇幅課文的障礙 低段學生在學習長篇幅課文時最大的“攔路虎”就是文本中有太多他們不認識的字。遇到過多不認識的字,學生會失去學習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尊重這一事實,在備課時充分考慮這一因素。這一辦法不儀能掃除學生學習長篇幅課文時的一大障礙同時也能訓練孩子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知道了這些字的讀音、了解了意思,自然可以消除孩子的畏難情緒,進入課文之門已經打開。
二、從課題入手,充分質疑
課題往往是一篇課文的中心或課文內容的切入點,在教學中利用課題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動學生的潛在思維。在教學入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從課題出發(fā),問問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教師不用馬上解答,讓孩子自己去課文中找答案,充分釣起孩子的口味。比如在教學《特殊的
考試》時,可以充分從課題入手。
當然,由于學生在知識、認識、情感、思維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有差異,有的問題與要求或教師設想的問題總有距離,教師不要隨便扼殺他們的創(chuàng)造欲,使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自主意識就此夭折,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很不利。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進行分類處理,共性和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深入學習,個別問題可以課后個別解決。
三、圖文并重。融會貫通
考慮到低年級的學生智力發(fā)展的特點,因此低年級的語文課文大多圖文并茂,畫面栩栩如生。這些插圖基本上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或中心。對于長篇幅課文的教學,教師更應該指導學生將圖文結合起來學習,讀文時結合看圖,看完后再把主要內容講一講,讓學生把看、想、說緊密結合起來,融為一體。
四、精心指導朗讀,讓孩子進入文本世界
朗讀,是將元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一種眼、口、耳、腦協(xié)同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讀無法深入理解文本,不讀無法將書面語言系統(tǒng)”內化”在大腦之中。教師對于長篇幅課文的朗讀指導是猶為重要的。
首先,小學低段的孩子在學習長篇幅的課文時會往往覺得句子太長,不知道如何換氣,不知道在哪里停頓。這時教師的范瀆是必須的。教師應要求學生邊聽邊在書上做上記號,看看老師在哪個字、哪個詞的后面進行了停頓和換氣,然后也學著老師讀一讀。讀的方式要靈活多樣,根據(jù)學生讀的情形及時調整。讀的目的要明確,為什么要瀆,讀的收獲是什么,邊讀邊思。還有,在朗讀過程中光讓學生讀,而沒有一個正確的評價談不上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低年級的每個學生都喜歡表現(xiàn)自己,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許。在朗讀過程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評價的能力。要用欣賞的眼光去評價別人,及時抓住別人的閃光點進行評價。如:“我很欣賞某某同學瀆的一句活,因為他讀的很流利,或哪個詞讀得特別美。”通過這些激勵性的評價學生才能更有激情的讀好課文。最后,在教學長篇幅課文時對于低段孩子我們不能隨意拔高要求。很多教師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文后要一口氣通讀全文。我認為這對于孩子們來說難度較大,也無實際意義,隨時會讓學生“噎著”。
總之,低年級的學生學習篇幅較長的課文時,教師要實實在在幫助學生讀通、讀順、讀出畫面、讀出情感。同時在“會讀、多讀、樂讀”中形成良好的語感,為將來孩子學習更長的課文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