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書良
摘 要:紫砂壺的氣韻并不只是要靠花哨富麗的外表來裝飾,而是應該注重去反映紫砂壺背后的精神追求。這種精神追求表現(xiàn)在該壺上,就是一種內(nèi)在的美,自然流露的美,即為一種樸素的美。
關鍵詞: 紫砂;清趣;造型;意趣;創(chuàng)作
1 前言
紫砂壺為茶而生,它必須要符合飲茶人的習慣。古時候但凡以閑情逸致來飲茶者,大多是文人騷客,或者是附庸風雅的達官貴人。這些人才會講究茶具,幸好有他們的講究,才使今天我們能從紫砂中體會到文化和情趣。高雅之品,自然少不了要體現(xiàn)出濃濃的雅趣。而筆者此番所作的花器,是使其造型的抽象來表現(xiàn)物象,從而傳達出意態(tài)內(nèi)涵。
2 《清趣》壺的造型藝術
《清趣》的外形輪廓很簡單,壺體宛如一個倒扣的碗,由小及大。其造型全由曲線圍繞而成,氣韻溫厚,給人以柔和舒服的感覺。壺底面積較大,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淖湓诎该嫔希瑝厣碲呌诒馄?,故壺的重心落在下處,不偏不倚,無翻倒之憂。壺嘴與壺把則按照規(guī)矩,分別鑲于壺體的兩側(cè),有維持壺體重心平衡的作用。壺嘴短小耿直,無蜿蜒曲折之態(tài),壺把隨意彎曲,弧度大且平和,向外呈擴張之勢。壺蓋則設計得饒有趣味,狀如一片薄薄的荷葉,輕輕地覆蓋在壺口上,極有清靈清寒之感,彷佛注水其中,便能聞見荷露之清香。但這荷葉已然不是新鮮的了,而是風燭殘年的老荷了。該壺全身密密麻麻的布滿了褶皺,一絲絲,一道道,均為細細刻畫,不繁瑣凌亂,寫盡了枯荷蕭疏之感。但蕭疏之中卻不現(xiàn)頹敗,而是透露出一股清雅靈透的韻味在其中。壺面上零零碎碎地點綴了許多色彩,或紅或藍,沒有規(guī)律可循,恰好為該壺暗淡的色調(diào)渲染上了一些明麗,增添了盎然的生趣。這就是筆者要傳達的《清趣》的含義。
由此可見,紫砂壺的氣韻并不只是要靠花哨富麗的外表來裝飾,而是應該注重去反映紫砂壺背后的精神追求。這種精神追求表現(xiàn)在該壺上,就是一種內(nèi)在的美,自然流露的美,即為一種樸素的美。該壺形非常簡潔,沒有一般花貨浮雕,半浮雕的裝飾,看上去也不富麗華美。但簡約的外表卻無法掩蓋其清雋純?nèi)坏娘L神,反而襯托得愈加濃烈。紫砂壺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在它身上表現(xiàn)含蓄蘊藉的東方神韻自然是更為妥帖一些,這才像我們民族的東西,像我們的文化底蘊中醞釀出來的藝術精英。該壺清趣的主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并沒有特指是某一種物象,如竹趣,歲寒三友等。而完全憑自己對此二字的理解來塑造形象,這其實又是一種以形寫神的手法。以枯荷之清疏,寫其意趣,情態(tài)悠悠然自此中滲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3 總結(jié)
回想做了這么多年紫砂壺,其實早已不把它當成一種職業(yè)來看待,而是一件人生趣事。捏一塊泥,塑一把壺,形形色色的意趣都在其中了。其實,這意趣也不僅是做壺的趣味,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將人生酸甜苦辣的各種況味也融在了紫砂壺里。所以,做壺的藝人們常說,紫砂壺其實根本就不是一把壺,而是一個傾訴的對象,一個相知的友人,是精神的寄托,情感的宣泄,筆者也是一樣的。故筆者做壺常常是隨著心意來,偶爾讀到一首詩,看到一幅畫,心里有了感觸,便做一把壺來裝載。于是每一把壺都是帶著情感的,也希望它的情感能感動更多的人,同時也能成為更多人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