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慶
農村危舊土坯房(以下簡稱土坯房)改造工程的實施,使廣大農戶的破舊土坯木結構房、茅草房、塑料蓋頂房變成了磚混結構的住房或得到了修繕維護,農戶家庭基本居住條件切實得到改善,實現了人畜分居,做到了家家有廚房、戶戶有衛(wèi)生間,農村村容村貌日漸美化,為農民群眾安居樂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促進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筆者最近參加了土坯房交叉審計,就其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對策談點粗淺看法。
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優(yōu)先改造對象計劃,基層普遍難以完成計劃任務。目前,在土坯房改造中“兩紅”人員及革命烈士遺孀子女、分散供養(yǎng)五保、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享有優(yōu)先改造,這些困難弱勢群體收入來源單一,雖享有2萬或4萬的補助標準,但是他們本身生活非常艱難,基本生活都要靠政府救濟,只圖有個安身之所,按現在建筑成本,在農村修建一層(一套)房屋少則7、8萬元,多則10萬元以上,這部分群眾自籌建房能力有限,建新房意愿較低。另外,大部分青壯年村民外出務工或在外購房,留守老年人無力建房,無新建和改造意愿。致使上級下達的優(yōu)先改造對象計劃,基層普遍難以完成計劃任務。
2.土地落實難,群眾顧慮多。一是宅基地選址難。目前,土坯房普遍在基礎設施較為落后薄弱的地區(qū),基礎設施條件差,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相當部分在自然災害頻發(fā)地區(qū),這些原因的存在,土坯房改造在原址重建不能達到改造目的,只有異地建設,異地新建宅基地土地使用費會比原址建設高出數萬元,而且受自然條件等限制,農村宅基地用地緊張,很難找到既便利又低成本的集中安置點或散居地。相當部分村委會的村集體經濟薄弱,規(guī)劃的安置點在征地、啟動資金、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壓力很大,有的村甚至連規(guī)劃設計費的支付就有困難,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改造搬遷步伐。二是群眾有顧慮。涉及土坯房改造的群眾心態(tài)較為復雜,顧慮較多,雖然絕大多數群眾能夠主動配合、積極支持,但是部分集中新建、異地新建的土坯房改造戶顧慮搬遷改造涉及土地置換,涉及村組之間利益,一些村組和群眾爭補償、爭利益,致使改造成本上升;也有部分土坯房改造戶憂政策會變,憂先改造吃虧,憂經濟發(fā)展無門,憂搬遷后生活不便,愿維持現狀,不愿土坯房改造。
3.群眾貸款難。雖然有建房困難戶可向銀行申請5萬元以內的信貸幫扶政策,但是各金融機構對貸款的管理較嚴,對申請條件也高,而需要貸款的農戶主要為困難農戶,償還能力差,又無質押物、擔保人,不符合貸款條件。加上部分銀行以缺乏相對應的金融產品為理由,不提供貸款,造成信貸支持難以落實。另外,兩年貸款貼息的政策如何落實,沒有具體的操作程序。
4.部分建房戶與“一戶一宅”制相矛盾。一是由于部分農民已建新房,也有危舊土坯房,在土坯房改造中有能力有條件改造,且積極性很高,土坯房改造后將有兩套以上住房,由此勢必與“一戶一宅”制度相沖突。二是廣大農村三、四兄弟在戶籍登記中同一本戶口簿,實際生活中已分家析產,并都擁有危舊土坯房,希望在改造中都能按一兄弟一戶享受土坯房改造補助政策,有些對象雖然分家,但是家庭戶口沒有及時分戶產生家庭重復享受補助現象。三是異地建新戶、集中建新戶相當部分危改戶建新未拆舊,個別老人依戀故土、故業(yè),不愿舍棄,即便新房入住,也不愿拆除舊屋,希望保留舊房用于其他用途,就是拆舊后的老宅基地也基本沒有收回村集體或流轉。
5.鄉(xiāng)村規(guī)劃設計相對深度不夠。目前土坯房改造的規(guī)劃設計相對滯后,還停留在新農村建設村莊規(guī)劃的水平上,且聘請的外來設計單位規(guī)劃的圖紙只有簡單的“一圖一書”規(guī)劃,遠遠不能滿足土坯房改造的要求。土坯房改造點的排水、排污等設施規(guī)劃缺乏系統(tǒng)實施規(guī)劃,造成工作被動,影響改造工作成果。
二、對策建議
1.加大土坯房改造工作透明度,營造土坯房改造濃厚氛圍。一是縣、鄉(xiāng)鎮(zhèn)、村在土坯房改造過程中對實施對象、補助標準、操作程序和特色民居建設等方面,要增加透明度,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監(jiān)督,使土坯房改造工作更好地按照政策規(guī)定有序推進,使農民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土坯房改造政策的公平、公正。二是村委會、理事會要全面推行民主決策和定期公開土坯房改造收支情況,對資金籌集和使用情況,做到事前公開、事中公開與事后公開相結合,讓群眾自始至終監(jiān)督,群眾完全認可和信任,另外,也可聘請中介機構對收支情況進行審計。
2.加大土坯房改造工作的督查力度和責任追究力度。一是相關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對土坯房改造工作進行督查,對工程進度緩慢和違反政策規(guī)定的行為,應嚴格兌現相關的責任追究辦法,確保土坯房改造政策的嚴肅性,保證土坯房改造計劃如期完成。二是加強對土坯房改造的質量安全檢查和檢測,對不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責令限期整改,堅決杜絕“新建危房”的現象發(fā)生。三是財政、紀檢監(jiān)察、審計、農房辦等職能部門要加強對資金的監(jiān)管,定期、不定期對土坯房改造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fā)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四是加強對建材市場價格的監(jiān)管,規(guī)范生產經營者的價格行為,從嚴查處借機串通漲價、哄抬價格、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等價格違法行為,防止出現建材價格非正常上漲而增加建筑成本,抵消政策優(yōu)惠現象,切實保護改造戶的合法權益。
3.加大扶持力度,確保和諧、穩(wěn)定改造。一是加大信貸資金扶持力度。在土坯房改造過程中,大部分農民群眾比較貧困,自有資金少,籌資難,享受國家補助金外仍有資金缺口,為此各商業(yè)銀行及農村信用合作社應制定更加優(yōu)惠的信貸擔保及利率政策,想方設法增大信貸規(guī)模。二是加大幫扶力度。對享受國家補助金后,資金缺口仍然較大的特困戶,銀行貸款償還能力差,又無質押物、擔保人,不符合貸款條件的,要多措并舉幫助籌集建房資金,通過機關事業(yè)單位或“三送”工作結對幫扶、引導企業(yè)和社會各界捐助等形式解決所需資金。三是加強村組、理事會運作力度。集中新建、分散新建、鄉(xiāng)村統(tǒng)建等相對集中建設點的土坯房改建對象建房要在堅持政策原則和保證村民利益及村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村組、理事會應靈活運用“村企合作”、市場化運作、村民自籌自建等方式。通過這些方面扶持,為廣大農民積極改造土坯房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確保和諧、穩(wěn)定改造,堅決防止出現因土坯房改造致貧或返貧現象。
4.加強對農民建房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一是公安機關要完善農村戶籍管理辦法,讓符合分戶條件的農戶及時分戶,使符合土坯房改造條件的農戶真正受益。二是規(guī)劃部門要為農民提供科學合理的建房方案,多推出具有鄉(xiāng)村特色、經濟實用的新型農民住宅戶型結構方案圖紙免費供農民選用,引導節(jié)約用地和集約用地,設法提高房屋質量,完善住房功能;三是建設部門要組織對農村現有各類建筑工匠進行全面的技術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制度,確保土坯房改造建設質量。
5.加強規(guī)劃工作,杜絕隨意亂建現象。政府職能部門要抓住土坯房改造這有利契機,根據各鄉(xiāng)村現有的地理環(huán)境,抓好規(guī)劃先行工作,尊重農民的意愿和居住習慣來規(guī)劃,以保證規(guī)劃的可操作性,盡量防止和杜絕新建房隨意亂建的現象,對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記載著紅色文化和客家典型風格的建筑要巧妙處理好拆與建的關系,通過融入人文理念,保持歷史文化脈絡,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及地方特色,讓土坯房改造和生態(tài)文明家園建設盡量做到有機結合。同時,要統(tǒng)籌安排好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高起點規(guī)劃建設好農村道路、供水、供電、排污、綠化、文化等配套設施,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改造力度,扎扎實實做好這項惠民利民工程,讓貧困群眾徹底告別吃水難、環(huán)境差、收入低的艱苦生活,讓土坯房改造切實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作者單位:會昌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