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增設小額訴訟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發(fā)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這些從條文中我們無從看出,有人認為無論是理論上已有的關于該制度的論述以及法律規(guī)定的修改,我國建立的小額民事訴訟關注點主要集中于民事訴訟的程序減負和分流,或者說重點在于減輕法院的負擔。文章從我國具體現(xiàn)狀分析結合國外有關具體規(guī)定,提出小額訴訟的主要功能是便利當事人+將案件繁簡分流+彌補一般程序和簡易程序的不足,提高社會效益這三種功能。
[關鍵詞]小額訴訟;便民;分流;糾紛解決;調解
近年來,我國的民事經(jīng)濟糾紛和訴訟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民事簡易程序的制度設置和運行已不能滿足社會公眾對司法的現(xiàn)實需求。小額訴訟程序作為當代世界各國在民事司法改革中的實踐, 具有高效解決糾紛、提高訴訟效率、減輕法院負擔、以及通過簡易化程序及降低訴訟費用使更多的人能夠得到有程序保障的司法服務等功能。此次《民事訴訟法》修改涉及新的小額訴訟制度的條文僅有兩條,基本條款設計即“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上年度就業(yè)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p>
一、小額訴訟程序的便民功能
小額訴訟程序的設立初衷從當事人角度來說具有以其簡便、快捷、高效的優(yōu)勢,提供一種更加經(jīng)濟的司法救濟途徑,人民享有接近司法、接近正義的權利。司法,作為保障公民權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在當事人之間的定紛止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保障的實體權利以及其行使權利過程中所支出的時間、費用的比例是否相當?shù)膯栴}往往容易被忽略。“無論審判能夠怎樣完善地實現(xiàn)正義,如果付出的代價過于昂貴,則人們往往放棄通過審判實現(xiàn)正義的希望?!盵1]構建小額訴訟的目的是方便普通民眾訴訟,降低其訴訟成本。為了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司法權力,平等地利用司法資源,應盡可能簡化訴訟程序,減輕當事人在訴訟中的負擔,從而保障當事人有接近司法審判的機會。因此,設立快捷的小額訴訟程序,從當事人的訴訟保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的設立一方面為普通人接近和適用訴訟制度提供了機會,減少了人民走向紛爭解決機構的困難或障礙, 使需要司法救濟的人不至于因程序上花費過大而不得不放棄訴訟權利。
縱觀國外小額訴訟制度的發(fā)展,其主要價值在于“賦予當事人更加便捷的方式進入訴訟,國民可以更加容易地利用訴訟制度保護受到侵害的小額債權,避免因程序繁瑣與費用巨大而被剝奪訴權,法院也不因訴訟標的額過小而放棄保護當事人實體利益的程序努力。”[2]所以,設立小額訴訟制度拉近司法與民眾的距離,讓司法在更加大眾化、親民化程序設置中實現(xiàn)權利保護?!爱敶☆~訴訟程序(即狹義小額訴訟程序)此時作為一種新型程序應運而生,其建立不僅是基于對民事案件進行分流處理,減輕法院負擔的一種構想,也在于實現(xiàn)司法的大眾化。”[3]
小額訴訟程序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fā), 減少糾紛解決程序的對抗性、減少法律的高度專門化、技術化程度, 使當事人本人訴訟成為現(xiàn)實。這兩種目標成為當代世界司法改革的共同歸宿。一些小額訴訟程序規(guī)定禁止當事人聘用律師做代理人, 并開始對原告的資格和提起小額訴訟的次數(shù)作特殊限制, 以便使這種程序向保護普通民眾的方向傾斜。美國為了減輕當事人的負擔, 在建立小額審判制度方面進行了多種改革, 例如在晚間或休息日開庭、把小額訴訟法院建立在社區(qū)內、開展免費法律咨詢等。
在小額訴訟程序中也應重視調解。在小額訴訟程序中應重視調解的作用。依小額訴訟程序作出的判決同樣存在著執(zhí)行難的問題,經(jīng)過雙方當事人調解解決的糾紛,雙方會較為自覺地履行,有利于當事人小額權利的早日實現(xiàn),而對依小額訴訟程序作出的判決進行執(zhí)行,可能會花費申請執(zhí)行人的較多費用,與其實體利益不相當,不符合費用相當原則,因此,應加強小額程序中調解的作用。要解決當前訴訟效率低下的難題,在實行小額訴訟程序的同時還應進行一系列的相關改革,比如建立替代型糾紛解決模式(ADR)等,使司法改革系統(tǒng)化
程序的簡便化、訴訟成本低是小額訴訟程序的特有屬性。其程序的簡便體現(xiàn)在訴訟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起訴狀、答辯狀和判決書多采用表格化形式;開庭時間可以放在休息日甚至晚上;開庭地點不局限于法庭之內,判決通常只宣布結果,而不是必須說明理由。由于程序簡便,當事人通常不需要律師即可操作。程序的簡易性對于大眾來說更加容易理解與執(zhí)行,必將受到人民的歡迎。
二、小額訴訟程序的分流功能
我國增設小額訴訟程序的必要性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依法治國方略的逐步貫徹和落實, 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現(xiàn)。與此同時, 包括小額知識產權或科技成果爭議在內的民事經(jīng)濟糾紛和訴訟的數(shù)量也在與日俱增。盡管國家對司法體系的投入不斷增加, 訴訟的增長仍不可避免地給法院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也給正在進行的民事經(jīng)濟審判方式改革帶來了種種難題。
近年來,國家的司法投入增長迅速,人員持續(xù)增加,包括基層法庭在內的法院建筑和硬件設施已堪稱世界一流,法院在教育培訓、調研、學術活動、接待、參觀考察等方面更是耗資不菲。然而,一方面,投入與需求仍明顯失衡,案多人少成為大多數(shù)法院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另一方面,體制與慣行又導致司法機關在大量非司法活動中消耗了較多不必要的資源;法院內部存在著審判組織內部的機構失衡、業(yè)務與非業(yè)務部門配置失衡、審判業(yè)務與非審判業(yè)務部門配置失衡、審判職能與事務性工作失衡等問題。
小額訴訟程序以平衡司法資源、降低訴訟成本和提高訴訟效率為價值取向,司法資源的短缺卻是各國普遍存在的基本事實。這種短缺是絕對的,因為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能通過無限增加司法資源的供給,滿足社會利用訴訟解決糾紛的全部需求,司法資源的增加并不必然導致正義產出隨之增量,而且這種昂貴的需求還可能被不斷地刺激出來,甚至可能使司法陷入惡性循環(huán)或危機。
從法院角度來說,小額訴訟程序的設置能夠緩解案件的繁多和程序的復雜帶來的壓力解決糾紛作為小額訴訟程序的首要功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小額訴訟程序產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是為了解決世界各國訴訟案件急劇上升給法院帶來的壓力使司法資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使社會不會因為過多的訴訟消耗掉大量的資源。小額訴訟程序的理想狀態(tài)是通過科學、縝密的程序設計,對有限的司法資源進行合理、優(yōu)化配置,進而緩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司法資源的稀缺性和對司法資源需求無限性之間日益凸顯的矛盾,它又盡可能地使國家的司法資源得到合理的應用,不致使社會因過多的訴訟消耗大量的資源, 或導致對司法資源的投入無限制的攀升。
如何利用盡可能少的司法資源解決盡可能多的糾紛是一個真正的法治社會所必須考慮的。也就是說在制度設計人力可控的范圍內,降低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是每一個理性的法治社會所追求的,正是基于這種追求小額訴訟程序得以產生和興起。作為經(jīng)濟分析法學的集大成者美國的法學家波斯納將法律制度的設計原則確定為效率原則, 并進一步將經(jīng)濟效益作為取舍某一法律制度的基本標準。我國目前正處于經(jīng)濟轉型和體制轉軌的關鍵時期,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與人們權利意識的日益高漲,世界各國普遍出現(xiàn)了訴訟爆炸的現(xiàn)象,小額訴訟是各國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西方國家在進行司法改革的過程中,在現(xiàn)有的司法資源條件下,不但追求訴訟程序的完善,而且也兼顧效率,因此小額訴訟程序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美國,程序設計及實際運作極力追求簡易、迅速、低廉、非形式性和非技術性,一般排除律師代理,簡化起訴和送達方式,許多州的小額法庭規(guī)定可以在周末或者夜間開庭審理。庭審不必拘泥于法庭形式,盡最大可能地誘導當事人和解,結束時可當場或另行做出判決,小額訴訟可以由不具有法官資格的輔助性法官來審理,也可以由律師公會推薦的、爭訟所在地的優(yōu)秀律師審理。實踐中,美國超過80%的小額訴訟是由非職業(yè)法官審理的。在法國,2003 年設立了街區(qū)法院,由非職業(yè)法官審理1500 歐元以下的案件,街區(qū)法官從退休法官或資深律師中選拔聘任,屬非全日制法官,不占正式法官的編制名額,也不拿固定工資,只是由國家給予一定的補貼。在荷蘭,法學教授、專家學者可經(jīng)由法定程序任命為兼職法官,可以獨立審理小額訴訟案件。在日本,允許法官把小額訴訟案件交給“公證調停人”進行解決協(xié)調,而這些“公證調停人”皆是具有良好道德的公民,包括律師。這種制度安排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司法成本,減少司法資源的消耗,同時由于專業(yè)化程度的降低,也使得當事人能夠更加日?;奶幚硐嚓P的糾紛。
三、小額訴訟程序的彌補功能與提高社會效益功能
有了一般的簡易程序后, 是否有必要再設置專門的小額訴訟程序呢,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一般的簡易程序只是簡化了普通程序的某些方面, 從訴訟理念、訴訟方式和訴訟費用等方面, 與普通程序相比都沒有明顯的差別。司法實踐中有80%的案件是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但我國《民事訴訟法》對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規(guī)定過于原則和抽象。針對一些小額訴訟案件,由于沒有立法的相關規(guī)定,當事人只能被動適用簡易程序,損害了當事人的處分權,使其程序選擇權受到了破壞。司法實踐中很多糾紛不能及時得到解決,也同時違背了訴訟的經(jīng)濟、效益原則,嚴重損害了小額訴訟當事人的預期利益。而小額訴訟與普通程序則是在質上區(qū)別開來的一種程序,小額訴訟程序能夠彌補普通程序的程序復雜、費用高等的不足。
小額訴訟程序的設立是對訴訟程序乃至法治的補偏救弊。它除了能夠解決訴訟成本高、訴訟遲延等問題, 提高效益和效率之外,也體現(xiàn)了當代司法改革的另一種動向, 即從保護普通民眾的角度出發(fā), 進行改革。減少糾紛解決程序的對抗性、減少法律的高度專門化、技術化程度,使這種程序保護了普通民眾利益。晚間或休息日開庭、免費法律咨詢等,一方面大幅度地降低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為當事人提供了及時和有效的司法救濟, 同時也通過基層司法的積極活動,有力地維護了整個司法系統(tǒng)的地位和權威。這部分訴訟有著自己的顯著特征, 運用普通程序是不能完全達到節(jié)省成本和維護司法權威的目的的, 小額訴訟程序正可以解決這部分看似數(shù)額很小, 卻也代表著一部分普通民眾利益及對司法制度期望的案件。
小額訴訟程序的設立是提高公眾法律意識甚至是整個國家的法制水平的重要途徑,小額訴訟程序的設立和正常運行會更好地落實民事訴訟法保護合法權利, 制裁民事違法行為的任務, 使人們能夠自覺地用法律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養(yǎng)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梢哉f, 小額訴訟程序對有效地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和對法律的信仰程度均具有重要意義。
小額訴訟程序提高了社會效益,當權利被侵害時,在進行決斷時,就必須衡量其利益和損失,若放棄權利就是放棄了法本身,如果一個訴訟能推動良知維權意識的發(fā)展空間, 這個訴訟就有了很大的社會效益,換來人們對規(guī)則的尊重,對私權的維護。因此,小額訴訟制裁侵權有著相當?shù)纳鐣б妫瑱嗬送ㄟ^自己權利來維護法律,并通過法律來維護社會不可或缺的秩序, 實現(xiàn)了訴訟收益的最大化。在民主法治社會,不論權利所指標的額的大小,其權利都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不論何種權利受到侵害, 受害者都有權訴諸司法, 請求司法救濟。
小額訴訟程序不僅減少國家和當事人雙方的負擔,而且有利于社會整體規(guī)模上正義的實現(xiàn)。建立小額訴訟程序,更能對于促進農村法制教育,提高農民法制意識,因為“對于小額訴訟的悉心照顧, 可使國民與司法在真誠的意義上相互聯(lián)系, 培育國民的司法根基”。[4]
總之,通過小額訴訟法院的審判, 會大幅度地降低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為當事人提供了及時和有效的司法救濟, 同時也通過基層司法的積極活動,維護了整個司法系統(tǒng)的地位和權威,小額速裁也可以更加快捷、及時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有效的案件繁簡分流,更快捷、及時、有效地
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更合理地配置審判資源,提高審判效率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日]棚瀨孝雄.王亞新譯.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266.
[2]肖建華,唐玉富.小額訴訟制度建構的理性思考.河北法學,2011(8).
[3]范愉.小額訴訟程序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1,(1):142
[4]三月章:日本民事訴訟法[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165.
[作者簡介]謝金玲,女,山東人,四川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