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嘉斌
摘要:基礎理論的薄弱一直是制約軍事法學發(fā)展的關鍵。近年來學者加強了對軍事法學研究方法和研究徑路的重視,一些學者力圖從政治學的角度來探討軍事法學基礎理論,并嘗試解決軍事法學研究中的價值沖突問題。這些研究成果為軍事法學提供了全新視角,本文將對這些成果進行歸納總結,以期為進一步的學術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科定位 研究徑路 首要價值
一、問題緣起:軍事法的學科定位
軍事法學科定位問題上的分歧,主要表現(xiàn)為軍事法屬于軍事學的分支學科,還是法學的分支學科。在軍事法研究的早期階段,軍內主流觀點認為軍事法學屬于軍事學。1987年軍事科學院軍制研究部編著的《國家軍制學》和1993年中央軍委法制局主編的《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法分冊》都將軍事法列為軍制學(或軍事學)的分支學科。
隨著軍事法學發(fā)展不斷深入,學術界開始探討軍事法能否成為一門獨立的部門法。我國已經(jīng)頒布了相當數(shù)量的軍事法律、軍事法規(guī)和軍事規(guī)章,軍事學者開始大力呼吁承認軍事法的部門法地位。但2011年頒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中,這些法律大多被列入了行政法的范圍內,國防法則屬于憲法相關法??梢酝茰y出在官方的法律體系中,軍事法尚未成為獨立的部門法。在這一問題上學者存在分歧,但這一分歧至少承認了一個基本前提,即已將對存在的諸多軍事法規(guī)范進行的研究定性為法學學科的任務。周健在《軍事法原理》一書中認為,雖然軍事法學是軍事學科與法學學科派生的交叉學科,但任何交叉學科總屬于一定的學科門類,軍事法學以軍事法律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最終歸屬于法學學科。
軍事法學的學科定位,直接關系到其研究方法和進路。早期著作中提出的軍事法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對傳統(tǒng)法學研究方法的移植和挪用。盡管這些研究方法上的宏觀提示對軍事法學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并未涉及到軍事法學科調整對象的特殊性。也有學者嘗試提出不同于普通法學的研究方法,如“軍事法學的研究要反映中國的國情軍情,體現(xiàn)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的實際和需要”、“以多種科學方法進行多方位的考察,多層次多側面地呈現(xiàn)軍事實踐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等,但可操作性不強,未涉及到具體的研究方法。
二、政治學視野下的追問
曾志平在《論軍事權》中提出,當前中國軍事法學研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一是徹底厘清軍事法的核心概念、軍事法的調整范圍,確定軍事法究竟更應該遵循軍事活動的規(guī)律,還是法的規(guī)律;二是揭示對各種軍事法問題進行邏輯追問的方向、線索和追問的指導思想。這兩個問題密切相關,分別側重于軍事法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第一個問題的回答直接影響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軍事權問題作為軍事現(xiàn)象與法律現(xiàn)象交合的節(jié)點,能成為軍事法學的邏輯起點。但在他后續(xù)的研究中更多采用的是法學的研究方法和邏輯,對軍事學、政治學研究方法涉獵很少。
現(xiàn)有的對軍事法研究徑路進行追問的理論成果并不多,這些成果主要從軍事法現(xiàn)象的邏輯上游——政治學和法學的角度對軍事法學的研究方法進行了追問和反思。部分學者從政治學的視角出發(fā),質疑軍事法學作為法學分支學科的地位,倡導將政治學和軍事學的方法作為軍事法學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有學者批評了這種觀點,形成了一定的爭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學者大多強調軍事法學是軍事學與法學的交叉學科,但是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在進行涉及軍事學的研究時,多關注軍隊國家暴力機器的性質,將軍隊管理類比于政府管理,進而采用政治學的研究方法。
早在2003年,楊韌就開始嘗試用政治學的視角來批判性地分析軍事法學的現(xiàn)實研究狀況,他先后發(fā)表了三篇相關論文,但側重點各有不同,其觀點主要包括:
1.楊韌、李劍將軍事法學定義為關于軍事的法學,并認為其研究對象是軍事法律關系,其間充斥著大量的法學范疇,所以軍事法學不僅僅是法學或軍事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而是介于法學與軍事學之間且具有獨立地位和特征的交叉學科。
2.楊韌認為軍事法研究的前提是重述軍事學與法學的關系,法學和軍事學在軍事法中更多地體現(xiàn)為手段與目的的關系,而不是目的與目的的沖突和調和的關系。軍事法學是借用法學理論來規(guī)范軍事行為的社會科學,決定軍事法學價值取向的應當是軍事需要,法學只充當方法論的角色。法的價值不能過多地深入軍事法之中,法的要素在軍事法體系中只是次要的、輔助的或者起著技術性的指導和材料上的支持作用。楊韌甚至提出軍事法中引入法學的價值取向是被動的、不自愿的,軍事法必須與法律保持距離,否則就無法獲得正當性。
3.楊韌的論述并非無懈可擊。在《軍事法的政治哲學論析與反思——基于政治自由主義的考量》一文中,他認為我國現(xiàn)有的軍事法中缺少契約意義上的軍事法,至今尚未有一部法律對軍人的基本權利及限制做出詳細的規(guī)定;而且調整武裝力量建設領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核心軍事法”都被視作形式意義上的法律和實質上的軍事紀律。但如果仔細考量何為“契約意義上的軍事法”,即可得出作者在某種程度上承認軍事法中可以存在諸如自由、平等的法律基本價值,而且只有符合這些基本價值的法律才是作者認同的實質意義上的軍事法。這與作者一貫的論述是相違背的,因為作者在相關論文中多次提到軍事與法治是相沖突的。
王偉賢、劉柬良在《政治現(xiàn)實主義視野中的軍事法》一文中,提出政治現(xiàn)實主義路徑是軍事法研究的特殊層面。他們從政治與軍事的關系,以及法律在現(xiàn)實政治背景下的任務出發(fā),通過分析軍事社會結構與市民社會結構的本質區(qū)別,即軍事社會是一種指令性模式的社會結構,而市民社會則是一種競爭性模式的社會結構,進而提出軍事法的研究應當以政治現(xiàn)實主義為根本的視野,在研究徑路上應當采取“戰(zhàn)爭——軍隊——軍事制度——軍事法律”的模式,為軍事法尋找堅實的根基。
三、軍事法價值層面的辯護
軍事法研究徑路的分歧也導致了軍事法學主導價值的不一致。贊同從政治學和軍事學的角度來研究軍事法學的學者,多將維護軍事利益作為軍事法的首要價值追求。楊韌、李劍就認為法治的基本理論是民主、平等、公開,這與軍事法“高度集中統(tǒng)一原則”相悖,軍事組織的內部法制必須體現(xiàn)自上而下的層次屬性,法學的公平、正義、平等及其他價值追求都不能充分引入。他們不認為軍事法學的研究中存在價值取向的選擇問題,因為軍事利益必須置于壓倒一切的地位。
王偉賢、劉柬良對軍事法的基本價值進行了比較,并認為在政治現(xiàn)實主義的視野中,個人與集體的互構被打破,國防和軍事利益擁有不容置疑的地位。他們的結論是:相對于人權維護,軍事利益保護優(yōu)先;相對于自由,軍事秩序優(yōu)先;相對于公正,效益優(yōu)先。
周健《軍事法理學》一書中認為,軍事法的價值體現(xiàn)或外化為一般法的價值:自由、平等、安全、秩序、正義、效益,而且其中對安全、秩序和正義的追求居于首要地位。
在諸多軍事法學者看來,上述觀點中法律工具論色彩過于濃厚,但這種看法似乎與軍事法學在軍隊建設中的尷尬作用相吻合。依法治軍提出已有二十多年,但是在很多文件和報告中,依法治軍一般只是作為軍隊正規(guī)化建設的一部分被提及。盡管軍事法律、軍事法規(guī)數(shù)量逐年增多,但軍隊建設只能說初步實現(xiàn)“法制化”,而不是“法治化”。
總體來講,政治學視野下的軍事法研究更強調軍事法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軍事法為打贏戰(zhàn)爭服務的,軍事利益的維護應該是軍事法學的核心價值。他們并非完全排斥現(xiàn)代法治的基本理念,但這些理念被當作下位的價值。上述幾篇論文進行的學術探討為軍事法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文章中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向廣大軍事法研究者提出了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軍事科學院軍制研究部.國家軍制學[M].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
[2]中央軍委法制局.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法分冊[M].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
[3]周健.軍事法原理[M].海潮出版社,2008.
[4]俞正山.創(chuàng)新:21世紀初期的中國軍事法學[N].西安政治學院學報,1999(6).
[5]曾志平.論軍事權[D].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6]楊韌,李劍.軍事法研究進路的批判性建設[N].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4(1).
[7]楊韌.軍事法研究的價值取向與方法論[N].武警學院學報,2003(5).
[8]楊韌.軍事法的政治哲學論析與反思——基于政治自由主義的考量[N].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7(3).
[9]王偉賢,劉柬良.政治現(xiàn)實主義視野中的軍事法[N].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4(5).
[10]陳偉,崔家生.論軍事法研究中社會學方法的引入——也談軍事法學研究方法的重構[N].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