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
摘 要:社會處于轉型期,各種矛盾和問題凸顯。人們在生存和發(fā)展以及參與社會競爭中,面臨不少矛盾、困難和壓力與挑戰(zhàn),工會工作如果不做好改進群眾工作這篇大文章,就有可能使我們處于被動,對我們推進各項事業(yè)就有可能形成障礙。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旨在引起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不斷加強和改進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以期更好的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wěn)定,努力把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關鍵詞:工會創(chuàng)新 群眾工作 和諧穩(wěn)定
創(chuàng)新,是工會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要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要把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變成我們工作的理念、思路和舉措,要加強做好群眾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有效性。新形勢下,各種情況千變萬化,各種價值需求多元,各種矛盾積壓太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fā)社會矛盾和問題,引導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非常緊迫、馬虎不得。工會干部要做好引導群眾的工作,一是要注意學習。毛澤東同志說過,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做群眾工作更是這樣,不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就不可能給群眾做好宣傳和解釋工作,就沒法與群眾對話。這也是我們一些黨員干部跟群眾說不到一塊的重要原因。二是不回避矛盾。工會干部要有直面矛盾和問題的勇氣。勇氣來自擔當。沒有責任心的人不可能有面對矛盾和直面問題的姿態(tài)。其次,就是要有理直氣壯講清大道理而又能夠及時說好小道理,讓群眾真正心服口服而又不得不佩服。三是工會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工會干部要有耐心細致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的毅力和本領。缺乏耐心是做群眾工作的大敵。有的人遇事急躁不冷靜,缺乏與群眾心平氣和說話的修養(yǎng)和涵養(yǎng),這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需要引起高度注意。解決好了,不出問題,解決不好,出的都是大問題。
服務,是工會做好群眾工作的根本。變管理為服務,寓管理于整個服務之中。讓群眾與你接近并親近你,你才有可能做好溝通與協(xié)調的工作。眼下,一些人還依舊是老一套,我說你聽、我打你通,事實上此做法早已過時,更不為群眾所接受,進而讓群眾非常反感。首先,工會干部要帶著感情、充滿真情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決不能搞“嘴上說一套、心里想一套、關鍵時候不理不睬那一套”。其次,要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群眾利益無小事,要把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當成基層的“國家大事”?;鶎尤罕姸加兄@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各級黨組織認真幫助解決。群眾有了困難和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他們就會對黨和政府產生懷疑和不滿,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他們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這樣的結果是可怕的,更是危險的。再其次,就是工會干部要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理順群眾的情緒,是當前做好群眾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是要找出導致群眾情緒不暢的根本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從源頭上進行梳理和根治。只有大家心齊氣順才能干好工作促進發(fā)展確保穩(wěn)定。反之,一事無成。
應該說,工會作為黨和政府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特別是社會管理中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勞動關系呈現(xiàn)多樣化、復雜化的今天,發(fā)揮自身作用,促進勞動關系和諧,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共建共享已是工會不可推卸之職責。要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基層、深入職工,圍繞職工群眾的關切和工會工作的重點,了解職工群眾的期盼,真正的把職工意愿搞清楚,把職工意愿反映上去,讓職工意愿得到落實。
工會作為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必須是圍繞“共建共享”來最大限度地保護、調動好職工群眾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立足崗位作貢獻,一心一意謀發(fā)展,發(fā)揮好他們的主力軍作用,既要讓廣大職工群眾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受益者,更要讓他們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建設者。
工會必須要在黨委的領導下,主動與黨政有關部門健全完善勞動關系矛盾預警和調解工作機制,引導職工以理性合法有序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要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職工權益機制中發(fā)揮工會的特點和優(yōu)勢,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大力加強源頭參與,推動形成利益協(xié)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全面維護職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進一步發(fā)展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
工會干部在面對職工群眾公共服務需求全面快速增長,對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有了新期待的形勢下,必須要積極參與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協(xié)助黨委政府著力抓好就業(yè),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滿足職工群眾在教育、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障、醫(yī)藥衛(wèi)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使發(fā)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