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慧妍
2011年8月12日文化部發(fā)布了《關于撤銷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的公告》,公告稱:鑒于文化部文化發(fā)展中心整體轉企改制,決定撤銷其所屬文化部文化發(fā)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自此,一條正式、官方的藝術品鑒定途徑被阻斷。
此后,“金縷玉衣”騙局、“王剛砸寶”事件相繼發(fā)生,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迅速發(fā)展以及民間收藏熱潮的興起,藝術品鑒定亂象暴露殆盡。如今的藝術品鑒定,既可不看年代是否悠久,也可不看文化底蘊是否深厚,只要肯出錢,就可獲得一張藝術品鑒定證書,不但可以立刻包裝成寶,甚至還可以“指鹿為馬”。在北京琉璃廠、潘家園等地,“藝術品鑒定”機構隨處可見。任何一件贗品都可以花錢買到“權威”鑒定機構的“鑒定證書”。
就在今年5月中旬,北京保利國際、北京中貿(mào)圣佳兩家拍賣公司先后發(fā)出公告,要拍賣錢鐘書書信手稿,遭到錢鐘書遺孀楊絳反對后,兩家公司陸續(xù)宣布撤拍。
在保利撤拍的三封信中,有兩封被通信人、上海古籍出版社前社長魏同賢指為偽造,對此保利方面表示:“相關拍品已撤拍,不予回應。”最終,手稿是真是偽,不得而知。
有專家認為,國內藝術品、文物造假與鑒定黑幕已經(jīng)嚴重危害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fā)展,不少專家、學者、藝術家、拍賣公司貪錢圖利昧良心,在利益驅使下踏入泥潭且越陷越深。
規(guī)范不嚴,贗品騙局迭出
“金縷玉衣”的驚天騙局,使得藝術品鑒定一度被人唾棄。
2011年9月5日,原華爾森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謝根榮繼一審被判無期徒刑之后,接受二審?!敖鹂|玉衣”的驚天秘密也在此時被公眾知曉。
金縷玉衣本是漢代規(guī)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xiàn)在西漢文景時期。商人謝根榮的“金縷玉衣”是他找來一堆玉片,請北京中博雅文物鑒定中心鑒定委員會主任牛福忠串成的。牛福忠又請來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前秘書長王文祥、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楊伯達、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前主任楊富緒、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前副主任委員史樹青,5位專家在裝“金縷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為這件“文物”估價24億元。謝根榮用這一紙估價說明騙了銀行7億元貸款。
另一場鬧劇曝光于2012年初?!皾h代玉凳”由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于2011年初拍出2.2億元天價,成為當年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時隔一年之后,關于這套玉器真?zhèn)蔚臓幷撏蝗槐l(fā)。邳州寶玉石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汪如棉公開表示,他在電視畫面上一眼就看出了這個所謂的“漢代玉凳”就是2010年產(chǎn)自邳州市,由玉雕藝人制造的高仿藝術品。
2012年,十位中央美院油畫系首屆研修班的學員聯(lián)名發(fā)表關于“徐悲鴻油畫造假”的公開信,針對2010年6月在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拍中以7280萬元成交的名為《人體蔣碧微女士》的“徐悲鴻油畫”,指這幅畫只是當年他們研修班的習作。
另外,宋徽宗《千字文》被疑作假、唐大禧被拍賣畫作系仿作等事件,更是一再將那些新高迭創(chuàng)的拍賣會變成了一出贗品鬧劇。
高仿先進,鑒定難度增加
為何市場上充斥著如此之多的贗品,就連專家也難辨真?zhèn)危砍隋X的驅動之外,鑒定的難度到底在哪里?2012年3月,一份涉及中國文物的《地下作舊產(chǎn)業(yè)調查》公布。該調查對中國龐大的文物造假體系產(chǎn)業(yè)鏈進行了分析,并對文物造假按照類型進行分區(qū)。仿制產(chǎn)業(yè)遍及全國10余個省份,在全國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物仿制基地,且造假的古玩門類無所不包,其中瓷器、書畫、青銅器、玉器是贗品泛濫的重災區(qū)。很多地區(qū)造假技術的“與時俱進”,也讓眾多專家頭疼不已。
另外,“眼學”曾經(jīng)是鑒定藝術品的主要手段。在高仿品還未大量出現(xiàn)之前,憑借鑒定者的經(jīng)驗、學養(yǎng)和閱歷,根據(jù)文物的器形、紋飾、款識等特征判定真?zhèn)蔚摹把蹖W”,準確率還是很高的,很長時期內能夠為收藏者把關。
但是時代變了,如今發(fā)達的復制技術讓僅靠肉眼來判斷藝術品真?zhèn)蔚膶<覀儾恢搿嶋H上,近現(xiàn)代書畫遭遇造假技術更甚,“就連吳冠中的油畫或水粉都可以打印出來,而且具有立體效果,現(xiàn)代科技已經(jīng)達到了肉眼無法分辨的地步。”一位資深的復制專家稱。
試點出爐,亂象有望消退
對于藝術品鑒定,長期以來存在監(jiān)管空白才是問題的源頭。而隨著民間收藏市場的擴大,官方與民間鑒定機構一直處于博弈的狀態(tài)。
目前,官方對這個監(jiān)管空白開始重視起來。文化部近日在其官網(wǎng)上公布了《文化部關于加強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稱文化部將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和陜西等五省(市)開展藝術品鑒定管理試點,研究藝術品的鑒定、評估等藝術品市場第三方服務機構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規(guī)范藝術品市場秩序。
與此同時,北京市文化局批準了五家單位成為北京藝術品鑒定試點單位,分別是北京雅昌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中國書畫》雜志社、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傳華彩(北京)國際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至此,國內首批由政府認定的藝術品鑒定機構的試點名單出爐。
目前,政府推動的主要為在世藝術家作品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及相應的鑒定工作,是在建立基礎,以面對未來的鑒定和估價業(yè)務。對于古代、近現(xiàn)代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器物類文物的鑒定,尚未找到好的方案和備選機構。
在被指定為試點鑒定機構一個月后,雅昌和東方雍和及時啟動了該項業(yè)務。雅昌已簽約了何家英、任重等數(shù)位藝術家,開始了對當代藝術家作品的鑒定與認證工作。東方雍和目前只鑒定與公司簽約的蘇新平和陳琦的作品。
業(yè)內人士認為,這對當今藝術品市場的鑒定評估工作將起到一定的探索、規(guī)范和引導作用,有利于建立一個完整的藝術品鑒定體系,此后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各種科學手段引入鑒定機制,分級建立服務民間收藏和文物交易市場的鑒定機構。
然而,此次政府設立指定鑒定中心對于目前的民間文物鑒定估價行業(yè)影響并不大。未來,文物藝術品市場上的鑒定工作,除了國家博物館的專家以外,社會上更為信任的是幾大拍賣行以及少數(shù)民間的收藏家,但這些機構或個人一般不會對外開具鑒定證書。而目前對任何古董文物都敢開具鑒定證書并收費的一些民間機構的鑒定水平很值得懷疑,口碑并不好,相信這些機構將逐漸淡出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