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龍偉
禪者,主張修道不一定要出家、誦經,認為道就在生活中,世俗活動就可以參禪。這一杯茶不就是個參禪悟道的載體么?置身這佛國仙境,席主們的心更加靜謐與淡然,每一道茶席的背后都蘊藏著對禪茶一味的精彩注解。
雕版上的茶思
席主:崔波、任曉峰
點評:金陵刻經處的老經版及其雕版藥師經和地藏經,都體現出甘露寺藥師道場和九華山地藏王道場的特點。插花層次營造出的空間感及隨形沉香底座極具匠心。席案并未置于廳中,而是有意偏左,與席主身后之蓮錯落有致,堪稱借景之妙筆!
聽香
席主:茗仙
“……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今現在。其國香氣,比于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彼土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有清凈大菩薩眾,佛為說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
此刻,你已來到香之國度,靜心安坐,可以聽見靈魂的妙香……
點評:此席背靠塵封的木梯、斑駁的墻板、粗樸的條石,這些與席案上的提壺、水丞、瓶花都自然形成應照對比,茶席與環(huán)境之微妙關聯可見一斑。
清泉蘊香
席主:稻谷草屋
靈開九華,把盞邀山川秀氣。
佛心品茗,浮生中問道自然。
點評:此席的色彩運用極為妥貼,采自師父門前的楓葉不僅巧妙地運用雙層而突出層次避免單一,而且在顏色上與上席布呼應,杯盞及水丞則與大底布應和。五個杯子,分為兩組也突出了層次感,整席的感覺是簡潔、淡雅、不嘩眾取寵。左邊三盞供佛小彩燭則又為整席點綴出亮色,且應佛緣。
無有心飲
席主:阿昌
點評:當大部分席主和茶友在場內享受精妙茶席和琴簫佛音之時,阿昌在龍象臺擺上四米長案,一絲不茍,精心布排,用同樣甘醇的茶品浸潤著席外焦躁的心。阿昌面壁,把高臺外的風景留給茶友,把清涼留給場內。席之優(yōu)劣已不重要,此一喧囂的流水席恰能呈現出席主作為茶人的寧靜與無我。
千季茶道
席主:福櫻
一綰青絲風華生,兩世愛慕為君等。三生若無玲瓏語,四季不度美人亭。五湖四海芳華雋,六道輪回皆為云。七級浮屠誰能靜,八方來客自溫馨。
點評:此席因場地原因只取1.2米條案為席,席面之小為最,難度較大。然席主亦能疏密高低有致,殊為難得。此席的亮點之一是背景上極具古意的木門,秀麗與滄桑、清雅與古樸之對比耐人尋味。
佛語禪心
席主:龔志瓊
山嶺隱寺,千年古剎鐘聲。云牽夢繞,古木參天靈秀。禪可靜心,九華佛音普渡,且吃一甌清心茶。
點評:此席最得虛實之美。因場地限制不得不設為1.2見方之席,方席之難,難在層次,此席化劣勢為優(yōu)勢,在主泡處設計緊湊,可謂密不透風。最妙是遠遠一處香插,席面空出大量留白,疏可跑馬。疏密虛實以及瓶花和香插的高低對比,實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