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人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許多神話也試圖解釋為什么月亮能讓許多動物發(fā)狂。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試圖找到月亮圓缺周期與動物行為之間的關系。
科學家發(fā)現(xiàn)輕度的燈光污染,可以屏蔽部分月光,也能干擾月亮和自然界之間的互動。那些相信月亮能引發(fā)動物瘋狂的人可能會失望了,許多動物只是根據(jù)光線和潮汐調(diào)整行為,跟超自然力無關。
月亮可以是個體之間的同步信號,也可以是其他環(huán)境因素如春潮和食物可獲得性的線索,或者僅僅是讓動物視野明亮。月亮能影響的行為多種多樣,有長期過程例如繁殖和遷徙的時機,到直接對光線的反應。
動物發(fā)狂
為了解釋自然月光對夜間活動生物的廣泛影響,研究組將各種影響分成繁殖、交流和覓食、捕獵,在多種動物群體中檢驗每一項分類。
最有趣的是,一種月亮引起的大規(guī)模產(chǎn)卵活動每年11月都會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出現(xiàn)。成百種珊瑚同時產(chǎn)卵。許多環(huán)境要素如溫度、鹽度和食物很可能決定產(chǎn)卵活動的發(fā)生時機,但是月光的亮度似乎是主要的誘因。當亮度合適,成百上千的珊瑚同時釋放出精子和卵子,增加受精幾率。
在其他情況下,月光的效果更是毫無神秘可言。對于某些鳥類,夜間光線更明亮,它們的交流行為模式會隨之改變。雕鸮(一種大型貓頭鷹)在夜間利用喉部白色羽毛交流,在滿月時羽毛更加容易識別,故交流更頻繁。而其他貓頭鷹則避免在滿月時活動,科學家猜測是為躲避天敵。
同樣,陸地上的動物常常在月光明亮時減少活動,而海洋生物也會對潮汐變化做出反應。一些海龜?shù)鹊綕M月漲潮時乘浪沖向海灘,在離岸較遠的地方產(chǎn)卵。
獅蟻在滿月時會挖較大的洞,捕獲昆蟲。這種行為改變可能是由于昆蟲在滿月的月光下更加活躍,費力挖大洞也是物超所值。
月亮的影響仍是謎團
為數(shù)不多的研究中許多月亮如何影響動物行為的細節(jié)仍然是未知,相較之下大量研究已經(jīng)涵蓋很多太陽對動物的影響。
人類依靠視線觀察事物,因此對于夜間世界并不熟悉,很多人恐懼夜行動物,觀察和研究它們也比較有難度。
在日月周期變化中,人工燈光潛在的干擾作用還不能被充分理解,盡管初步的研究表明存在燈光污染的環(huán)境中,一些夜行動物覓食的可能性更小,遵循著自然的行為模式。
燈光污染,對于個體和群體、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都可能產(chǎn)生廣泛多樣的影響,研究才剛開始解釋這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