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寶寶,每天早上入園后一定記得把書包放在合適的位置,不然還得找來找去地捉迷藏,多麻煩呀!”盡管我再三叮囑,可小朋友們總改不了亂丟亂放的壞毛病。
“乖乖,都記好了,每次中午拿起饅頭前,先去洗洗手,好嗎?別讓細菌全部鉆進肚子里?。 泵刻煳顼?,這句話成了我無可奈何的“口頭禪”,可狼吞虎咽的孩子們照樣小臟手四處亂抓。
“孩子們,自己的玩具要學會自己動手,自己整理。瞧!地板上、課桌上、椅子上到處都是,整個教室簡直成了玩具窩!”每天下午,我都會筋疲力盡地為孩子們“服務”,似乎整理玩具成了幼兒教師的“必備功課”。
……
諸如此類的情景在幼兒園里不斷上演著,孩子們似乎聽習慣了老師千叮嚀萬囑咐的“嘮叨”,看慣了大人的辛苦代勞。孩子們自主動手意識相當薄弱,看來,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刻不容緩。
為此,我和同事煞費苦心,卻收效甚微。沒想到,180度大轉變竟是從不經意間開始的。
一天中午,社區(qū)居委會發(fā)來了“清潔洗手”的宣傳畫,畫面中的小男孩正在仔仔細細地洗著手,宣傳畫上還有“洗手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心搓一搓,手背手背揉一揉,清水清水沖一沖,小手洗得好干凈”。望著如此精彩的宣傳畫,我一時心血來潮,貼在了洗手間的墻壁上。不一會兒,午飯時間到了,不知哪個“機靈鬼”發(fā)現(xiàn)了洗手間的宣傳畫,他一聲驚呼,小伙伴陸陸續(xù)續(xù)地趕去看新鮮。緊接著,最令我期待的一幕出現(xiàn)了,好幾個小朋友學著畫面中的孩子,按著兒歌中的要求認認真真地洗起手來,其專注度絕對前所未有,就連經常偷懶的“淘氣包”彤彤也伸出了白白的小手向我炫耀。就這樣,昔日的“頑疾”因一幅普通的宣傳畫被輕輕松松地攻克了。
看著孩子們的驚人改變,我欣喜地頓悟:無聲的提醒勝于嚴厲的說教與苛刻的指責。那么,不妨專門針對孩子們普遍存在的不良習慣,設計出一些醒目的標志,讓大家在環(huán)境的渲染中徹底改掉陋習。于是,我利用自己還算過硬的美術功底,精心繪制起來……
“午休時間到,快快閉上眼睛吧!”這條標語配上美夢中的花仙子形象,被我貼在了孩子們床頭最醒目的位置,或許明天的午休時間就不會有竊竊私語的聲音了?!皣u!輕輕的,我怕疼!”這句話旁邊我畫上了一只溫柔的手,這個顯然是貼在教室門后的,或許教室門就不會再承受男孩們的“飛腳功”了。課桌的抽屜上,我設計上了“關閉”的標志;餐桌上,我涂畫上了“端坐”的姿勢,還編了首“文明用餐小兒歌”;窗臺上的花草旁,我貼上了“小女孩呵護花草”的圖畫;衛(wèi)生間的坐便器上,我輕輕幾筆描繪出“嘩嘩沖水”的符號……短短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幼兒園教室的角角落落都有了不小的變化,但我心中還是有點忐忑:這些對于一向我行我素的孩子們會奏效嗎?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陶醉在了孩子們的驚嘆聲中,他們顯得興奮不已,這瞧瞧,那看看,還不時地讀著提示語。看著看著,不少小朋友都不好意思地垂下了頭,或許這些小家伙已經領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
果然變了!昔日無法無天的“霸王小子”成了彬彬有禮的“小紳士”;往日蠻橫無禮的“倔強丫頭”變成了懂事乖巧的“小淑女”。無論是自我學習用品的整理,還是科學文明的用餐,還是遵守每天的作息時間,孩子們井井有條,讓老師和家長刮目相看。
后來,小家伙們竟然學會了自我動手設計小標志,比如不少小書桌上張貼著端正的坐姿圖,提醒自己課堂上要挺起“小腰板”;教室的電腦旁也貼上了孩子們畫的漫畫,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無疑是在提醒老師不可長時間電腦辦公,以防用眼過度……
一個個有趣生動的小標志時刻提醒著孩子們,激勵著孩子們,置身其中的師生又怎能不被熏陶感化呢?看來,趣味小標志作用真不小。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