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瑩
雪寧,定居臺灣的北京媽媽,著名音樂家付林之女,華德福教育研修者、提倡者。2013年出版《愛和陪伴——樂活派媽媽的“慢教養(yǎng)”手記》,書中記述了這位北京媽媽在臺北親子生活的點點滴滴和育兒感悟。
當談到對教育的理解時,雪寧寫下:孩子是上天賜予父母的一份功課,借由與孩子的朝夕相伴,讓我們重新體會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進而回溯自我,向孩子學習那最純真的心。
讓女兒浸潤在傳統(tǒng)文化中
在做母親之前,雪寧靠著自己的努力,在音樂圈打拼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為我國第一代音樂經紀人。正當事業(yè)風生水起之時,她卻為愛搬往臺北,過起了“雪寧的慢板生活”,與音樂圈說拜拜了。起初,父親并不理解女兒的這個決定,在他眼中:女兒那么優(yōu)秀,怎么會放棄事業(yè)、不求上進了?這分明是一種墮落!雪寧用了10年時間,向父親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10年間,雪寧學習了兒童哲學、幼兒教育,在接觸了華德福教育后,深深為之著迷,并借由研修追溯自身,找回了那份失落的“真我”,把自我的價值觀在生活點滴中傳遞給孩子。
雪寧知道家庭文化建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所以,她著力于在家庭中營造傳統(tǒng)文化氛圍。
在女兒小袋鼠4歲時,雪寧提前一個月開始籌劃用什么方式給女兒展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為了造出氣氛,我決定在客廳的窗臺上布置出一個節(jié)日桌?!庇谑牵I著小袋鼠用不織布縫了很多顆可愛的小粽子,用毛線織了幾個小娃娃,在距離節(jié)日還有兩周的日子開始布置。小袋鼠非常高興地欣賞著端午的畫面,然后指出娃娃劃船沒有漿,自己折了小小的竹枝小心地擺在每個娃娃旁邊,又拿來媽媽做的不織布小魚放在藍色的絲綢上說:“河里應該有魚啊!”……
離過節(jié)還有一個多星期,雪寧開始給小袋鼠做香包,香包的材質選的是小碎花布,并穿上綁有中國結的繩子和小穗子,香包里放置了傳統(tǒng)的古早味香藥草。雪寧選擇這種香藥草除了它可驅蟲,還因為這種味道不是輕易可以獲得的,只有在這個特定的節(jié)日家里才會有。她希望這個獨特的香味能成為小袋鼠兒時的美好回憶。
節(jié)日當天,雪寧帶著女兒一起去傳統(tǒng)市場,挑選掛在門口的菖蒲,與女兒一起穿旗袍參加家庭聚會,一起包粽子、吃大餐。以后,每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雪寧都和家人隆重對待,她希望借由自己的努力,讓女兒感受到大人對待傳統(tǒng)文化、親情、生活的態(tài)度,并將這種態(tài)度內化到自己的生命里。
時隔8年,當父親付林第一次踏入雪寧的小屋——那間位于臺北,不大但很舒適而知足的家庭,才真正理解了雪寧的選擇。在放慢腳步中,雪寧可以靜觀世界、學會生活、分享生活,在生活中獲得滋養(yǎng)。10年沉淀,當雪寧回歸音樂圈,操刀制作世界童謠專輯時,付林才明白,回歸家庭的女兒并沒有停下事業(yè)的腳步,而是走得更穩(wěn)更遠了。
細心體察孩子的感受
在父親的眼中,雪寧的教養(yǎng)方式完全不同于他們那一輩“不打不成器”的觀念,也不同于現(xiàn)在年輕人對孩子的嬌慣和放縱,雪寧對女兒是細心愛護和用心養(yǎng)育。
雪寧對孩子的一哭一笑、一舉一動都觀察細微,呵護備至。
一天,小袋鼠拿著媽媽做的羊毛蝴蝶說:“媽媽,你做的都是笑笑蝴蝶,你再幫我做一個哭哭蝴蝶吧!當我哭的時候,我摸摸哭哭蝴蝶就不哭了,再去摸摸笑笑蝴蝶就好了?!毙〈髧L試尋找撫平情緒的方式讓雪寧覺得很驚訝,她知道對于安撫孩子的情緒,說教往往是效果最不好的,而這恰恰又是我們大人最常使用的方法。
情緒不是需要圍堵,而是需要一個出口。于是,她回應女兒:“好呀,你想要用什么顏色來做哭哭蝴蝶?”女兒邊想邊說:“嗯,前面的翅膀用藍色,后面的翅膀用黑色,身體用紫色?!庇谑?,女兒有了自己的哭哭蝴蝶。這兩個蝴蝶成了女兒調節(jié)情緒的好幫手,而哭哭蝴蝶因為有女兒的建議,更成了她哭泣時最大的安慰。
雪寧對于小袋鼠的教養(yǎng)一直都是親力親為,絕不依靠長輩或保姆。從女兒出生開始,雪寧就像袋鼠媽媽一樣,無論走到哪兒都把女兒帶到哪兒。小袋鼠上幼兒園后,每天早上雪寧都會與小袋鼠一起坐在幼兒園小院的長椅上,摟著小袋鼠一起唱完《寶貝》,再給她的羊毛球小手鏈上加入很多吻。每每這時,女兒都會追問一句:“媽媽,加滿了嗎?”雪寧笑著點點頭,女兒這才肯心滿意足地放開媽媽進入教室。雪寧希望在小袋鼠的心房中填滿更多的“甜甜”,因為她覺得這些甜甜的愛是女兒幸福一天的開始。
在教育孩子時,雪寧盡量避免說教,而是引導啟發(fā),并像對待大人般尊重孩子。小袋鼠才4歲時就已經開始把自己的房門關上。有時候她會在自己房間里看書,有時候涂涂畫畫,有時候玩玩具……進行著她自己的小秘密??赡墚敃r的小袋鼠還不懂得什么叫秘密,但已經知道有些事她想自己單獨做,不要在爸爸媽媽的目光下做。雪寧會盡量不去打擾她,如果要進去,也會先敲門或者告訴她“媽媽要進來嘍”。因為雪寧知道,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要展開自己的人生。雪寧相信,當孩子愿意永遠對父母敞開心門時,父母就不用擔心她會關上房門了。
雪寧的用心教養(yǎng),使女兒從小就非常獨立,喜歡自主思考,動手能力也很強。小袋鼠3歲就會主動把家門口亂放的鞋子擺正,幫助姥姥拖地,清理姥爺的空煙盒,并且監(jiān)督姥爺開車摁喇叭、過馬路要看紅綠燈。小袋鼠還是一個情感豐富、內心柔軟的女孩。每次北京探親結束的前一晚,小袋鼠在和姥姥道晚安時,都會把姥姥緊緊抱住,輕輕拍拍姥姥的背說:“姥姥,我很愛你呦,我會想你的。”說完給姥姥臉頰上一個吻,把姥姥感動得熱淚縱橫。第二天在機場入關前,小袋鼠會對姥姥、姥爺說:“來吧,一起來個大擁抱吧!”三個人頭緊緊地靠在一起。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