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編
今天的人們,也許早已對“李萬銘”這個名字感到非常陌生了;可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中國,全國最大的政治詐騙犯、中國的“欽差大臣”李萬銘絕對是人盡皆知的。
1955年7月27日,時任國務院第一辦公室主任兼公安部長羅瑞卿,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發(fā)言,詳細介紹了李萬銘的行騙過程。不久,羅瑞卿還向一些藝術家提出倡議,希望文藝界里出來個中國的果戈理,也寫部中國的《欽差大臣》,對一些部門存在的官僚主義和不良作風進行諷刺?!叭嗣袼囆g家”老舍先生隨即親自前往采訪李萬銘,以其案件為原型,于翌年初創(chuàng)作了5幕話劇《西望長安》。話劇公演后,李萬銘也就成了當時家喻戶曉的人物。
高官厚祿都是騙來的
李萬銘,別名李銘,陜西省安康縣人,出身于一個地主兼營商業(yè)的家庭。他家曾開過糧棧、酒鋪和山貨店。為了賺錢,其父向酒里兌水,往山貨中摻假,以次充好,卻在柜臺上掛起“童叟無欺、貨真價實”的招牌。這種刁鉆刻薄的奸商作風和弄虛作假的欺騙行徑,耳濡目染地影響著李萬銘,使得他從小就學會了許多偷雞摸狗的勾當。
在讀小學時,他就偷過考卷和圖書;中學時代,他偷過老師的手表等;再大些,他利用其兄當郵差工作之便,經(jīng)常偷拿掛號信,并把竊得的錢款交給家長,謊稱是從路上拾到的。而且他也有些歪才,比如書法不錯,而且特別擅長字跡模仿,并會刻章;長得還不錯,眉宇之間有時甚至還露出一股英氣。
在他眼里,名利地位、高官厚祿,這一切都是騙來的?!安或_成不了大事”、“冒大險才能享大?!背闪怂男艞l。
1945年1月,李萬銘在原籍安康興安師范學習。隨后,他加入了國民黨。1948年,國民黨軍隊大敗后,他趁亂從東北竄逃到江蘇。1949年5月,南京被我軍解放。這時,李萬銘隱瞞歷史,偽造證件,謊稱是“中央大學”學生,混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即“二野”)軍政大學。同年10月結業(yè)后,李萬銘聲言要去西南工作團工作,騙得學校開具的介紹信和鑒定材料。爾后,他仿制印章,偽造介紹信,混入常州市人民政府,被委任為建設科科員。幾天后,他嫌職務低,又采用同樣的手法,偽造印信,假稱是“二野軍大”黨員教育科長,因“參加淮海戰(zhàn)役殘廢”,要求給予分配工作。蘇南行署人事部門識破了這個沒有轉移黨員關系介紹信的偽黨員、詐騙犯,把他送交當?shù)厝嗣穹ㄔ?,后被判處徒?年。
1951年,李萬銘被提前假釋。但是,他滿腦子想的是升官發(fā)財、名譽地位。為達到做官享福的目的,他又暗下決心,要采取各種欺詐手段,冒一次更大的風險。
1951年1月,李萬銘在安徽滁縣(今滁州市)紫東刻字鋪,私刻“二野軍大”組織部及政治委員鄧小平的印章,偽造了給陜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馬明方的介紹信、殘廢軍人證明信、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證明信及鑒定表等,當月到達西安,要求陜西省政府給他分配工作。那些漏洞百出的偽造信,居然順利地通過了一個個人事組織部門,他不僅混進了安康專署,在民政科當上科員,而且成了一名組織上承認的“共產(chǎn)黨員”,還騙得了“人民功臣”獎章和“革命殘廢軍人”證書。
裝扮成“戰(zhàn)斗英雄”
對此李萬銘并不滿足,四個月后,他偽造了一份“二野軍大”組織部的“軍事調令”,讓其速去中南局報道。在此期間,李萬銘利用自帶檔案之便,趁機銷毀部分檔案,又裝進所謂的“1936年參加紅軍,歷任359旅連、營長,志愿軍團參謀長。曾獲戰(zhàn)斗英雄、模范共產(chǎn)黨員稱號”等履歷表和鑒定書,并帶著騙得的西北局黨員介紹信及偽造的“二野軍大”組織部給中南局組織部、中南局民政部的介紹信,于1952年2月抵達武漢。
李萬銘此時已成了詐騙老手。到達武漢后,其用以惑眾的頭銜升了格,他不再冒充一般的革命軍人,而是把自己裝扮成“老紅軍”、“戰(zhàn)斗英雄”、“模范共產(chǎn)黨員”和“團參謀長”。這些漂亮的頭銜果然幫了忙,他因此被介紹到中南軍政委員會農(nóng)林部工作,很快當上了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秘書主任。他還有幸參加了中國農(nóng)業(yè)考察團赴蘇聯(lián)參觀。
1952年9月回國后,李萬銘又故伎重演,偽造了志愿軍歸國代表團團長李雪三的來信,詭稱:“已取得陳賡司令員的同意,調其赴朝任12軍35師副師長兼參謀長……”中南農(nóng)林部將其提升為人事處副處長、黨總支書記。一位崇拜“英雄”的女共產(chǎn)黨員——年輕漂亮的中南農(nóng)林部干部但琦,也向他獻出了純真的愛情。
1954年秋,他又偽造防空司令部司令員周士第的親筆信及抄轉志愿軍12軍軍長給他的軍急電報各一件,謊稱:“令其擔任12軍參謀長兼35師師長,速飛蘭州商談軍務。”他用騙來的防空司令部的信封封好,送呈中央林業(yè)部人事司轉林業(yè)部領導同志。李萬銘所玩的這套把戲,偏偏又一次滑過了有關領導同志的眼睛,他們不但立即批準李萬銘前往西北,還熱心地指示為他購好一張民用飛機票。
1955年1月3日,李萬銘飛抵西安,繼續(xù)施展他的欺詐伎倆。不過這次的李萬銘沒那么幸運,途經(jīng)西安時,他在與中共陜西省委書記張德生、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辦公室主任梁得柱等人的談話中,破綻百出,引起對方的警覺和懷疑。經(jīng)陜西省公安廳詳細偵查后,確認了李萬銘的犯罪事實。于是,報經(jīng)檢察機關批準,陜西省公安廳在西安市人民大廈依法將其逮捕歸案。而那位受騙的女黨員但琦,也當即與之離婚,還把他倆所生的孩子也帶走了。
李萬銘詐騙案給后人留下了深刻教訓:其實他的騙術并不怎樣高明、復雜,但短短幾年,他先后跑過十幾個城市、闖過十幾個重要機關,不但混進了我們的政府機關,而且鉆進了共產(chǎn)黨內;不但變成了一般的革命工作人員,而且在國家機關中竊據(jù)了重要職位。
正如當時《人民日報》為此發(fā)表的《嚴密人事組織工作制度》社論所指出的:一些負責的同志不但沒有懷疑過他的歷史,而且對他的一言一行都非常信任,甚至在有人正式檢舉了他之后也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這便暴露了當時黨政機關工作中嚴重存在的麻痹大意和官僚主義、人事組織工作制度許多明顯的漏洞,以及許多人對英雄模范不辨真?zhèn)蔚拿つ砍绨荨?/p>
騙子有四個好結局
“落馬”后,李萬銘用了23年的時間重新做人。1978年李萬銘獲釋后,在西安汽車制造廠就業(yè)。他獲得新生之后,連添4件喜事。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提出平反冤假錯案;李萬銘在“文革”中被加刑10年屬于錯案,不僅得到平反,而且還領到了一筆“冤獄費” ——現(xiàn)金500元。
1982年,電視臺播放了介紹李萬銘新生的新聞后,被他的兒子知道,于是給《陜西日報》寫信,不久他們父子終于相認。
1983年春節(jié)期間,李萬銘經(jīng)人介紹,同鳳翔縣一位勤勞樸實的婦女結了婚。
1984年4月,時年57歲的李萬銘已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招工年齡,本不能轉為正式工人,但黨和政府考慮到他表現(xiàn)比較突出,以特殊情況把他轉為國家正式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