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萬臻
孩子不會學習,父母要先反省
孩子反抗父母被視為大逆不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說孩子錯,不言父母過,這樣的時代不會再來了。大勢如此,做父母的人認清現(xiàn)實接受吧,不被孩子說自己越活越糊涂已經是幸運的了。
然而不得不承認,有的父母的確越活越糊涂。
孩子不會學習,光知道玩,父母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會教孩子嗎?教得對嗎?是不是該在家里教的東西沒有教,以為全是老師的責任?是不是自己的理念過于陳舊,方法過于簡單?是不是太早讓孩子放棄了努力?
因為有不會教的父母,才有了辛苦的孩子。父母不會教也不要緊,會給孩子找到合適的人教也可以,不會教卻自以為是更是害了孩子。
還要注意不要盲目信任老師,盲目信任老師的孩子容易只聽那些對自己不利的話,這與不信任老師一樣不可取。
如果孩子總是愛玩,可以說是孩子的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玩。
孩子遇到困難告訴父母,得到的是幫助還是訓斥呢?父母的努力是否幫助到了孩子,還是消磨了孩子努力的意志?父母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信念和努力方向是否正確。
孩子的學習差距不是一天落下來的,是在小學低年級就落下了。到了初中、高中責備孩子不認真聽講,孩子當然不服。有一個初中老師對班里所有的同學實話實說:“如果你們基礎沒有打好,到了初三,即使我上課講的是中國話,你們也會像聽天書一樣聽不懂。”孩子當然不是一天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事情是慢慢變糟的,而父母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假裝這一切都不是真的。因為承認這一切都是真的,就意味著必須要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多麻煩啊,大多數(shù)家長總是喜歡等到一切無法挽回時才真地去想辦法解決。
給孩子正確的引導,這比要求孩子聽話更重要
總有許多父母責備孩子說:“我就不相信,你上課認真聽講會聽不懂?老師上課又不是講的外語?!备改笇ψ约簾o知的無知才更可悲。
這些聽不懂的孩子在上小學時,父母認為孩子進入初中學習會很忙很累,所以在小學抓緊時間盡情玩耍。但是到了初中,有些學生多數(shù)時間只是傻坐著,眼睛盯著書,擺出學習的樣子,其實并沒有學進去。
用這種方式學習,不用說到了中學,就是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學起數(shù)學和英語之類的科目也很吃力。
孩子不聽話不是什么事,父母教得對不對才是最需要考慮的事。如果父母教得不對,孩子還聽話不是害了孩子嗎?愚昧而不自知的父母固執(zhí)得可悲。
有許多父母最愛擔心孩子不聽自己的話,也最愛說:“我的孩子就是不聽我的話,這怎么辦呢?”
如果父母說得不對,而在與孩子的爭論中總是取勝,讓孩子聽自己的,那么父母的確會是贏得一次又一次的爭斗,但卻可能輸?shù)粽麍鰬?zhàn)役。
如果父母說得不對,教得不對,孩子聽話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父母一開始就要教對,這很重要。不會教,是從零開始。教錯了,是從負數(shù)開始。
有多少父母愿意犧牲看望親朋好友的時間或者放棄娛樂和業(yè)余愛好,花費時間提升自己?而一些優(yōu)秀的父母愿意這樣做。
也許有些父母很幸運,不必工作很長時間,或者不必努力、不必付出代價就有所收獲,但如果也期望孩子這樣,希望往往會落空。
父母堅持關心孩子的學習,不僅在孩子小的時候能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影響孩子今后對工作的看法。如果孩子從小就懂得只要努力就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孩子會一直努力下去。體會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工作帶來的快樂,更容易走上幸福的人生。
父母應該懂得內省,在孩子最善于接受父母引導時,父母給予孩子錯誤的引導,讓孩子吃盡苦頭,體味被擊敗的痛苦,孩子當然就不再樂于接受父母的引導。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因為聽話吃了苦頭
孩子有多尊重父母,決定于父母為孩子做過什么。
我們大多數(shù)人屬于后知后覺型,齊利劍在上學時一直是老師眼中努力型的學生,成績優(yōu)異。他媽媽回憶說,在小學有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利劍回來找理由說:“這次考試比較難,我這次是班里還算好的,誰誰誰都不如我,老師說我應該能考得更好,可是這次是粗心。”
利劍的媽媽看了看孩子的卷子,深思了良久,的確孩子以前沒有考過這么低的分數(shù),也許真的像孩子所說是粗心造成的,就給孩子出了同樣的題讓他做一下。利劍看了一下題說:“誰家的父母出題讓孩子做?我們同學都不做父母額外加的作業(yè)?!崩麆Φ膵寢尶闯鰜砗⒆舆@是找借口,其實是題對他來說有難度。她發(fā)現(xiàn)孩子考差不是偶然的,的確是沒有把基礎打好,可不像孩子說的那樣是因為粗心沒做對,而是因為不會沒有做對,承認這一點,父母很痛苦,孩子很難堪。
發(fā)火解決不了問題,但直面現(xiàn)實才能解決問題,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就得付出應有的勤奮。
她認定孩子需要幫助式的學習,她給孩子增加了學習量,提高了標準。遇到孩子或多或少的抵抗,她也堅持了下來。
利劍的好朋友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他媽媽也給他買了許多習題集,寫了很多鼓勵的話,可是沒有真正幫助到孩子。所以利劍看到好朋友越來越跟不上、學習越來越無趣,才覺出媽媽的智慧。他也明白了不去努力比咬著牙做下去更困難,過低的標準其實對孩子傷害更大。
覺得媽媽說得對、做得對,以后再遇到事的時候就不會浪費時間和媽媽吵。
憤然與反叛厲害的孩子,是因為越聽父母的話吃的苦頭越多。
在孩子無條件相信父母的時候,更應該倍加小心,不說錯、不教錯,給孩子省時間,還建立自己的權威。
像優(yōu)秀父母那樣去思考,像優(yōu)秀父母那樣去行動。不要目光短淺,要有戰(zhàn)略眼光。怕就怕對孩子有決策權的家長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