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正華
不給錢孩子就鋸門
接到這樣一個預(yù)約電話時,我被嚇了一跳:孩子也不知著了什么魔,每天都跟我們要錢,買些沒用的東西。不給就大喊大叫罵人、打人、砸衣柜、鋸門!現(xiàn)在學(xué)校也不去了,一家人都快崩潰了。
這一定是個十八九歲、長得五大三粗的大力士吧?結(jié)果是個剛剛十二歲的瘦男孩。我讓他們?nèi)胰藖硪娢?,爸爸非??隙ǖ馗嬖V我,沒人能帶孩子出來。
我告訴他,帶孩子過來,是他們降服“魔怪”的第一步。我也做了讓步,如果帶不來孩子,夫妻兩個先來見我也可以。
“一無是處”的爸爸和嘮叨抱怨的媽媽
第一次咨詢他們沒把孩子帶來。我笑著問孩子為什么沒來,母親說昨天都說好了,今天一起來,爸爸說錯話讓他不高興了,才變卦的。我笑著回應(yīng)媽媽:原來你們家總是有個無理的爸爸和有理的孩子哦。不知道孩子如果在這里,聽了你的話,會怎么想?爸爸感覺我在支持他,唯唯諾諾地開始了他的敘述,讓我感覺到,孩子沒出問題前,爸爸就有很多錯,出了問題,爸爸的錯又多出來好幾重。媽媽一開口,又悉數(shù)都是對爸爸、對婆家的抱怨。媽媽也許不知道,她的每一點怨氣,都會變成孩子反對管教的力量。爸爸聽到媽媽說話,頭越來越低,仿佛他才是個受氣的小男孩。
聽孩子媽媽講,孩子從小長得瘦弱,人卻機(jī)靈乖巧,功課一直不錯,和同學(xué)老師的關(guān)系也不用家人操心。媽媽辭了工作,在家悉心照料孩子。由于雙方老人收入不菲,會貼補他們家用,孩子花錢也從來沒被限制過。
奶奶是個女強人,從小婆家所有的事情都是奶奶做主,爸爸從來不需要自己動腦動手。結(jié)婚以后小夫妻一有矛盾,奶奶最后總是插手,用媽媽的話說是“用錢找齊”。這個男人無論是面對媽媽、妻子還是孩子,從來都沒理直氣壯過。
孩子亂花錢是在幫媽媽緩解對婆家的怒氣
如何能讓媽媽放棄這么多年來的不易和怨氣、讓被認(rèn)為“一無是處”的爸爸挺起腰桿,需要一定的周折。兩次咨詢后,得到安慰的妻子怨氣逐漸在消散,得到支持的丈夫也開始要有所主張。
第三次咨詢,我順利見到了孩子,是個黑瘦、有對機(jī)靈黑眼珠的孩子,眼角的余光始終不離開媽媽的臉色,對爸爸的話卻置若罔聞。我好像知道了,孩子為什么總在“錢”上和父母進(jìn)行糾纏??磥硭m纏的不是錢,而是媽媽對錢的怨氣。他能感知媽媽的怨氣和焦慮,變成了他對錢的仇恨,更是對這個家里父親角色缺失的一種報復(fù)。
沒有“男人”的家庭是培養(yǎng)“魔怪”的溫床
失去夫權(quán)、喪失父權(quán)的家庭,原則的建立會出問題。父母無論出于什么原因?qū)ψ约簷?quán)利的放棄,都是問題的開始。重新找回做父母的權(quán)利,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從父母決定開始合作到具體合作的磨合,才是真正管理家庭的開始。
這個大眼睛孩子在我面前沒有他父母描述的那么可惡,而是一個聰明機(jī)靈的娃娃,一旦他內(nèi)心的沖突得到解決和釋放,馬上就還原成了一個活潑愛動的娃娃。
他的父母很驚詫孩子的改變。其實,孩子的改變有一大部分建立在他們自己的改變與合作上,家里的“魔怪”,很快就會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