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佺
一百五十余年前,它們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水力鐘,氣驕志滿,卓然獨立;一百四十年后,它們帶著滿身傷痕,出現(xiàn)在他鄉(xiāng)的拍賣場上,聚光燈也挽不回它們往日風光的千百分之一;如今,圓明園國寶牛首、虎首、猴首和豬首銅像終于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團聚,雖已朝代更遷,物是人非,卻終于回歸故土,葉落歸根,著實是一樁幸事。而在這聚寶藏寶之間,保利集團有著不可沒之功,且聽我為您講講這背后的樁樁故事。
前一陣子,由法國億萬富翁弗朗索瓦·皮諾代表的皮諾家族將鼠首和兔首捐贈給中國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圓明園獸首這個從2000年起就承載著各種傳奇的詞一時間又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而其實,現(xiàn)今收藏獸首最多的博物館,卻并不是作為這次話題焦點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而是隸屬保利集團旗下的保利藝術博物館。
保利藝術博物館館員劉煒女士為我們介紹說,保利藝術博物館是國內首家由國有大型企業(yè)興辦的博物館,1998年12月經國家和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門批準成立,1999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保利藝術博物館建有“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精品陳列”及“中國古代石刻佛教造像藝術精品陳列”兩個專題陳列館,館藏文物近千件,其中“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精品陳列”中展出的商代三牛首獸面紋尊、史尊、伯卣及西周神面卣、王作左守鼎、遂公、鳳首扁盉、戎生編鐘等,皆為世所罕見的稀品與孤品;“中國古代石刻佛教造像藝術精品陳列”則通過30余件北朝至唐代的石刻佛像,勾勒出中國佛教藝術巔峰時期的風彩。
說起保利的驕傲,劉煒女士告訴我們,十多年來,保利藝術博物館本著“不求多而全,只求精、珍、稀”的收藏宗旨,積極從海內外搶救保護中國國寶。其中最矚目的當屬在香港搶救的三件圓明園國寶——牛首、虎首和猴首銅像。截至今日,保利藝術博物館用于文物征集的費用總計大約有8億人民幣。
常常有人問,為什么要這么不遺余力,不惜斥巨資傾人力來搶救海外文物呢?劉煒女士介紹說,保利集團的一大主業(yè)是國際貿易,對外交流過程中能接觸到許多海外展出的我國文物,雖然中國的文物在世界范圍內流通不應反對,但中國的國寶還是應該葉落歸根,回歸祖國。
說到搶救文物,我們就要說一說圓明園獸首的故事。有“萬園之園”美譽的圓明園,代表了當時園林建筑的巔峰水準,無數(shù)能工巧匠提著腦袋,拼著命把幾世的功力都用在了雕琢這座奢侈的皇家花園上。極盛時期的圓明園山環(huán)水繞,煙水迷離,樓閣精巧,無與倫比。而其中海晏堂中門外噴泉池中的水力鐘,更是設計得精巧至極——這個由法國神父蔣友仁設計的大型噴泉池兩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個石座,每一石座上雕刻一尊手持玉笏、身著袍服的獸首人身像,獸首銅質,人身石質,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生肖規(guī)律交錯排列,口中輪流噴出一個時辰(合兩小時)水柱,而當正午時分,十二生肖口中一齊噴射水柱,場面極為壯觀。在科技尚不發(fā)達的240多年前,沒有電力,僅通過一些簡陋的機械便能夠讓十二生肖銅像定時噴射水柱的設計,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一場浩劫卻徹底打碎了這座春和景明,鳥語花香的人間天堂。1860年,初入圓明園的英法聯(lián)軍被它的精巧奢華所震驚,這伙強盜把能搶到手的珠寶首飾和金銀器皿掠奪一空,不能帶走的便付之一炬。罪惡之火燒了三天三夜,獨一無二的萬園之園淪為廢墟。如今想到那樣的場景,多少無價國寶就像破爛磚石一般被砸碎推翻,還是令人胸中陣痛,嘆息扼腕。
就在這場浩劫中,十二生肖獸首隨著無數(shù)珍奇異寶流落他鄉(xiāng),杳無音訊。而2000年4月,一個驚天的消息在心系國寶的人們中間炸開:佳士得拍賣行將于4月30在香港舉行“春季圓明園宮廷藝術精品專場拍賣會”,不顧中國國家文物局和各界人士的反對,公開拍賣乾隆御制猴首銅像和牛首銅像等圓明園遺珍!
關心海外流失文物的人們著急了:如果文物競拍成功,剛剛現(xiàn)身的這兩件珍貴獸首又不知要流落到哪里去。拍賣當天,香港市民在會場外的激烈抗議并未消減場內競拍者的熱情,開價200萬港幣的猴首轉眼間價格就飆升到了400萬。最終一名神秘男子分別以740萬港幣和700萬港幣的價格拍下猴首與牛首。競拍結束后,這名男子只對記者說了兩句話“這兩件國寶是屬于中國人民的!它們要回到北京!”
這名神秘男子,名叫易蘇昊,是保利藝術博物館顧問。事實上保利藝術博物館的幾位代表此番香港之行意圖本不在圓明園國寶,而是早年間清宮的幾件書畫名作,因為此前各界對國寶的拍賣爭議非常激烈,他們本以為兩家公司會最終撤拍國寶,故而事先未有準備。但當他們步入拍賣場時,為拍賣公司執(zhí)意拍賣國寶的行為震驚了!此時國寶已處于失控的狀態(tài),隨時有可能再次遭受140年來流浪的厄運。在向有關部門請示后,保利集團領導當即指示到港代表,全力搶救國寶!保利集團做出這個決定只用了半個小時,就是這短短半個小時,最終讓流離失所了140年的圓明園國寶重歸故里。
5月2日,易先生又在蘇富比公司的拍賣會上以1400萬港幣的高價拍回了虎首銅像。這三尊銅像首度現(xiàn)身,引起了業(yè)界專家的一致稱道:三件國寶色澤沉穩(wěn),鑄工精整,歷經風雨,毫無銹蝕;更妙的是它們造型寫實,動物毛發(fā)都細致入微,巧妙融匯了東西方的文化風格,是極為珍貴的藝術珍品。雖然如此,140年的顛沛流離也給它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猴首銅像的右頰至今還保留著當年槍托砸擊的一個明顯的凹痕,虎首銅像的左眉弓上也有一個明顯的凹坑,而胡須如今僅剩下短短的一根。它們張著大嘴,似乎在無言地控訴著侵略者百年前的暴行。
2003年9月,全國政協(xié)常委、澳門著名實業(yè)家何鴻燊博士又將圓明園豬首銅像捐贈給保利藝術博物館。至此,圓明園內海晏堂前十二生肖中四件銅像終于結束了140余年的漂泊旅程,回到祖國,回到了故鄉(xiāng)北京,永久珍藏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內。
可謂是:
大清盛景圓明園,海晏堂前水力鐘,十二生肖齊聚首,花香鳥語舞升平;
一朝浩劫落他鄉(xiāng),百年變遷付流浪,千禧之年香江現(xiàn),斑駁滄桑貌難辨;
愛國之士急出手,義舉救回三獸首,后有豬首慷慨贈,四首聚齊保利廳;
再不復往貧與弱,聚寶之功不可沒,歷史創(chuàng)痛實難忘,冀盼國家步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