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小雪
聶圣哲,安徽休寧縣人,江湖人稱“夜神賊”。辦企業(yè)、開學校、寫劇本、作詩詞、辦報紙、拍電影……這世上似乎沒有聶圣哲做不成的事,有人評價他是企業(yè)家中少有的文藝中年,又是學者中少有的社會實踐家。
許多人稱他為“怪才”,欽佩他的睿智和犀利。不過,在他自己看來,“沒有人能夠真正了解我,連我自己都不了解我自己?!辈粌H是身份的多樣化,聶圣哲呈現(xiàn)在別人面前的狀態(tài)也是多樣的。他自稱做企業(yè)、做慈善,都是“玩票”,言語間一副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充滿無厘頭的自嘲與反擊。
不過,至少在做事的層面上,他還是真誠的。他創(chuàng)辦“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倡導和實踐他的平民教育理念,將自己一手創(chuàng)辦的房地產(chǎn)公司,視為國民性改造的一塊試驗田。看上去面目有點復雜多變的聶勝哲,內心其實赤誠。
窮人、學者、狂人
聶圣哲如今身兼同濟大學、四川大學、哈工大三所高校的教授兼博士生導師,方向涉及材料學、藝術學和藝術哲學。
“我勸優(yōu)秀青年不要讀博士?!边@是他常常對別人說的一句話。有人跟他拍桌子,指責他作為導師怎能勸人不讀書。聶圣哲解釋,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讀書,教育的目的應當在于人格的完善以及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路走來,聶圣哲覺得自己的人生也完全得益于平民教育的理念,他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在沒理想的狀態(tài)下進行。隨波逐流,水到渠成。
聶自幼家貧,讀中學時,他連襪子都湊不齊一對,穿的是母親的女式衣裳。上大學之前,他從沒有見過公共汽車、沒有洗過淋浴、不知道打電話還要撥號碼。學習成績向來優(yōu)異的他也沒想過要考名牌大學,當時的目標就是考上離家最近的徽州師專。
1981年高考,他的語文滿分,物理99分,眼看分數(shù)夠了,政治就幾乎沒考,最后成績仍然在重點大學排中上游,他便按照筆畫填報志愿:四川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大學,最后被川大錄取。當年,他揣著東拼西湊的16元人民幣和30斤全國糧票,挑著草席、鋪蓋,來到成都。
大學生活是清貧的。有一回,宿舍樓上飄下一條褲子,宿管寫了招領啟事,過了許多天也沒人來認領。聶圣哲便領了回來,穿上的那一刻,他感到校園里幾千雙眼睛盯著自己。也正因為經(jīng)歷過貧窮和施舍,日后,當他做慈善時,他特別能理解受助者的糾結和痛苦。
1986年,化學系畢業(yè)的他考上了研究生但卻沒去讀。他的考研目的很實際,因為考上了有一筆營養(yǎng)補助費。最后,他用這筆錢請同學吃了頓飯,用開水瓶打了散裝的綠葉啤酒,切了幾十斤鹵排骨,剩下的錢都給了仍在農(nóng)村艱辛生活的母親。
此后,聶圣哲進入安徽大學化學系,二十出頭就當上了副教授,在國家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20多篇,并兩次參加國際會議,成為系里出類拔萃的人才。正當事業(yè)蒸蒸日上之時,他又決定停薪留職,走民辦科技實業(yè)之路,創(chuàng)辦應用化學研究所。那年,他僅23歲。
聶圣哲的學術成就或許歸功于他桀驁不馴的獨特個性。他宣稱自己發(fā)表論文的技巧便在于讀頂級刊物里頂級學者的論文,發(fā)現(xiàn)他們的盲點并做實驗論證。
8月里一個炎熱的午后,坐在蘇州波特蘭小街汽車旅館的接待室里,聶圣哲要了一杯檸檬茶。桌上擺著他寫的磚頭一般厚的《美制木結構住宅導論》,他喜歡寫導論,涉及材料學、藝術學。
橫跨文、理、工三科,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惡與觀點,甚至有時目空一切,充滿了對于主流價值判斷和常識性問題的不屑與嘲諷。
“馬克思的《資本論》是一個有知識的混混對有錢的老丈人的抱怨,作為學術著作,資本論本應當客觀論述資本從哪來,剖析途徑,資本積累過程和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資本對人類和社會的作用……而不是帶著對資本的仇恨和厭惡?!彼豢跉鈳缀趿型炅艘徊繉д摰奶峋V,嘎嘣嘎嘣地嚼著飲料里的冰塊。
“我打算寫一部《勞動論》,它首先就是反資本論的,資本是勞動的成績單,無論是教書還是賣糧食還是騙子,騙子也是欺騙勞動得到的成績單。最有意義的就是第一句話:勞動的第一屬性是枯燥性?!?/p>
他信誓旦旦地說,這部正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書一定會在學術分量上壓倒《資本論》,否則他會遭人嘲笑。據(jù)說已有出版社達成意向,這部書將會以6國文字同時在全世界發(fā)行。
商道
頭圓腦方、身寬體胖,戴著老學究式眼鏡的聶圣哲有著一副喜感的面孔。他喜歡收集自己的漫畫形象,憨笑起來確實有點神似彌勒佛。
聶圣哲最響亮的頭銜便是德勝管理體系的創(chuàng)始人。德勝是蘇州一家從事木結構洋樓制造的公司,這家并不出名的公司每年卻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參觀者學習,據(jù)傳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也曾帶隊前往考察。
位于蘇州園區(qū)金雞湖大道的波特蘭小街是德勝的樣板房一條街。一排排別致的美式木結構洋樓別墅錯落有致,芳草萋萋,綠樹成蔭。幾乎每天,這里都會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參觀的人們,小街入口的汽車旅館門口總會熱情地書寫著客人的名單,德勝的每一名員工都會在管家中心的安排下輪值打掃小街。這傳遞出聶圣哲的平等勞動觀: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除了各式各樣的別墅,小街上還有提供給員工的食堂、宿舍、教堂甚至醫(yī)療站,聶圣哲像清教徒一般恪守著平等觀念。最初建造時,他原本預留了50套房子作為福利發(fā)給員工,不料后來公司擴張,員工規(guī)模擴大,為了避免造成不平等,這50套房子干脆就閑置了。
為了反官僚,倡導人格平等,聶圣哲在公司里不允許員工管他叫“聶總”,大家叫他“聶先生”、“聶老師”、“老聶”。
德勝對工作標準的要求極高,以室內清潔來說,它要達到5星級標準以上。在德勝每做一件事,教官要求受訓者嚴格按程序做,就連洗馬桶也有標準化的6道程序,清潔到里面的水可以直接飲用。
聶圣哲親自撰寫的《德勝員工守則》內部員工手冊迄今已經(jīng)重印了29次。他把公司視為他進行國民性改造的試驗田,《德勝公司員工讀本》中一共有35條職工守則,幾乎每一條的背后都能找到聶所針對的國人的劣根性,諸如鉆空子、互相拆臺、拉幫結伙。
他把這35條規(guī)定比作美國的《獨立宣言》,在德勝扮演著憲法的角色。每一位員工,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必須完完全全地按照員工手冊上的規(guī)定去行事。
聶圣哲將公司的價值觀提煉為11個字: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他的目標是將農(nóng)民工轉變成為產(chǎn)業(yè)化工人。
他在自己的商業(yè)王國里設計了一整套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相互制約的民主制度。譬如公司不設總裁辦、員工報銷不用領導簽字、督察官制度、聽證會制度、解聘預警制度、干部每月頂崗一天。全公司上下1000多員工他都能叫得出名字,每年過年都會親手把獎金發(fā)到員工手里,每一個員工都可以通過短信、微信直接向他提建議或是求助,每條必回。每年年會,他都會邀請1000名農(nóng)民工到五星級酒店開年會,讓員工體會到勞動者的尊嚴。
雖然員工私事、公事都可以找他幫忙,但他非常明確地將勞資關系寫入手冊。公司不存在都是一家人的關系,雇員受聘于雇主,他想要樹立的是健康的勞資關系。
聶圣哲的德勝管理體系不僅在商界頗有名氣,也深得一些自由派社會改造者的認可。“他是在恢復中國教育理念中最平實的東西,每一個細節(jié)都在告訴你作為一個儒雅高尚的人應當做什么。他事無巨細地教人從小事做起,是對當下浮躁的人際關系的諷刺和解構,也是一種樸素的社會氛圍的回歸?!庇扰怪袊行牡膱?zhí)行長高戰(zhàn)說。
平民教育踐行者
2004年,聶圣哲發(fā)起成立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基金會的主要任務就是建立休寧德勝平民學校和德勝-魯班(休寧)木工學校,并接收社會捐助為學校運營提供資金支持。
基金會寄托了聶改造社會的理想:用實際行動為勤勞、厚道的貧苦家庭的孩子創(chuàng)造得到平民教育的條件,學校為就讀的學生全免雜費、書本等學習費用,而且還免費提供衣、食、宿等一切費用。使這些孩子能夠讀平民的書、說平民的話、過平民的生活,將來走向社會做一個“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的合格平民。
德勝-魯班(休寧)木工學校是中國第一所木工學校,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和流水線式的人才培養(yǎng)。學校只向農(nóng)村招生,優(yōu)先考慮家境貧寒的孩子。木工學校為畢業(yè)生頒發(fā)“匠士”學位,“匠士”是老聶的創(chuàng)意,“匠”代表職業(yè)技能,“士”蘊含著道德修養(yǎng)。
理想豐滿、現(xiàn)實卻骨感。2011年,因為地方領導換屆,休寧德勝平民學校被當?shù)卣展?,捐贈也被叫?!?/p>
聶圣哲身上有股子狂勁兒,身處這樣一個時代,他所倡導的平民教育價值觀與當下體制難免抵觸。雖不懼權威,但他也深諳自己在大環(huán)境中的渺小?!拔艺f真話得罪人,說假話我又不愿意?!边@樣的糾結讓他常常表現(xiàn)出有話卻不好好說,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樣。
他將自己做公益歸結為發(fā)泄過于旺盛的精力,就像別人愛好吃喝嫖賭一樣,公益對于他而言純屬一項愛好,與道德和理想無關?!皭坌木褪桥<S,花朵開得艷麗,這就是回報?!彼f。
母校休寧中學100周年校慶時,聶圣哲號召大家為母校捐款,并帶頭捐了100萬元。他估算著校慶結束這筆捐款能翻幾倍,然而,最終統(tǒng)計的捐款總共也才136萬元。
這件事情對他的打擊很大。他認為,如今很多人看重財富是因為儒家文化過于實用主義的虛偽,將財富傳承子女從資本的屬性來看并不明智。因為資本的積累、疏散太不具備關聯(lián)性,資本的情感轉移大多數(shù)情況下具有不可估量的瞬間貶值性,通過子女貶值就是人生的貶值。
有朋友說,聶圣哲正經(jīng)起來,思路清楚得讓人嘆服。不正經(jīng)起來,就像在“耍流氓”。
這話一點也不假。微博上的聶圣哲常常對各種社會事件鳴不平,吐臟字說粗話天馬行空。他的微博聽眾有90萬人,其中也有一撮“倒聶派”,常常與他對罵,認為他裝逼,說話不知天高地厚。時間長了,許多熟悉聶圣哲的朋友都為他鳴不平,覺得微博上那個罵罵咧咧的老聶與睿智、真誠的他漸行漸遠。老聶則對此不置可否,依然我行我素,嬉笑怒罵。
生活中的聶圣哲喜歡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他的朋友圈子里甚至還有騙子,據(jù)說騙子遇到他都變得誠實。談國家、談政治、談經(jīng)濟,走南闖北天馬行空,穿插著各種麻辣段子的他永遠都是人群中的焦點。
聶圣哲說他始終難以給自己定位,他的人生就是在尋找一種沒有邊際的人生狀態(tài),自由自在,做自己所想。
在自己的內心狀態(tài)與整個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聯(lián)結時,聶圣哲卻十分清醒。他說,“一個人必須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否則無法承擔起社會責任,我確實對某類文化散文的作者那種矯揉造作和低級的賣弄,對不法商人唯利是圖及巧取豪奪,對某些官員惡心、拙劣的表演,學者的不學無術……一直進行坦率且嚴厲的批評,我覺得這是我的責任,這是十三億分之一的聲音,別人可以沉默,但我不愿意沉默,當然,我希望更多的人不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