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歷程中,平安與泰山總是密不可分,平安是泰安永恒的主題。“登泰山,保平安”、“穩(wěn)如泰山”、“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在國人的心目中,泰山早就成了平安的一種代表,承載著國人對國泰民安的期盼和美好祈求。
在遙遠的新石器時代,泰山是原始人類的天然避難所
人類歷史上,“戀山”的文化和情結(jié)并不少見,這是世界性的。然而,能在數(shù)千年持續(xù)不斷始終維系著一個民族對平安的的企盼,還真的只有泰山。這座起于25億年前地殼運動的大山,經(jīng)歷過滄海桑田之后,展露給世人的不但有自然地造化神工,更成為人類靈魂世界的一片心靈凈土。
早在新時期時代,大汶口原始人類便在泰山腳下耕種、狩獵。原始農(nóng)業(yè)完全靠天吃飯,陽光和雨水對于植物的生長最為重要,泰山高接云天,每天沐浴第一縷陽光,而興云布雨也是在泰山上進行的,還有在黃河泛濫的時候,泰山便成為天然的避難所。正是泰山的重要作用,使它在早期人類的心目中逐漸具有了某種神力,并且聲名遠播,于是,原始部落的重要活動,如部落間的會盟便越來越多地選擇在泰山上進行,傳說炎黃二帝也曾在此結(jié)盟。二帝先到泰山頂上祭天,然后分別到婷婷和云云兩座小山上祭地。
大汶口出圖的陶器上日月山的符號,上面的圓形是太陽,中間是火焰,最下面是泰山。泰山之巔,沖天的火焰騰空而起,熊熊的火焰舔向初升的太陽,這個符號,蘊含了古人多么凝重的泰山情結(jié)。
歷代帝王紛紛登臨封禪,目的就是保佑社稷平安
古人認為泰山為“峻極之地”,是人與天相通的神地所在,泰山神為天帝之孫,正是“泰山”與“天”關系的形象化。泰山神的職司之一,即更替王朝、穩(wěn)固江山。幾千年來,“泰山安則四海皆安”的觀念深入人心。
泰山不僅通天,還可“轄地”。 古人認為,“人死為鬼,魂歸泰山”,是說泰山有陰曹地府,泰山治鬼,主人生死貴賤。歷史上泰城“三重空間”是指陰司、人間、天庭。泰城奈河以西、以南,以奈河橋和蒿里山為標志,屬于陰曹地府。泰安城(包括原奉高)東半部至岱麓,以原南城門、通天街、岱廟、岱宗坊為中軸,左右對稱,布局嚴整的區(qū)域?qū)儆诜比A熱鬧的“人間”。自岱宗坊至一天門,便由“人間”開始“登天”,攀登六千余級臺階,經(jīng)中天門(二天門),至南天門(三天門)便到了“天庭”。
老百姓登泰山,為的是求得東岳大帝和泰山奶奶的庇佑
每年,不僅許許多多的國人登上泰山,祈求平安,也有很多外國朋友受平安文化的影響專程到中國攀登泰山。
泰山有三位主神。指原生于泰山,后來其信仰又遍及全國乃至海外的東岳大帝、碧霞元君以及泰山石敢當。
東岳大帝是即泰山神。他能興云致雨,主陰陽交泰,萬物發(fā)生。
碧霞元君,民間稱作“泰山老奶奶”、“泰山娘娘”,其封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職責是使婦女多子,保護婦女兒童,有求必應。其實,碧霞元君的神職功能不止于此,她還有“統(tǒng)岳府神兵”之威,具“掌人間善惡”之明,有“護國庇民”之職,擔“普濟保生”之任,小至護民大至護國,無所不佑。
泰山石敢當是鎮(zhèn)妖祛邪的靈石神。將寫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或石人,立于橋道要沖或砌于房屋墻壁,以禁壓不祥。這種做法已經(jīng)成為一個平安的符號,遍布大江南北。
平安文化無處不在,讓游客把平安帶回家
平安文化影響了世世代代的泰安人,它承載了一種文化信仰,也成全了無數(shù)個平安文化創(chuàng)意。在泰安,“平安”真的是無處不在,與古老厚重的泰安、泰山文化的無限融合中,泰安旅游商品產(chǎn)業(yè)正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和活力。
“平安”可以品味。以前,老百姓在登山過程中,喝上一杯鐘靈毓秀、產(chǎn)自泰山的女兒茶,會身康體健、精神百倍,而今,飲泰山茶成為一項游客登泰山求平安的重要內(nèi)容了。有關部門開發(fā)編排出敬神祈福的茶藝茶道,重新還原唐代的茶宴祭禮,將泰山茶文化與茶書茶畫茶詩詞等文化藝術(shù)形式相結(jié)合,泰山茶因此成了有賣點的平安文化產(chǎn)品。
“平安”可以收藏。一套骨瓷茶具,幾只小茶杯,“裝”下了泰山孔子登臨處、五岳獨尊、十八盤等泰山絕佳的風景,細膩而不失層次。茶壺的一面,是杜甫《望岳》里的經(jīng)典詩句。如果想送給友人,還可以提前定制,根據(jù)友人的姓名與職業(yè)特點即興創(chuàng)作詩句,刻在泰山麥飯石和紫砂燒制的茶壺上。
“平安”還可以很卡通。結(jié)合泰山平安文化開發(fā)了像石敢當、泰山童子、靈芝仙子、赤鱗魚等一批以平安文化為代表,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卡通形象紀念品。這些來自泰山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與現(xiàn)代時尚元素結(jié)合,變成了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卡通人物衍生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