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顏鈞
孫克,1938年生于天津市。195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畢業(yè)?,F為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美術》雜志編委、解放軍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委員、著名美術理論家、書法家。
《文化產業(yè)》:孫老師您好!世界上沒有哪一種藝術能像中國的書法一樣既是藝術形式又是文字符號,數千年的發(fā)展,記載一個民族綿延不斷的文化信息。對此,請您談談您個人的感受。
孫克:是的,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傳統,像原野長的參天大樹,豐富茂盛、昌盛不衰,這和我們的文字很有關系。中國的方塊字是特殊文字,在形成過程中非常注意審美的,從甲骨文、鐘鼎文、隸書、魏碑、楷書、行書、草書的傳統,三千年左右的審美觀念延續(xù)。小孩、青年學習書法要從顏柳歐趙(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下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傳統審美就延續(xù)下去了。
《文化產業(yè)》:從歷代書家作品看來,高妙的書家對同一個字有不同寫法,不同時代的書家有不同的面貌。書家寫好書法最要緊的是什么?
孫克:藝術本身有著不斷變遷的過程,任何藝術都不是死水一潭,書法也是在不斷地發(fā)展。比如唐代的書法楷書非常好,非常講究規(guī)范,到了宋代行書就發(fā)展起來了,書法更加注重“意”,宋人重“意”,唐人重“法”。重“意”就是主觀的,個性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揚,藝術上比較的放開。從元明到了清代以后人們感到書法還要發(fā)展,就從魏碑和碑刻中來學習。現代人的意識是較自由奔放的,不像古人死守一家,學顏真卿就寫“顏體”而不敢向別的發(fā)展?,F在的人較自由,更加個性化更加發(fā)展自己的藝術特點,這是很自然的,今后還會有這樣的不同風格的藝術家出現。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書法本身是文化產品,是文化性非常強的一種藝術,不是所有人都能寫的,滿街的人都拉來寫字那是不可能的,剛小學畢業(yè)就來寫大字那是不可能的。它是高尚的藝術、高級的藝術,需要很好的文化水平才能寫好,否則寫不好,要注重它的文化性這是它的最大的特點,這樣發(fā)展書法就容易了。
《文化產業(yè)》:孫老師,您學研書法是先碑后帖,請您對我們的讀者談談您的經驗。
孫克:我書法的學習原來多是從帖學學習,就是從古人的寫字中學習,后來從漢碑、魏碑、南碑、北碑非常豐富的碑中吸取營養(yǎng)并有所發(fā)展,經過碑的精神對書法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到民國時期產生了“尊碑派”。清代包世臣、阮元提倡碑學,后來的康有為更加提倡碑學。但是只提倡碑學還不行,不能把帖學否定了,要碑帖結合還要有發(fā)展。我寫字是要自己開心,寫的時候心里安靜,精神感到充實,時間在愉悅中過去。如果寫的有些進步,會感到快慰,甚至有一些成就感的滿足。
《文化產業(yè)》:當今國家提倡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書法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精神和思想,書法既應當保持其文化性還要符合市場的規(guī)則,矛盾又棘手。
孫克:現在我們進入市場社會了,古代也是有市場的。只是現在是商品市場,書法藝術變成了有商品價值的藝術品,同時又是審美品。這就要求既要發(fā)揚傳統又要注意它的審美,同時又要有市場的杠桿來平衡它。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好的書法,不要濫竽充數的書法,不要那些違反傳統審美觀的書法,要好的藝術。要保持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被異化,不被外國人侵犯,不被外國人改造了,不讓外國人的東西來改造我們的東西,我們的書法外國人是沒有的,沒有的東西他怎么能改造了呢?有許多人想把我們的東西西化一下,所謂走向世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繪畫走向世界我們可以東西結合一點,書法是中國的東西外國人沒有,你怎么向他們學習啊,怎么和他結合啊,要我們自己為主,要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