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王輝
有一種東西,可以犧牲性命來保全,這便是信仰;有一種東西,可以為之從容赴死,又可以為之忍辱偷生,這便是信仰。沒有信仰的時候,我們在歷史的隧洞中蝸行摸索,找不到前行的路,即使在四周一片光明的白天,我們仍然感覺到無比的黑暗。有了信仰,光明的星火,在剎那間,就照亮了夜空。
影片《忠誠與背叛》講的便是一個關于信仰的故事。一九二七年,中華大地上,一片血雨腥風。國民黨中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派和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武漢派,為了鎮(zhèn)壓共產黨走在了一起,史稱“寧漢合流”,許多共產黨人因此遭到迫害鎮(zhèn)壓。其中,出現(xiàn)了一些意志不堅定者,像范阿根、林廣順之流,看不到革命的出路,投靠了國民黨,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叛變了革命,出賣同志謀取自己的私利。但在黨內,并沒有一個合法的機構處置這些叛徒。于是, 成立黨的監(jiān)察機構被提上日程。最后,經王荷波、楊匏安等人的提議,在陳獨秀、毛澤東等人的支持之下,得以在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上通過。
然而,國民黨的鎮(zhèn)壓并沒有結束,他們收到叛徒的消息,準備把出席代表一網打盡。幸虧有人通風報信,大會及時轉移了會址,才使得反動派的陰謀沒有得逞。由于遭到叛徒出賣,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被軍閥張作霖殺害,時任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的王荷波接任北方局書記,但很快,王荷波就遭到了逮捕。臨死前,他終于找到潛伏在革命隊伍中的叛徒,對其執(zhí)行了槍決。
“我們的事業(yè)并不顯赫一時,但將長期存在?!边@是共產主義偉大導師馬克思的一句話,在電影中被黨的領袖反復引用。在當時,共產黨的力量還很弱小,但作為一種來自于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新生力量,自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因其為人民謀福祉,為民族謀獨立,為國家謀富強而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許多共產黨人愿意放棄高官厚祿、封妻蔭子的仕途前程,而無怨無悔地投入到革命中去,為黨的事業(yè)奮斗終生。像王荷波、楊匏安等人因此還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正因為如此,才遭到國民黨的殘酷鎮(zhèn)壓,蔣介石高喊“攘外必先安內”,汪精衛(wèi)叫囂“寧可枉殺千人,不使一人漏網”,一時間,革命者的鮮血流成河,尸體堆成山,革命事業(yè)也被迫從地上轉為地下。但“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屠殺并不能阻止共產黨人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的熱情,也不能動搖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信心和決心,一代代人前赴后繼,生死跟隨。在奮斗多年之后,終于成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新政權,實現(xiàn)了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獨立。
但“我們的事業(yè)并不顯赫一時”,時至今日,雖然國家強大了,人民富裕了,民族復興了,然而,環(huán)觀世界,我們仍是為數(shù)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被群狼環(huán)伺,不時就有被拖入戰(zhàn)爭的危險。六十多年的和平環(huán)境,使某些黨員的警惕性有所降低,官僚意識有所復蘇,有些人甚至還以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而自鳴得意。所以,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的警鐘仍然長鳴,紀檢之劍仍要高懸。否則,“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黨的事業(yè),恐將從內部所垮塌。
信守忠誠,不僅是一句承諾,更是一種信仰。只有廣大共產黨人心懷信仰,忠誠如一,我們的事業(yè)才將“長期存在”!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