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狄松巍,劉煥婷
(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大樹移栽現(xiàn)已成為城市園林綠化施工的主要手段之一。與之相呼應,近年來關于大樹移栽的研究,從移栽前的準備工作到移栽過程到移栽后的管理均有研究報道[1-4]。但目前的此方面的報道多為研究探討性質,而是大樹移栽本身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明確的流程作為指導。本文結合實踐工作經(jīng)驗,對大樹移栽中的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大樹移栽的目的是為了打造和諧的城市園林景觀,而基本條件是保證移栽樹木的存活,這就要求在具體工作中選擇移栽的樹種既要不但要保證景觀性,也要保證移栽樹木的成活率。對于移栽樹木的選擇目前多遵循“近似生境原理”,即移栽地光照、溫度、濕度、土壤等立地條件要與原生長地近似。
“近似生境原理”是移栽樹種選擇需要遵循的重要原理,但是在移栽樹種的選擇上僅遵循這一原理是不夠的。我們認為至少遵循以下三條原則:一是保證景觀需求。打造和諧的城市園林景觀,是大樹移栽的最終目的;偏離這一根本目標,樹木的移栽就將失去意義。二是盡量移栽本地樹種。在樹木的移栽過程中不能只考慮樹木生長地周圍的小環(huán)境,也要對整個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物分布的規(guī)律從宏觀上進行把握;本地樹種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已經(jīng)能夠較好的適應本地的自然環(huán)境,能夠有效地提高移栽樹木的成活率。三是“近似生境原理”。在考慮大環(huán)境的基礎上對樹木生長的小環(huán)境加以研究,能夠更高的保證移栽樹木的成活。
所以移栽樹種選擇的原則應該是:能夠保證景觀需求的近似生境條件下的本地樹種。
大樹的移栽應在早春進行。早春的樹木尚未萌發(fā),蒸騰作用弱,此時進行移栽,樹木體內水分能夠得到較大程度的保留,移栽樹木成活率較高。有研究認為,晚秋季節(jié)也比較適合樹木移栽[5]。通過實踐及多年的觀察研究,晚秋季節(jié)進行大樹移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第一,對于落葉樹木而言,秋季進行移栽會影響到樹木本身營養(yǎng)物質的分配,進而影響樹木的越冬,其最終后果即是影響移栽樹木的存活;第二,我國北方部分地區(qū)晚秋季節(jié)的溫度較低且變化的幅度較大,不適合樹木的移栽。所以晚秋移栽樹木適用于部分地區(qū)的部分樹種,并不具有普遍性,大樹的移栽應在早春進行。
大樹移栽用土應使用按比例配制的營養(yǎng)土。為保證移栽樹木的存活,大樹的移栽用土必須具有一定的肥力,特別是在土壤肥力較差的地區(qū)進行移栽,移栽用土的肥力則顯得更為重要。目前一些文獻中將移栽用土稱為“肥土”,并未對“肥土”的成分及含量進行說明。通過實踐認為:“肥土”一詞的表述并不準確,大樹移栽的用土應使用按比例配制的營養(yǎng)土。
移栽用營養(yǎng)土可按以下方法進行配制:木屑50%、草木灰30%、熟土20%,充分混勻后放置2~3d,促其高溫發(fā)酵,還可根據(jù)需要加入適量的化學肥料[6]。如有需要,可在所配制的營養(yǎng)土中拌入適量的消毒物質。
部分文獻中將“調整樹形”作為大樹移栽后期管理的一部分進行探討,但“調整樹形”并不是大樹移栽過程中的工作之一。樹形調整的必要前提條件是必須保證移栽的大樹成活,而一般確定移栽的大樹成活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有些移栽的樹木甚至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確認成活。因此,“調整樹形”屬于城市景觀設計,不是大樹移栽的工作中要涉及的問題,不能在大樹移栽過程中進行操作。將其列入大樹移栽后期管理部分進行討論。
綜上所述,大樹的移栽應在早春進行,移栽用土應使用按比例配制的營養(yǎng)土,而調整樹形并不是大樹移栽過程中的工作,不能在大樹移栽過程中進行。
[1]常穎,岳杰.淺談園林綠化大樹移植技術[J].科技傳播,2010(13):146
[2]劉非塵.大樹移植及養(yǎng)護管理技術措施初探[J].天津科技,2005(4):45-46
[3]徐道華,葛曉梅.淺談大樹移栽主要技術措施[J].現(xiàn)代園藝,2012(1):56-57
[4]朱勇.淺談大樹帶土球移植方法[J].防護林科技,2012(3):113
[5]章士魏,吳正平.園林綠化施工與養(yǎng)護管理[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9
[6]蘭玉英.青海云杉大樹移栽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201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