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冀北電力有限公司秦皇島電力公司,河北 秦皇島066000)
進行項目后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項目投資決策結果的驗證,對項目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以實際的項目經驗促進投資決策的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對相關項目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進行提高。因此,項目后評價逐漸受到工程建設人員和專家學者的重視,并在我國推廣應用起來。國內外許多大型機構都將項目后評價作為項目工作流程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內容。本文根據(jù)電力建設項目的特點,對電力工程的項目后評價方法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所謂項目后評價,就是指項目竣工并通過驗收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根據(jù)項目開發(fā)成本和整體運行數(shù)據(jù)來對項目進行綜合評估。項目后評價通過項目的決策、設計及實際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來綜合評估項目的效益和作用,進而對項目目標實現(xiàn)程度和經驗進行總結,為后續(xù)的項目提供建設性的參考意見,為整體改進項目決策及方針提供技術和管理上的支持。進行項目后評價應遵循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并依托以往工作經驗,著重對項目決策和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
當前國內外通用的項目后評價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統(tǒng)計預測法。統(tǒng)計預測法基于統(tǒng)計學原理,通過對項目實施和運行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實際問題進行總結,預測項目的發(fā)展前景。(2)邏輯框架法。邏輯框架法是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在1970年開發(fā)使用的一種對項目設計及計劃階段進行評估的方法,其能夠將一個項目中各個因素的復雜關系用動態(tài)的方法表達出來,并將其構建為一張簡單的框圖。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確定項目的范圍、目標及達到目標所需要的邏輯方法,進而實現(xiàn)對項目活動方法的評估。該方法主要有3種邏輯框架,即垂直邏輯框架、LFA邏輯框架和水平邏輯框架。(3)對比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可分為2大類,一類是“有”和“無”的對比,另一類是“前”和“后”的對比。在電力改造建設項目中主要采用“前”和“后”的對比分析,這樣能體現(xiàn)出改造項目的增量效益。而對于新建的項目則主要采用“有”和“無”的對比分析,比較無項目的預測值與有項目的實際值,反映新建項目的綜合效益。
所謂過程,即達到某一特定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總體活動。過程并不是一個完全孤立的時間性概念,而是與其他評價因素相互聯(lián)系的,要對電力項目過程進行評價,首先應深入理解其主要內容。
電力建設項目的過程后評價主要是指在項目完成后針對其投資前期—建設期—試運行期間的實際結果與目標預期值進行比較,全面對比評價。與項目的總體評價不同,過程后評價具有改善電力項目運營狀況的作用,而總體評價主要是基于戰(zhàn)略的角度對項目進行評估,因此可以將過程后評價作為總體評價的補充,總體評價從宏觀上對項目進行評估,過程后評價從微觀上對項目進行詳細的解釋。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評價首先應掌握項目的基本特點,與可行性研究相對比,進而找到其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并分析項目的變化原因及各個因素對收益的影響。
下面以某電力建設項目為例,分析電力建設項目過程后評價方法:(1)投資項目前期的決策后評價。電力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評價的主要內容有立項決策、開工準備及勘探設計。電力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的質量對后續(xù)項目的進度和質量都有重要的影響,其作為整個項目后評價的基礎需重點對待。首先要對立項的條件和依據(jù)進行分析,包括規(guī)劃的容量、本期及終期的建設規(guī)模、所采用的核心技術和工藝系統(tǒng)方案、預投產的年限、投資估算及概算的合理性等;其次要分析這些預算與實際建設項目的偏差,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為后續(xù)工作積累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經驗。(2)項目實施的后評價。施工準備是電力項目建設階段的基礎性工作之一,如果施工準備不充分,將直接影響項目的建設進度和質量,因此需要在項目過程后評價中對施工準備工作進行評價。項目實施階段的后評價主要集中在以下2方面:一是要與開工前的工程計劃對比,二是要把實施階段所產生的實際結果與決策階段的預測值進行對比,分析其偏離的原因,提出相應的預防和解決對策。(3)項目運營的后評價。電力建設項目運營階段的后評價主要是根據(jù)項目的實際運營情況,對項目的發(fā)展進行預測,并與可行性研究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項目內部和外部條件變化情況,找到制約項目發(fā)展的瓶頸,綜合分析影響電力建設項目的各種因素,如管理者水平、市場及政策變化等。
作為衡量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效益分析主要有2個方面:項目的財務評價及相關的國民經濟評價。對于不同類型的項目,其后評價指標略有不同,但都是與相應的前評價指標相似的。電力工程項目效益的后評價主要針對工程建設項目中的經濟效益情況進行評估,即在我國當前的價格體系和財務稅收體系下,從投資和收益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建設及項目投入運行后各年實際的和預測的投入產出數(shù)據(jù)綜合評價經濟效益情況,并依此來判斷項目在財政方面是否成功,重點分析與項目前評估數(shù)據(jù)的差異,并對項目投資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
對于電力工程項目本身來說,盈利并非其唯一的建設目的,所以在進行項目決策時應以國民經濟評價為主,但從電力企業(yè)本身的角度來考慮,其作為獨立的法人單位,是直接的投資承擔者,所以也應該在財務上實現(xiàn)自給。
(1)償債能力的指標。償還債務的能力是衡量企業(yè)運營情況的基本指標之一,可將其分為2大類:第一類主要反映其長期償還賬務的能力,如資產負載率、利息的保障倍數(shù)及負載的現(xiàn)金支持率等;第二類主要反映短期償還債務的能力,如速動比率、流動比率及現(xiàn)金流比率等。(2)盈利能力的指標。對于盈利的分析是考察企業(yè)投資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yè)資金進行增值的重要方式。盈利能力一般體現(xiàn)在企業(yè)的收益數(shù)量上,主要通過動態(tài)的投資回收期、財務的凈現(xiàn)值及內部收益率等動態(tài)指標來衡量,有時也會考慮到一些靜態(tài)指標,如投資的利稅率、資本的利潤率及投資的利潤率等。此外,還應重點考慮電力行業(yè)的特殊性,即作為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及人民正常生活的支柱性產業(yè),其自身的性質要求部分投資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因此即使部分項目在財務評價中一直是虧損的,但也仍需繼續(xù)實施。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力項目投資的公共性大都表現(xiàn)在項目的外部,因此國民經濟評價是電力項目綜合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了能夠正確地對電力項目的國民經濟真實凈效益進行估算,通常按費用構成來劃分投資中比重較大的貨物,而用影子價格來代替財務評價對固定資產投資進行調整和換算。
為了使電力建設項目預期的目標順利實現(xiàn),盡可能迅速地體現(xiàn)其建設價值,應對竣工試運行的項目進行客觀、全面和冷靜的分析總結,及時查找其中存在的問題,建立科學合理的電力建設項目后評價體系,對電力建設項目進行客觀而真實的反映,加強和指導項目技術改進,提升管理水平。
[1]唐少清.項目評估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王慶,庫亞榮,蔣燕,等.建設工程項目后評價研究[J].科技和產業(yè),2010(8):65~66
[3]劉冰,陳治亞.國家創(chuàng)新項目經濟影響后評價的因素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12):19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