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鸝,段開武,王海燕
(黃河萬家寨水利樞紐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2)
龍口水利樞紐是國家“九五”重點工程萬家寨水利樞紐配套工程,主要作為萬家寨水電站發(fā)電反調節(jié)電站。樞紐位于黃河中游北干流托克托—龍口段尾部,左岸是山西省忻州市的偏關縣和河曲縣,右岸為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的準格爾旗。龍口水利樞紐總庫容1.96億m3,安裝4臺100MW軸流轉漿式水輪機組和1臺20MW混流式機組,總裝機容量420MW。
龍口水利樞紐工程于2003年開始籌備,主體工程于2006年6月30日正式開工,2009年9月18日1號機組正式投產發(fā)電。
龍口水利樞紐處于山西、內蒙古界河上,根據工程設計,5臺機組分別接入山西電網和內蒙古電網,其中2×100MW機組 (1號、2號機組)以一回220kV線路接入河曲220kV變電站,2×100MW機組(3號、4號機組)+1×20MW(5號機組)在發(fā)電初期以一回220kV線路接入寧格爾500kV變電站。
龍口水利樞紐4臺100MW軸流轉漿式水輪發(fā)電機機組 (以下簡稱大機組),2006年5月經過設備招標,制造單位確定為天津阿爾斯通水電設備有限公司,同年8月完成機組合同談判。根據機組合同技術協議,發(fā)電機主要參數如下: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 [2004]435號文《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系統無功補償裝置技術原則》第九條的要求,為了保證系統具有足夠的事故備用無功容量和調壓能力,并入電網的發(fā)電機組應具備滿負荷時功率因數在0.85(滯相)~0.97(進相)之間運行的能力,新建機組應滿足進相0.95運行的能力。
2006年10月,內蒙古電力公司對龍口水利樞紐接入系統設計進行了審查,審查意見明確發(fā)電機的功率因數為0.85(滯相),以下如不作特別說明,均為滯相。山西側接入系統設計文件提出“發(fā)電機組功率因數應采用0.85,并具有長時間0.95(進相)運行的能力”。顯然龍口大機組功率因數不滿足電力公司的要求,如果按照電力公司要求對機組進行增容設計,根據公式P=Scosφ,Q=Ssinφ,(P為有功功率,MW;Q為無功功率,MVAR;S為視在功率,MVA,即機組容量;cosφ為機組功率因數),如果將機組額定功率因數從0.9變?yōu)?.85,機組在保持有功功率不變的情況下,無功輸出功率增加,相應機組視在容量增加6%。將機組額定功率因數降為0.85后,經測算,僅4臺機組設備改造就需要增加投入1690萬元,且交貨工期至少延長3個月。
隨著晉蒙電網負荷的快速增長,系統無功缺額和穩(wěn)定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內蒙古電網,電價較低,吸引大批高耗能企業(yè)落戶。高耗能企業(yè)生產設備功率因數低,負荷變動比較頻繁,使電網電壓波動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為了提高電網的安全、穩(wěn)定、經濟運行水平,電網要求發(fā)電企業(yè)具備較大的無功備用容量,在負荷高峰期多發(fā)無功,可以保持中樞變電站電壓穩(wěn)定,從而保證用戶電能質量;在系統發(fā)生擾動或故障時,多發(fā)無功可提高系統的靜穩(wěn)定、暫態(tài)穩(wěn)定,維持電網的正常運行。理解電網的意圖后,我們開始對龍口水利樞紐機組進行相關工況進行分析。
龍口水利樞紐處地比較偏遠,遠離負荷中心,電能輸送距離長,根據接入系統設計,輸電距離在60km以上。由于電站處于電網末端,電站開關站正常運行時電壓處于偏高水平。如果機組大量輸出無功功率,那么將會產生以下結果:①電站220kV母線電壓偏高,可能超出系統規(guī)定的范圍;②在輸出相同有功功率的情況下,由于輸出電流增大,輸電線路損耗增加,不僅對電能造成浪費,而且對電力公司而言也是不經濟的 (輸電線路損耗一般由電力公司承擔);③由于遠離負荷中心,對穩(wěn)定系統電壓的作用也不明顯。合理的運行方式是機組在功率因數接近于1的工況下運行,基本不輸出無功功率。
經有關單位核算,若將機組功率因數由0.9變?yōu)?.85,4臺發(fā)電機組需追加設備費用1690萬元,交貨工期延后3個月,甚至更長。由于機組形狀、尺寸發(fā)生變化,現場正在澆筑的基坑需要返工處理,不僅影響施工工期,也需要增加費用。
顯然,若按電力公司要求將機組功率因數由0.9變?yōu)?.85,不僅經濟上損失慘重,而且施工安裝工期拖后,發(fā)電工期至少順延3個月。為了實現提前一年發(fā)電的目標,公司龍口水利樞紐建設管理局 (以下簡稱龍口建管局)采取了趕工措施。當時機組的土建和電氣設計已進入施工圖階段,若改變機組設計,對工程的負面影響太大。諸多不利因數,迫使龍口建管局在不改變機組設計的情況下,尋求解決問題的其它途徑。
一般情況下,機組在設計時有一定的安全裕度,一般能達到5%。為了充分挖掘機組潛力,龍口建管局請設備制造廠家對原設計發(fā)電機在額定有功、機組功率因數為0.85的運行工況下進行電氣計算。計算結果表明發(fā)電機的溫升和電氣參數滿足有關規(guī)范的要求,也即設計功率因數為0.9的發(fā)電機,在額定有功負荷下具備在功率因數0.85的工況下運行的能力。在電力系統發(fā)生事故時,為了提高系統的穩(wěn)定性,龍口機組在額定有功負荷和功率因數為0.85的工況下運行是可行的。
發(fā)電機組功率因數從0.9變?yōu)?.85后,經計算,定子電流從額定值增加到1.06倍,勵磁電流也將從額定值增加到1.06倍。勵磁系統根據標準要求在設計時考慮了發(fā)電機組在1.1倍額定工況下長期運行的能力,也能夠長期輸出1.1倍的額定勵磁電流。通過調研,某些較大廠家在設計時,還能保證1.2倍以上的額定勵磁電流輸出。
當時勵磁系統尚未招標,為龍口建管局后續(xù)工作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后來的招標文件中明確勵磁電流以機組功率因數0.9時為額定值、同時滿足機組在0.85下運行時的要求,充分利用勵磁系統的設計裕度,未增加勵磁系統設備造價。
根據水利部頒發(fā)的SL 321—2005《大中型水輪發(fā)電機基本技術條件》的要求:額定容量大于50MVA但不超過200MVA的水輪發(fā)電機組的額定功率因數宜采用不低于0.85(滯后),并未強制要求必須不低于0.85。
龍口水利樞紐上游萬家寨水電站距龍口水利樞紐上游25km,也遠離負荷中心,情況比較相似。通過對萬家寨水電站歷史記錄的查詢,機組在額定負荷附近的功率因數在0.947~0.999之間,平均為0.984。同時對國內同容量的水電站機組進行調研,這些水電站的功率因數一般為0.9。
經過上述工作后,龍口建管局積極向電力公司匯報論證結果,闡明不需更改機組功率因數的理由。經多次協調,電網最終同意我們機組額定功率因數保持0.9不變,但保持在0.85工況下運行的能力。電力公司隨后修改了審查意見,對機組功率因數問題的要求做了淡化處理。
至此機組功率因數爭端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既避免了公司1000多萬元的直接損失,也沒有影響龍口樞紐機組如期發(fā)電的目標。
工程建設各階段均應加強與電力公司的聯系,在工程可研、初設審查、機電設備招標時邀請電力公司有關部門參加評審,以便及時準確地了解電網公司的要求,避免出現工程設計標準低于電力公司標準,為將來機組并網發(fā)電埋下隱患。同時,國家電網公司企業(yè)標準應該遵循行業(yè)標準要求,并更多地考慮電站地理位置和電網運行實際情況。
在接入系統審查后,龍口建管局十分重視機組功率因數的問題,安排分管領導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論證,雖然電力公司處于優(yōu)勢地位,但是龍口建管局據理力爭,同時注意方式方法,通過大量艱苦細致的溝通協調工作,避免了因機組功率因數造成增加設備投資和延長制造工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