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升溫催芽期
扣膜蓋草苫:12月底1月初選擇無風的早晨進行日光溫室扣膜、加蓋草苫。
澆水覆地膜:扣膜后地面澆水,水下滲后及時覆蓋地膜。
全園消毒:萌芽前全園消毒,清除菌源,如噴施80%乙蒜素2 500倍液或雙氧水1 000倍液或3 °Be石硫合劑。
樹干纏粘蟲帶:萌芽前樹干纏粘蟲膠帶,防治綠盲蝽象、紅蜘蛛等害蟲。
溫濕度控制:此期溫度控制分3個階段:第1階段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20 ℃,晚上保持在3~5 ℃,大約持續(xù)10 d左右;第2階段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25 ℃,晚上保持在5~7 ℃,大約持續(xù)10 d左右;第3階段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30 ℃,晚上保持在5~8 ℃,大約持續(xù)10 d左右。這段時間是緩慢升溫,盡快提高地溫,相對濕度保持在60%~90%。
2棗吊花蕾生長分化期
防蟲:萌芽后樹上噴布吡蟲啉+氯氰菊酯等防治綠盲椿象、紅蜘蛛。
修剪:主要任務是及時抹除枝干上沒有保留必要的萌芽和棗股上萌發(fā)的棗頭一次梢(保留基部棗吊)。
溫濕度控制:溫度控制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為高溫促發(fā)階段,大約7~8 d,也就是從棗股顯綠開始進行高溫催芽,白天溫度提升并控制在35 ℃以下,夜間維持在11~12 ℃,直至樹冠上、中、下全部發(fā)芽并長至1~2 cm時止;第2階段為降溫保持正常生長分化階段,芽子全部萌發(fā)整齊后,白天最高溫度降至30 ℃,夜間降至9~10 ℃,以防止徒長,保證棗吊、花蕾正常生長、分化;待室外夜間溫度高于0 ℃時可間隔幾天進行一次夜間不蓋草苫,以鍛煉棗吊和花蕾。這一時期相對濕度保持在40%~47%。
3開花坐果期
新梢摘心:開花前對于保留的棗頭進行摘心,有條件的可進行棗吊摘心。
澆水:開花前澆1次水,滿足冬棗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開甲+“920”:棗盛花期第1次開甲,甲口寬度依照樹勢強弱掌握在5~8 mm,甲口愈合期40~50 d。開甲后甲口涂抹21 %過氧乙酸與水1︰3混合液或果樹傷口愈合保護劑,既能起到推遲愈合,又能保證全部愈合的效果;開甲后噴1次25 mg/L“920”,間隔12 d。
溫濕度控制:此期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35 ℃,維持30~35 ℃,夜間溫度在15 ℃以上。此期相對濕度保持在70%~90%。
4果實生長發(fā)育期
疏果:當果實長到花生米大小時及時疏除弱小、病蟲、畸形、過多幼果,一般棗吊每吊保留2~3個正常果,木質(zhì)化棗吊適當保留5~8個。
追肥澆水:疏果后及時追肥澆水,追肥為全元素復合肥,每667 m215~20 kg。進入白熟期若土壤干旱應及時澆水,防止果實萎蔫。
病蟲防控:及時防治紅蜘蛛、棗銹病、果實病害。
溫濕度控制:幼果期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30~35 ℃,夜間保持15~20 ℃,進入麥收期(5月底6月初)撤掉草苫。白熟期果個不再膨大,果色綠褪白進,此期的主要任務是保持一定的晝夜溫差,加速糖分轉(zhuǎn)化,促進著色,白天溫度控制在30~35 ℃,夜間降至棚外溫度。此期相對濕度保持在40%~70%為宜。
5果實采摘期
溫濕度控制:為保持一定的晝夜溫差,白天溫度控制在30~35 ℃,夜間降至棚外溫度。濕
度控制重點是防止雨淋裂果,特別是長時間下小雨,應及時將棚膜合口防雨。
分期采收:果實開始進入點紅時及時分期采收。
6營養(yǎng)積儲期
撤膜:果實采摘完后,及時撤掉溫室膜。
秋施基肥:果實采摘后及時施基肥,每667 m2施腐熟的有機肥(糞)8 m3,同時混入氮、磷、鉀復合肥15~20 kg,均勻撒于地表,深翻15 cm并耬平,爾后及時澆水。
防治病蟲:及時防治紅蜘蛛、棗銹病、綠盲椿象等害蟲,維持葉片光合功能。
7休眠期
清園:落葉后及時清除枯枝、落葉、落果。
修剪:及時剪除病蟲枝、衰弱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