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卡爾·法貝熱1846年出生在圣彼得堡。他的父親古斯塔夫·法貝熱是一個金匠,兢(jīng)兢業(yè)業(yè)地經(jīng)營著一間小小的珠寶作坊。年輕時的法貝熱已經(jīng)決定繼承父業(yè),繼續(xù)設計和制作珠寶。但他不想和別人一樣,只按客人的需求,對珠寶做簡單的加工。他相信,珠寶首飾也可以成為偉大的藝術作品。
于是,法貝熱前往德國、法國和意大利游歷。在那里,他認真學習了歐洲的珠寶設計藝術。1872年,他回到圣彼得堡,繼承了父親的作坊,開始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當時,很多珠寶商都認為,珠寶首飾的價值主要在于材料。用的金子、寶石越多、越重,首飾的價值就越高。而法貝熱卻認為,珠寶的價值應該在于它的工藝。制作的技藝更精巧、造型設計得更具有藝術品味,這樣的珠寶才具有真正的價值。
因此,法貝熱一改過去珠寶店一味堆砌名貴材料的做法,大膽使用陶瓷、玻璃、鋼鐵、木材、珍珠等材料。法貝熱制作的珠寶最注重的是設計。為此,法貝熱在倫敦、莫斯科、基輔等地開設了分公司,雇用俄羅斯各地乃至歐洲的頂級工藝設計師,讓他們?yōu)樽约旱闹閷氃O計出更別致的藝術造型。當普通的珠寶技師還守著傳統(tǒng)的白色、淡藍色及粉紅色等顏料不變的時候,法貝熱卻銳意創(chuàng)新,起用了黃、紫紅、橙紅和各種各樣的綠色——總共有超過140種全新的顏色。如何配制并給珠寶鍍上這些美麗的釉(yòu)彩,成為法貝熱工廠的最高技術機密。有些精細的配色方案只用過一次,個中秘密被嚴格保守,外人不得而知。直到今天,盡管采用了現(xiàn)代的高科技設備,但人們仍然無法復制出法貝熱珠寶的絢麗色彩。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每到年底,法貝熱都會將尚未售出的所有產品全都毀掉。這充分展現(xiàn)了他對藝術追求的嚴苛(kē)程度。在他的眼里,珠寶的價值不在于金錢,而在于它們的藝術水平。在藝術上不成功的作品,即便是金銀和寶石做成的,也不值得保留。
在成為沙皇的御用珠寶師后,法貝熱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每一顆沙皇彩蛋的制作都成為他磨煉自己精湛技藝的最好機會。在制作這些彩蛋之前,首先要經(jīng)過前期詳盡的策劃,繪制出設計草圖,并用粘土制作出模型;然后再由參與制造的金匠、銀器匠、上釉工匠、石雕工匠等人進行討論和研究,集思廣益。最終確定制作方案后,再拿到法貝熱下屬的工廠進行加工。
從1885到1916年,法貝熱就這樣為沙皇制作了50個復活節(jié)彩蛋。它們使用了各種顏色的寶石、鉆石、黃金、象牙等多種名貴材料。在設計中,法貝熱巧妙地融入了與皇室和王朝歷史相關的各種元素。除了贈送給皇室成員的彩蛋外,沙皇在出訪國外時也會訂制一些彩蛋,作為送給各國元首和國王的外交禮物。
1917年,俄羅斯爆發(fā)了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王朝。法貝熱的彩蛋制作也走到了盡頭。無奈之下,法貝熱帶著家人離開俄羅斯,移居瑞士。兩年之后,他在瑞士的洛桑去世。
而遺留在俄羅斯的沙皇彩蛋也遭遇了一番傳奇的經(jīng)歷:十月革命之后,一部分彩蛋散失到了民間。而大部分彩蛋被列寧領導的革命政府接收。在早期蘇聯(lián)政府遇到經(jīng)濟困難的時期,一些彩蛋被用來與國外換取外匯。1930~1933年,有14個彩蛋被出售到西方,其中有9個被美國出版業(yè)大亨福布斯購得并收藏。這也使福布斯家族成為獲得彩蛋最多的私人收藏者。
時至今日,能夠找到的沙皇彩蛋還有42枚。其中留在克里姆林宮的彩蛋僅有10枚。其他的都由私人收藏者或博物館保存。另有8顆彩蛋下落不明。盡管人們一次次期待著這些彩蛋有一天能迎來“團聚”的盛況,然而這個希望非常渺茫。實際上,每一顆彩蛋都可稱為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不光是由于它們昂貴的材質,更是由于它們精美無雙的制作工藝。正如法貝熱所相信的,藝術的價值才是使它們得以永恒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