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要給兒子沖糖水喝,把水倒進碗里,打開裝糖的瓶子,正要用勺子挖糖,兒子喊:“讓我挖,我來挖糖?!逼拮硬煌猓骸澳悴粫?,媽媽給你挖吧!”我勸妻子:“兒子想挖糖,你就讓他挖吧——要多支持小孩子想‘勞動’的想法嘛?!逼拮右宦?,把勺子遞給了兒子。兒子像得了寶貝一樣,樂呵呵地把勺子伸進了瓶子。挖出一勺糖,兒子小心翼翼地把勺子移出糖瓶子,也許是因為太興奮,小手一抖,勺子里的糖沒倒進碗里,全撒在了地上。妻子生氣了,對他嚷:“我說不讓你挖吧,你非要挖,這下不逞能了吧?撒得滿地都是,怎么辦?”
兒子像做了錯事一樣,低眉順眼地不敢吱聲,手里拿著勺子不知所措。我趕忙解圍:“小孩子第一次挖糖,弄撒了有啥稀奇?再挖一勺保準不會再弄撒。”
“還讓他挖?”妻子顯然對我的話很不滿。
我堅定地點了點頭:“得讓他接著挖糖,一回生二回熟,只有接著挖糖,他才會通過練習做到挖糖不撒?!逼拮訉⑽业能姡骸耙窃倥隽?,你來打掃衛(wèi)生??!”
我欣然應允:“沒問題,我負責打掃衛(wèi)生?!?/p>
妻子懶得再跟我理論,也懶得再陪兒子挖糖玩,一甩手說:“那你來跟他弄吧!”“我弄就我弄!”我邊說邊走到兒子跟前,鼓勵道,“來吧,咱們接著挖糖。”
兒子卻有點畏縮,說:“我怕再弄撒了?!?/p>
“沒關系,撒了爸爸和你一起清理,不怕?!蔽医o兒子吃了一顆定心丸。兒子鼓起勇氣,又開始挖糖。我指導他:“挖到了,手穩(wěn)一點,慢慢向瓶口外邊移,好,移出來了,把勺子放平……”眼看就要成功了,誰知兒子小手一晃,勺子一歪,糖又撒了。兒子怯怯地看著我,眼淚都快下來了。我趕忙安慰他:“沒事,再挖一次,這次一定行?!眱鹤訁s再也不敢嘗試了。我轉(zhuǎn)身進了廚房,找出一塊平時用來蒸饅頭的大籠布,往桌子上一鋪,說:“來吧,咱鋪上干凈籠布,要是糖再撒了,會撒到籠布上,不會浪費。再試一次?!币娢也坏簧鷼?,還想了這么個好辦法,兒子膽子明顯大了,又開始挖糖,可這次還是沒有成功,又撒了。盡管撒在了籠布上,不會浪費,妻子還是很有意見,指責我:“你就可勁兒地造吧!糖多貴呀,好像不是花錢買的?!蔽议_導妻子:“別說現(xiàn)在撒到籠布上不會浪費,就是撒到地上的那兩勺糖,我也覺得不算浪費,反倒認為這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成本。我們天天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要是你不讓他學習,不讓他練習,他怎么可能憑空就會做各種事情呢?因此,要想讓孩子長大,有些成本是必需的付出,比如這幾勺糖。”一聽我說得有道理,妻子沒再吱聲。
第四次,兒子又是差一點兒就成功了,我不失時機地鼓勵道:“有進步,接著來,這次肯定能行。”
你還別說,第五次挖糖時,兒子似乎找到了保持小勺子平衡的訣竅,非常平穩(wěn)地把一勺糖送到了碗里。我立即鼓掌,對妻子說:“你看,只浪費了兩勺糖,又進行了兩次不會浪費糖的練習,兒子便學會從瓶子里挖糖了?!逼拮右宦?,似乎忘了剛才兒子“浪費”的兩勺糖,跑過來說:“真的?你再試試!”兒子一臉興奮,又挖了一次,非常成功。妻子情不自禁地對兒子豎起了大拇指。
不久,兒子又學會了洗碗,當然,我同樣也付出了相應的“成本”——
一天吃過早飯,我正在廚房里忙活,愛勞動的兒子跑過來,主動要求洗碗,我欣然支持,先給他做了個示范,然后讓他親自動手。妻子聽見了,急慌慌地跑過來,批評我:“你咋能讓兒子洗碗呢?油膩膩的你就不怕他把碗給你摔嘍?還浪費水。”我說:“忘了上次兒子挖糖的事?你不讓他學,他啥時候也不會做家務。浪費點水,甚至摔個把碗,也是孩子成長的成本?!?/p>
妻子一聽,無言以對。
我還是站在一旁指點兒子:“拿穩(wěn)了,當心摔碎。可以離水盆近一點,即使滑脫了手,掉到水盆里也不會摔爛……”可教來教去,還是沒能避免摔碗。兒子洗的時候倒是很小心,可洗好以后往放碗的地方擱的時候,手一滑碗脫手了,正好砸在下面成摞的碗上,一下子就報銷了兩只碗。妻子聽到響聲又跑了過來,可一看我又要跟她講道理,便無奈地兩手一舉說:“沒關系,繼續(xù),這是‘成本’?!蔽腋鷥鹤酉嘁曇恍Γ^續(xù)洗碗。我小聲叮囑:“小心點,盡量少犧牲一只碗?!?/p>
兒子很有悟性,不但洗的時候很小心,送的時候改成了兩只小手捧著,再沒有摔碎一只碗。
因為怕孩子浪費或者打碎東西,就不讓孩子學做事情是不對的。我始終認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家長為其“投資”的過程。既然是投資,就要付出成本,就不能在意孩子是不是“浪費”了東西,是不是“破壞”了財物。浪費和破壞,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