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孩子心里自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很奇特,跟成人的世界大相徑庭。如果說成人的世界是現(xiàn)實的陸地,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神秘的海洋。所以,我們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場,用成人的思維來審視孩子的世界。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成人看來是乏味的、荒唐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但在孩子眼里卻是奇妙的、合理的。因為視角的不同,孩子的感受、想法也與成人不同,如果父母硬要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要求孩子,勢必引發(fā)親子矛盾,還有可能影響、阻礙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應(yīng)學(xué)會放低身段,試著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孩子,以寬容的心態(tài)理解孩子,隨時傾聽孩子的訴說,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這不僅有利于親子相處,而且能使家庭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留心孩子的想法
(周女士,34歲,某證券公司職員)
我覺得家長在與孩子相處時,特別是管教孩子時,應(yīng)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了解孩子的想法,體會孩子的心情,這樣才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在教育女兒棠寶的過程中,對此深有體會。有天晚上,我老公的同學(xué)到我家玩,我沖了兩杯咖啡,給客人和我老公各端了一杯??腿藙偤攘艘豢冢阃铝顺鰜?,說:“是不是把糖和鹽搞混了?咖啡這么咸?。 崩瞎s緊嘗了一口自己那杯,果然很咸,就皺著眉頭問我怎么回事。沖的是速溶咖啡,我什么也沒加啊,咋會是咸的呢?我正納悶,棠寶從自己房間跑了出來,興致勃勃地問:“咖啡很甜吧?”“你把糖當(dāng)鹽放在咖啡里了?”她爸問。“我放的是鹽啊,電視里也這么做的!”女兒說。她爸很生氣:“你咋這么淘氣!鹽能往咖啡里放,電視上會這么說嗎?”我趕緊用眼神示意老公,不讓他當(dāng)著客人的面訓(xùn)斥孩子。我有個習(xí)慣,有什么問題會先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因此我沒有責(zé)備孩子,而是一邊重新沖咖啡,一邊詢問女兒為什么往咖啡里放鹽。女兒說,有一天她看電視,看到一個節(jié)目,說往咖啡里加點鹽咖啡會更甜。因此,我沖好咖啡后接個電話的工夫,她就往咖啡里加了一些鹽,想知道是不是加了鹽會更甜。過后我上網(wǎng)一查,果然有這種新喝法。于是我表揚女兒:“善于學(xué)習(xí)生活小知識,這點很好?!比缓笤掍h一轉(zhuǎn),提醒女兒,“但學(xué)東西要專心,人家說往咖啡里加一點鹽會更甜,而不是撒一把,你沒有掌握好量,加得太多,效果就不一樣了?!迸畠河淇旖邮芰宋业摹芭u”,說:“我知道了媽媽,下次我放一點點?!蹦憧?,要是不分青紅皂白地訓(xùn)孩子一頓,肯定會打擊孩子學(xué)習(xí)的積極性和探索的好奇心。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想法和主意越來越多,常常要求自己做決定,那么家長就應(yīng)當(dāng)注意征詢孩子的意見,用心關(guān)注孩子的想法。比如有個周末的早上,我招呼女兒:“棠寶,趕緊起床,媽媽要帶你去張阿姨家玩。”可她賴在床上不起來,噘著嘴說:“你自己去吧,我不去!”然后告訴我,“我今天想去姥姥家,你昨天晚上為啥不和我說好,今天早上才通知我去張阿姨家呢?”這么嚴(yán)肅的話從一個4歲多的孩子嘴里說出來,我有點吃驚,尤其她還用上了“通知”這個詞,明顯是表達對我的不滿,言外之意就是我應(yīng)該跟她商量,征求她的意見,而不是“通知”一聲。我突然意識到事先沒考慮女兒的意見,便問她有啥想法,為什么要去姥姥家。她說,她想去姥姥家跟姥姥DIY包餃子,已經(jīng)跟姥姥在電話里說好了??紤]片刻,我決定尊重她的意見,于是改變計劃陪她去了姥姥家。
那天,女兒在姥姥家學(xué)包餃子,特別開心。這件事讓我更加在意孩子的想法,只要是跟孩子有關(guān)的事,我都會跟孩子商量。這么做,不但讓孩子感受到了被重視,也避免了親子矛盾。
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還體現(xiàn)在孩子犯錯誤時如何批評、教育孩子上。有的家長愛憑主觀臆測,沒弄清真實情況就批評孩子,效果往往不佳。這一點我比較注意。記得有一次,幼兒園老師告訴我,棠寶跟小朋友打架了,咬了小朋友的手,把人家的鉛筆弄斷了,老師批評她時她還頂嘴。棠寶一向很乖,這次是怎么了?去接她時,見她很不高興的樣子,而且也不跟老師說“再見”,我沒有急著批評她,也沒有直接領(lǐng)她回家,而是帶她去了附近一個公園。玩了一會兒,她情緒放松了,主動跟我說起了幼兒園發(fā)生的事。原來,上美術(shù)課時,老師讓畫媽媽,有個小朋友便說棠寶:“你畫的媽媽真難看,臉上那么多麻點點,是雀斑嗎?”棠寶說不是雀斑是汗珠,小朋友堅持說就是雀斑。棠寶急了,兩人沖突起來。老師沒問緣由就訓(xùn)斥了棠寶,棠寶不服氣就頂撞了老師。站在女兒的角度,我覺得她確實有理由生氣——你曲解了我的畫,還說我媽媽難看,長雀斑,是誰都會生氣。但我還是開導(dǎo)棠寶說:“媽媽理解你是為了維護媽媽,不喜歡小朋友說媽媽難看,但不管怎樣都不能咬人打人,也不該頂撞老師?!比缓?,我又指導(dǎo)她如何處理跟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女兒不但不再生氣,還虛心接受了我的批評、教育。
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chǔ);沒有理解就難以溝通。
總以成人的眼光
看待孩子不可取
(胡先生,32歲,建材公司培訓(xùn)專員)
成年人,尤其是做爸爸的,大都習(xí)慣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按自己的意志替孩子做決定,很少考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甚至對孩子的想法不屑一顧,認(rèn)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這樣做的后果,一是會造成親子關(guān)系緊張,二是會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對此我深有體會。
我兒子小滿上幼兒園后,我給他報了乒乓球興趣班,每天幼兒園放學(xué)后,他都跟小表姐樂樂到樂樂就讀的小學(xué)學(xué)打乒乓球。剛開始兒子還算聽話,我每次去接他,他都在練習(xí)打乒乓球。但沒過多久我就發(fā)現(xiàn),去接他時他總是和樂樂在玩別的,不是玩呼啦圈,就是玩跳繩或毽子,我就問他:“小滿,你乒乓球練完了嗎?”兒子隨口答道:“練完了?!弊畛跷覜]有懷疑,可有一天當(dāng)他又跟我說“練完了”時,樂樂卻說:“沒有,他騙人,他沒有打乒乓球?!蔽液茉尞惖乜粗鴥鹤訂枺骸罢娴膯幔俊眱鹤右荒樀牟辉诤?,說:“我真的打了?!蔽易屑?xì)一看,兒子裝乒乓球拍的袋子都沒打開,球拍還在袋子里,便正色說:“不許撒謊!”見我生氣了,兒子才小聲說:“我沒打,我不想打?!蔽腋由鷼猓f:“不想打就說不想打,干嗎撒謊?我最討厭說謊的人!” 最后硬逼著兒子對著墻打了300下。過后妻子說我處理問題簡單粗暴,沒有從兒子的角度出發(fā)。她說:“給兒子報興趣班,你也不聽聽兒子的意見,兒子喜歡踢毽子,不喜歡打乒乓球,所以才不好好練球,才說謊。”我聽了嗤之以鼻,說:“乒乓球好歹是個技術(shù)活兒,踢毽子算什么?再說了,女孩才踢毽子,男孩踢什么毽子……”其實讓兒子打乒乓球,還有個原因是我特喜歡打乒乓球,當(dāng)然希望兒子也有這方面的專長。結(jié)果,強扭的瓜不甜,我不但沒少因為打乒乓球的事跟兒子生氣,兒子也始終沒喜歡上打乒乓球。
還有件事給我的印象較深。兒子4歲多時我們給他換了幼兒園,新?lián)Q的幼兒園師資好,孩子的活動場地大,離我家比較近,還有個原因是,我同學(xué)的愛人剛調(diào)到那家幼兒園工作,能給我兒子更多的照顧。但妻子當(dāng)時有點擔(dān)憂,跟我說:“換幼兒園兒子會不會不習(xí)慣,要不要問一下兒子?”我不以為然,說:“他那么一點點大,能有啥意見?再說,孩子考慮問題哪像我們大人這么周全!”可令我沒想到的是,一聽要換幼兒園,兒子的反應(yīng)十分強烈,不想去新幼兒園,哭鬧,在地上打滾,哭到嘔吐。他媽只好想辦法安撫他,開導(dǎo)他說:“新幼兒園可漂亮了,再說還可以認(rèn)識新伙伴?!眱鹤哟舐暼拢骸拔也灰J(rèn)識新伙伴,我就要和賢賢、菁菁他們玩。”無奈,妻子只好請假帶了他三天,好不容易才把兒子勸進新幼兒園。可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兒子都沒有融入新環(huán)境,原來愛說愛笑的他變成了悶葫蘆,上課沒以前活躍了,很少跟小朋友玩,回到家也經(jīng)常悶悶不樂,有時我逗他他都不理我。妻子很心疼,說看樣子不該給孩子換幼兒園。我也不禁反思,孩子盡管小,但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們一味地以大人的意志操控他,或許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說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還真是一門學(xué)問,比如孩子的有些想法,有時候大人還真的搞不懂。有一次我?guī)蛢鹤邮帐胺块g,見他有個盒子里裝了不少瓜子殼和開心果殼,沒多想就隨手當(dāng)垃圾幫他倒掉了。誰知兒子發(fā)現(xiàn)后沖我發(fā)起飆來,哭著讓我賠他的瓦片。什么瓦片?我當(dāng)時莫名其妙。妻子見狀趕緊把兒子抱到一邊去哄,這才弄清楚,兒子攢的那些瓜子殼和開心果殼,是為了給他制作的小房子當(dāng)瓦片的。妻子說,兒子為了攢那些“小瓦片”,嗑瓜子把嘴巴都嗑疼了。一聽是這樣,我就給兒子買了一袋瓜子和一袋開心果,但兒子不理我,我又討好他:“爸爸幫你嗑?!眱鹤右琅f不理我,甚至賭氣好幾天不跟我說話。這點小事就搞得我們父子關(guān)系緊張,至于嗎?我有點不解,就跟兒子幼兒園的老師聊起了這事。老師卻說,一件事,對大人來說可能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眼里卻是非常大的事。你扔掉了他的瓜子殼,你覺得是扔垃圾,微不足道,但對孩子來說,會影響他造一座房子,是很重要的事,所以他才跟你賭氣。
看樣子,要分清一件事的大小,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拋棄“成人主義”
(蘇教授,男,41歲,學(xué)前教育專家)
所謂“成人主義”,就是習(xí)慣以成人的立場、成人的思維、成人的標(biāo)準(zhǔn)、成人的意愿來看待孩子,要求、教育孩子,忽略孩子的天性、孩子的認(rèn)知、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自尊。這樣的家教有違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必然帶來不良后果。
家長的“成人主義”表現(xiàn),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還有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對孩子要求過高。有位父親就心懷愧疚地寫了篇《不體貼的爸爸》的博文,文中提到:“在孩子穿衣服時責(zé)罵孩子穿得慢,洗臉時嫌孩子洗得不干凈;孩子把東西丟在地板上,責(zé)怪孩子亂丟東西;吃東西快了,說孩子狼吞虎咽,吃慢了又訓(xùn)斥孩子太磨蹭……”他反省道:“吹毛求疵成了我的壞習(xí)慣,這不是我不愛你,而是對你期望太高,我以自己的年齡尺度來衡量你,‘成人主義’的習(xí)慣真的害我不淺??!想想這些,我心里充滿自責(zé)……”我想,這位父親的感受和體會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長都可能像這位父親一樣,犯“成人主義”的錯誤,常常按照成人的尺度去要求孩子,喜歡挑剔指責(zé)孩子,嚴(yán)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這些家長怎么就忘了,自己小的時候也是穿衣服慢,也是洗臉洗不干凈,也是愛磨蹭……在大人看來易如反掌的事情,對每個孩子來說做起來可能都很難。舉例說,撕一張廁所卷紙容易吧,可孩子可能就會一拽老長,或者費半天勁撕不下來。所以,只能用孩子的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孩子,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客觀地看待孩子各方面的表現(xiàn),這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成人主義”呢?我覺得家長不妨增添一點“幼兒化”,也就是說多點童真童趣。比如跟幼兒做一做幼兒喜歡的游戲,看一看幼兒喜歡的動畫片,講一講幼兒喜歡的故事等。作為幼兒的家長,一方面可以從中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喚起自己的童心;另一方面,能更好地走進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想做什么,正確把握幼兒的需求,更好地引導(dǎo)幼兒健康成長。
比如有些家長,遇到幼兒老是一個故事要求講好多遍,一個問題問無數(shù)次,就會煩,就會失去耐心。殊不知,喜歡重復(fù)是幼兒的天性之一。喜歡做一件事,他們就會重復(fù)地做。如果家長能站在孩子的立場,就會提醒自己多一些細(xì)心和耐心,平和地看待幼兒的重復(fù),讓孩子在重復(fù)中享受自得其樂。再比如,家長和幼兒一起做事,一起體驗生活的樂趣,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跟大人不同。有位媽媽和女兒一起種花,發(fā)現(xiàn)女兒喜歡的并不是大人們喜歡的花紅葉綠的植物,而是能體現(xiàn)生命力的植物。女兒在花盆里種綠豆、花生、大蒜,每天一進門就跑到陽臺上,拿小鏟子在花盆里翻土,或用噴壺澆澆水,或彎下腰跟“花兒”說悄悄話。看到種子發(fā)芽了,慢慢長大了,就特別開心。而且,通過和女兒交流,她了解到孩子因活動空間狹小,渴望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希望在花盆里種自己的花,體驗勞動和成功的快樂。媽媽決定多給孩子創(chuàng)設(shè)接觸大自然及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總之,多一點“幼兒化”,少一點“成人主義”,無論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還是對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都大有好處。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