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短會、講短話成了領(lǐng)導(dǎo)干部轉(zhuǎn)變作風的“標志動作”,開短會、講短話是好事,但講短話抓不住重點、提不清要求就得不償失。其實,短話并不是少說幾句,少講一些那么簡單,要在量上減、在質(zhì)上升,去粗存精、切中要害,把話講到點子上。
全面思考是講短話的基礎(chǔ)。如何能抓住重點、講到關(guān)鍵?那就要在全面思考上做文章,要把工作放在大局利益上考慮,放在群眾立場上權(quán)衡,把話講到“節(jié)骨眼兒”,把要求提到關(guān)鍵處,不僅語言精練,還要入木三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此看來,講話若要精短,準備必須充分,“力道”下足了才行。
切實可行是講短話的關(guān)鍵。說了不做,不如不說,話無須多,立說立行很重要。群眾反感“正確的廢話”、“重要的空話”,其原因就在于講話沒切合實際。若能抓住工作與實際的“交集”,一針見血地找出關(guān)鍵,話也無須多,定了就辦、說了就干,切實可行,群眾自然喜歡。
真抓實干是講短話的底氣。講套話、空話,根本原因在于沉不下去、抓不扎實,缺少底氣。講短話是需要真功夫的,不僅要學識廣博、思路清晰,還要作風務(wù)實、實事求是,更需要撲下身子深入基層、掌握實情、了解民意,底氣足了,講話才能情真意切,聲聲入耳、句句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