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徒弟問師父,一碗米有多少錢的價值?師父說,這太難說了,看在誰手里。要在一個家庭主婦手里,他加點水蒸一蒸,半個鐘頭一碗米飯出來了,就是一塊錢的價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粽葉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塊錢的價值。要是在一個更有頭腦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適當?shù)陌l(fā)酵、加溫,很用心地釀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塊錢的價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大的價值,要因人而異。
這是一個現(xiàn)代童話,但卻說出一個樸素的道理:一個人最初的價值大概都是“一碗米”。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和人的價值就會拉開距離。發(fā)展的不同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每個人對“一碗米”的加工程度。通常來說,加工的時間越短,離米的形態(tài)越近,價值就越低;加工的時間越長,離原來的形態(tài)越遠,價值也就越大。因此,要提升個人的價值,就要善于加工自己,善于開發(fā)自己的價值空間。
提升自己的價值,貴在有一顆勇敢的心。米和酒相比,價值不一樣。這當中的變化,是經(jīng)過無數(shù)的發(fā)酵、鍛造、熏蒸換來的。這與人對待成功的態(tài)度一樣,只有勇敢的付出,才會有非凡的價值。有些人害怕艱苦的生活、寂寞的付出,不敢面對失敗、面對挫折,不愿轉變觀念、開拓創(chuàng)新,只能原地踏步,很多年過去了,“米”還是原來的“米”,人還是原來的人。有些人勇于拼搏,不怕困難,持之以恒,艱苦奮斗,最終脫胎換骨。
開發(fā)和拓展自己的價值,的確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僅需要勇氣和毅力,更需要有長遠的眼光,泰山不是一天形成的,人的價值也不是一天就提升的。在未來的路上要有一顆寧靜的心,靠讀書生靈氣,用學習筑底氣,以積淀養(yǎng)才氣,找工作練膽氣,讓艱苦長志氣。因為“一碗米”到“一瓶酒”的價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信息膨脹、知識爆炸、創(chuàng)意不斷的現(xiàn)代化社會,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充電,知識才不會老化,思想才不會僵化,能力才不會退化。“一碗米”才會不斷增值。